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选作其中4题) ①大自然的美既缤纷艳丽,又充满活力...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选作其中4题)

①大自然的美既缤纷艳丽,又充满活力。譬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的“看________;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②古人时常会感怀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苏轼游赤壁时就曾发出“寄蜉蝣于天地,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的感慨。

③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④“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写或设喻对象。作者常通过“水”寄托自己的情感,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________”的比喻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

⑤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以“学习重在积累”为主题的班会,你可以引用《劝学》中“________”这两句话,从正面设喻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一时多少豪杰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或: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①的关键点:《沁园春·长沙》,题干要求填“看”后的两句,即按照原文的上下句关系填,故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注意“染”字的正确书写。 ②的关键点:“寄蜉蝣于天地”的下句,故填“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的下句应填“羡长江之无穷”。注意“渺”、“沧”、“粟” 的书写。 ③的关键点:“江山如画”的下句,“一时多少豪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后的下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④的关键点: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世事易逝,人生苦短。故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⑤的关键点:《劝学》、积累的重要性。故可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或: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要注意“焉”字的正确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B.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被我的话感动(她)站立了好久,但坐下后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山雪,明烛天南            负:背着

B.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耻辱

C.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泳

D.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占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作多以四言为主,结构上较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创作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惟陈言之务去”,代表作有《师说》等。

C.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著名诗人和学者。著有《红烛》《死水》等诗集;其《最后一次演讲》广为传诵。

D.雪莱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富有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被恩格斯称为“天才预言家”,代表作有《西风颂》、《峨日朵雪峰之侧》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裸露     慰籍     礼尚往来     望洋兴叹

B.浮燥     耽搁     鸦雀无声     废寝忘食

C.幽僻     国粹     雷厉风行     不谋而合

D.荫蔽     熨帖     没精打采     变换莫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互联网+的时代,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美丽新世界的入口,人人都害怕被时代悄无声息地抛弃或遗忘,于是我们看到微信群里风起云涌,朋友圈里一切皆可晒,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屏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