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履平,奉化人。建文二年进士。授德化知县。历官吏部郎中,出为常德知府。
宣宗初,擢贵州按察使。所至祛除奸蠹,数论时政。旧制,都督府遣使于外,必领内勘合,下都司,不敢辄下卫。至是军府浸横,使者挟关文四驰,历诸卫,腹军伍。宣德七年,履平抗疏言:“勘合之设,所以防诈伪。今右军府遣发至黔者,不遵故事,小人凭势横求,诈冒何从省?”宣宗善其言,都督陈政引罪。帝令诸司永守之,军府为之最。
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履平奏:“贵州四境皆苗蛮,军伍虚,有急孰与战守?今卫军逃于广西,而以在卫者补。不数年,贵州军伍尽空,边衅且起。”帝乃命云严责广西诸卫,追还逃军,俟足用,即遣归,罢贵州戍卒。云,名将,镇粤有功,轻履平书生。正统元年,履平劾云弄权,擅作威福,帝令云自陈。云大惊,引罪。帝宥之。
明年,上书言四事。一,镇远六府,自湖广改属贵州,当食川盐,去蜀道远,仍食淮盐为便。一,军卫粮支于重庆,舟楫不通,易就轻赍多耗费,请以镇远秋粮输湖广者就近支给。一,停黎平诸府岁办黄白蜡。一,贵州初开,三司月俸止一石,今粮渐充裕,请增给。并从之。
时方面以公事行部者,例不给驿。履平言僦车舟必扰民,请给驿便。又以军伍不足,请令卫所官族犯杂死及徒流者,俱送镇将立功,期满还伍;边军犯盗及官民罪轻者,入粟于缺储所赎罪。并从之。三年迁云南左布政使。时麓川用兵,屡奏劳绩。八年致仕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九》,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B.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C.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D.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知府”,明清时期,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称为“府”,除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为“知府”。
C.“勘合”,古代广泛采用的一种符契或文书。校验时将两部分合在一起,通过对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
D.“蛮”,古代对南部异族的称呼。由于时代的局限,中原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甚少,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履平为官一方,敢于直言。在贵州任职时,他多次向皇上进言,陈述时政,其兴利除弊的主张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与采纳。
B.应履平颇有远见,做事果断。广西不停地从贵州抽调军队,导致贵州军伍虚空,他果断地责令追回逃兵,停止抽调贵州军队。
C.应履平不畏权贵,持正不阿。名将山云玩弄权术,作威作福,应履平不因其有功于国仍将其弹劾,山云终因皇上过问而认罪。
D.应履平心系百姓,关心僚属。他建议镇远六府食淮盐以便民,驿站为来往使者提供车船以安民,还请求增加贵州官员的俸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右军府遣发至黔者,不遵故事,小人凭势横求,诈冒何从省?
(2)边军犯盗及官民罪轻者,入粟于缺储所赎罪。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国民的重要支出部分。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的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如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包括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的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雾霾等污染因素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躲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三年国家旅游局关于春节假日期间国内旅游市场的统计表
年份 | 旅游人次 | 旅游收入(单位:元) |
2016年 | 3.02亿 | 3651亿 |
2017年 | 3.44亿 | 4233亿 |
2018年 | 3.85亿 | 4760亿 |
材料三:
建设好慢游基地,让游客尽享“慢游”乐趣,最佳慢游旅游区呈现“众星捧月”的空间格局。经过多年的培育,贵州旅游已经形成了若干个明亮的“月亮”,如黄果树、荔波大小七孔、西江苗寨、镇远古城、百里杜鹃等等,但是这些“月亮”缺少“众星”产品的陪伴,游客当天看完,当天离开,而无法实现对周围辐射型的消费。贵州是国家公园省,山地度假、乡村度假、气候度假等资源优势突出,处处有美景,既有诸多区域的“小月亮”,也不缺少捧月的“星群”资源。因此,加强“伴月星群”的打造是建设慢游产品的基础工程。要树立大旅游区概念,依托核心度假基地,综合利用周边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把景点串成景区,打造品牌慢游旅游度假区。
实施“众星捧月”工程的关键之一是对“月亮”和“星群”的识别与筛选。作为区域慢游度假基地的“月亮”应该是以城镇为依托的大型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它应具备以下特征: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住宿条件、丰富的夜间产品、康益的人文环境。基于度假需求的慢游产品“星群”应具备以下特征:依托慢游度假中心,拥有发达的辐射型短线游,能满足“深度”和“休闲”的需要。
(摘自《打造贵州“快旅慢游”产品体系》,有删改)
材料四:
今年春节返程最堵的地方无疑是海南。到目前为止仍有超过万辆外地车辆滞留海南。从大年初三开始,受十年未遇的罕见大雾天气影响,琼州海峡反复停航。
事实上,前些年春节期间,海南的一些热门景点游客蜂拥而至,人挤人、人挨人、大堵车的现象频频出现。照理说,海南是离岛,有多少车辆进入海南,港口方面能够充分掌握,这就为限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优势。未来,有没有可能针对这些车辆进行限流?如何限流才会确保更好的旅游体验,不至于堵在囧途?特别是,根据气象特点,琼州海峡每年12月至3月雾较多,且多为平流雾,是否应该为极端天气的可能发生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这些课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节选自2018年2月《央视新闻》,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立大旅游区概念,布置好“众星捧月”的空间格局,建设好慢游产品的基础工程,是打造贵州“快旅慢游”产品体系的重要任务。
B.自然环境优美,夜间产品丰富,人文环境康益,以城镇为依托的大型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可以打造为区域慢游度假基地的“月亮”。
C.拥有发达的辐射型短线游,能满足“深度”和“休闲”的需要,以慢游度假中心为依托的区域,可以打造为慢游度假基地的“星群”
D.贵州是国家公园省,山地、乡村、气候等度假资源优势突出,只是欠缺了周围辐射型的消费资源,从而“月亮”尚好,“星群”不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我国居民外出旅游的意愿持续高涨,材料二的数据从另一侧面提供了有力的印证。
B.材料一、二用数据讲事实,材料三、四用分析说原因揭本质,围绕“旅游”这一话题展开阐述。
C.四则材料分别是调查报告、数据统计、新闻评论、分析报告,都遵循了以事实为基础的原则。
D.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与生活的需求密切相关,人人追求有品位、有内涵、服务优质的出行。
3.上述材料对我们做旅游规划应有一定的启发。假如今年春节你将与家人外出旅游,你们的旅游目的是什么?你会选择哪里?请立足文本根据主次阐述这样选择的原因。
旅游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目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钥匙
林文月
小时候,最羡慕母亲袖子下挂着一串琳琅满目、叮当作响的钥匙。那串钥匙中,有大门和各个重要房门的钥匙,有一些收藏重要物品的柜子、抽屉的钥匙,还有一些钥匙,甚至连父亲都不曾有。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那么羡慕母亲挂着钥匙串到处走动,大概与那些钥匙所代表的权威感有关联。
我连一把钥匙都没有。
我们家在虹口江湾路,算是比较安静的一区,但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谁也不敢信任谁,家家户户大门深锁。孩子们上学都不带钥匙,唯恐遗失或插在钥匙孔里忘了取下,所以放学回家,都得按门铃,等开门的时候,常常会感到自己的卑微渺小,无足轻重。
第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是书桌抽屉的铝制钥匙。那单薄而平凡的钥匙,不只是满足了好奇心,似乎也夹杂着一些些权威感,一些些成长的喜悦。其实,那个抽屉又能放什么贵重物品呢?可我还是雀跃欢欣,因为第一把钥匙,意味着寤寐期待的一串钥匙的开始。于是,小心翼翼用毛线编织成链子,将那把薄薄的钥匙贯穿起来,握在掌心,竟如晨梦落实了一般。
而后,我的钥匙不知不觉中多起来,竟然也真正有了一串沉甸甸的钥匙:大门的、前后门的、研究室的,里里外外,大大小小。
设置钥匙,是为开锁,而锁的设置,则是防备他人,至于他人,则恒常是假设为“于我不利的人”。然而,换个角度,我又何尝不是他人假想中“于我不利的人”呢?
这个推想,颇令我悻然。但我不得不每天携带着那一串琳琅满目、叮当作响的钥匙,每一把钥匙,似乎都在说明我对他人的不信任。这个念头一生,便更增加了它们的重量和我自己心上的负荷。我厌恶这种重量与负荷,所以解去了一些家里的钥匙:至少,家人应该互相信任,我们的房门与橱柜不必上锁。尽管如此,链子上仍余着五六把非带不可的钥匙。我无法学母亲那样把它们挂在袖下,钥匙通常都放在皮包的一个角落。
常常,我出门时换了皮包,却忘记将那串钥匙换到新皮包里。于是,原想把假想中“于我不利的人”锁在门外,却一不小心,反把自己锁在自家门外,对着认钥匙不认主人的门,也只好徒呼奈何了!
我家保姆,二十多年前来自南部民风朴厚的乡村,骤入繁华的台北,许多事物风俗都不能适应,包括处处上锁的门,各式各样的钥匙。我向她说明锁是为了防止小偷,千万大意不得。
“哪里来那么多小偷啊,你别诅咒自己了!”她甚不以为然。保姆把台北也看作她的家乡。她的家乡我曾住过几天,的确单纯可爱,入夜无须闭户,更莫道门上加锁了。
然而,在台北住了二十多年,耳濡目染,单纯朴厚的保姆也逐渐变得小心谨慎起来。我们搬到现在的房子后,她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舒适的房间,我们替她的房间也配了一把锁。每回买菜前,她总是谨慎地锁妥房门。那个房间与我的书房相邻。有时我不免同她说笑:“我就坐在这里替你看门,你还要锁门?难道是防我不成!”她倒也泰然幽默:“谁知道什么人是好人,什么人是坏人?”多年居住于台北,保姆与初来时颇不一样,包括学会使用各种各样比较复杂的锁。如果她的幽默是出自多年来观察人事的结果,则恐怕还要包括不再是坦然开敞的心扉吧。这个改变,委实令人惊讶。
今年夏天,我家遭贼。小偷是从一扇与隔壁相邻的窗子侵入宅内,前后里外三四道锁,根本影响不了贼心。同一天,邻居也失窃,一扇门上下安装的三套锁,也全部给破坏。看来,锁与不锁,都起不了真正防范小偷的作用。去年退休的保姆,适于秋初来访,得悉此事后,既愤怒又同情地说:“唉,算是运气不好,财去人安。连我们乡下,现在也常闹小偷啊。”据说,现在乡村的风尚也不再纯厚,种田人做活儿,也得锁门带钥匙出外。
我对钥匙的印象,早已不再存着孩童时期的浪漫向往了。我仍然经常将一串沉甸甸的钥匙随身携带,但我已明白它所代表的不是光荣的权威,而是世间尔虞我诈的自欺欺人的一种护身符。许多设计灵巧的锁,其实并不能封锁居心叵测的阴险。人人自防,心扉紧锁,又有何种神妙的钥匙,能够开启彼此的心房,使心心相通呢?
我宁愿不必携带任何一把钥匙,但我几乎天天都得成为钥匙的奴隶。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钥匙为线索,串起了母亲、“我”、保姆与钥匙的故事,在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对钥匙和生活的思考。
B.文章以羡慕母亲的钥匙串开端,以自认成为钥匙的奴隶结尾,对钥匙的态度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引人沉思。
C.文章的语言自然平易,富有生活气息,同时,一些文言词汇如“徒呼奈何”“寤寐期待”的运用又显得凝练典雅。
D.对钥匙的态度,“我”从羡慕渴望到厌倦痛苦,保姆从不以为然到欣然接受,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耐人寻味。
2.文章为什么要写保姆的故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有什么含意?结合文本简要阐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货币形态:从古典向现代的理性化转向
货币的使用始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贝壳、宝石、沙金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被作为货币使用过。早期的这种货币形式被称为实物货币或原始货币。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自然性,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纯粹的自然物,没有任何人工施加于其自然属性之上的性质。
纯粹的自然物如何成为货币?韦伯式经济社会学认为:从纯粹自然物到货币是一个长期的观念演进过程。货币是一种工具,它的产生始于人类的理性对社会交换媒介的反思和构建,其最初的形态是人类理性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结果。这是一种意识层面而非物质层面的加工,即自然物本来的物理属性并没有改变,而是被人类理性赋予了货币的功能。当自然物作为货币被使用的时候,它原本作为自然物的意义就被“去自然化”而成为人类理性的加工品。这种“去自然化”操作,使得抽象的商品价值具体化为共同的衡量标准,成为人类社会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经过长时期的自然淘汰,作为货币使用的自然物在绝大多数社会里逐渐被金属取代。人类的理性在实践中发现原始实物货币存在易损耗、不易携带、质量不均匀、易被仿造、难以控制数量等问题,同时意识到金属具有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的特征,特别适合于作货币。马克思对此评论说:“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
金属货币本身还经历了从称量货币到铸币的演变。最初的金属货币是原生的条块形状,并以重量为单位,每次交易都要鉴定成色,计称重量,然后按交易额大小将金属进行分割。鉴定,称量、分割金属极为不易,甚至会因成色不一而引起诉讼,于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一些富商巨贾凭借其信誉在金属条块上加盖印戳标明成色和重量,形成最初的铸币,即私人铸币。
当商品交换突破区域市场的范围,金属的重量和成色就必须有更具权威的证明,于是国家开始管理货币,并凭借其政治权力铸造货币。经国家证明、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铸成一定形状的国家铸币就出现了。不过此时,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威进行铸币并不意味着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是以信用为担保,人们接受和使用铸币的原因依旧是因为金银等所具有的天然内在价值。
金属作为货币在人类经济历史中占据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古典世界范围内最终形成了以金银两种贵金属为主要价值尺度以及流通、储藏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式。
金属货币的最早替代物出现在我国北宋的成都,即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因而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纸币对于金属货币具有两个质变:一是彻底摆脱了自然属性,完全“去自然化”而以人造物的形式出现;二是本身不再具有价值,而与贵金属相挂钩或者以发行者的信用作为各种职能依据。第一个质变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明显观察到;第二个质变则体现为观念上的长期演进过程。
纸币对金属货币在内容上的“去自然化”比形式上的“去自然化”更深彻,也更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人类货币观念的转变,是抽象的价值符号逐渐取代具体的贵重自然实物的过程,也意味着货币的价值基础由天然稳定的实际价值向可计算的货币数量(即货币的供给量)与对货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转换。
(摘编自《中国周刊》2018年9月1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原始社会,宝石、稀有贝壳等可以被当作货币来实现物物交换,是因为交换双方都需要这种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
B.当人类从意识层面赋予某种自然物以货币的功能并将之投入使用时,它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成为人类理性的加工品。
C.在货币使用中,人们意识到自然物存在诸多缺点,因此用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的金属代替了自然物。
D.国家铸币的出现和流通是商品交换突破区域市场范围的必然,也是人们信赖金银等所具有的天然内在价值及国家信用的必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细阐述了货币形态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也折射了人类货币观的演进。
B.文章用“以羊易斧”的例子,阐明了在物物交换的时代,羊和石斧都被当作了原始货币。
C.文章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金属货币相较于原始货币的进步,相较于纸币的不足。
D.文章引用相关经济社会学的权威看法,既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又丰富了读者的认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关于货币与金银的评论,论证了货币与金银的辩证关系:金银具备货币的职能,但货币并非仅仅以金银的形式呈现。
B.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是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与金属货币不同的是,它本身不再具有价值,而仅仅是一个抽象的价值符号。
C.作为“去自然化”的人造物,纸币的价值须通过贵金属的价值来体现,它的出现使商品流通更为便利,商品经济更快发展。
D.从具体的贵重自然实物到抽象的价值符号,从天然稳定的实际价值到根据供需关系来确定其价值,纸币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无论是在小区散步,还是在外旅行:无论是在商场购物,还是在剧院看剧;无论是熟人的饭局还是家里突然出现的陌生客人;常有那么一个偶遇的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以“_______偶遇”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记叙文。
写作要求:1.横线上填写地点。示例“地铁偶遇”。2.情节合乎情理,写出真情实感。3.突出人物个性,至少使用一种人物描写手法刻画人物。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_____________,吟咏,_______________。(《定风波·红梅》)
(2)试上超然台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江南·超然台作》)
(3)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人生到处知何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定风波》)
(6)____________,微笑,___________。(《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待人高娘》)
(7)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8)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