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按要...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按要求作答。将文章标题抄在答题卡上。

题目(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静心、启智。读书可以自寻其趣,陶冶性情,如陶渊明一般在书海中获得快乐与满足;读书也可以开阔视野、深化思维,如韩愈那样“能自树立”,使其文“存于今”;读书还可以认清自我,找到方向,如富兰克林那样助力自己的人生事业……

在你的阅读经历中,读书又是如何影响与改变你的,请以“读书使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题目(二)请从下面5个词语中任选两到三个,将它们串联起来,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①青春  ②劳动  ③诗歌  ④风景  ⑤家乡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700字。

 

(一)读书使我快乐成长 生活中,有一种收获,让人一生受益,那就是读书的收获;人生中,有一种快乐,让人身心愉悦,那是读书的快乐。赫尔博特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静心、启智。读书可以自寻其趣,陶冶性情,如陶渊明一般在书海中获得快乐与满足;读书也可以开阔视野、深化思维,如韩愈那样“能自树立”,使其文“存于今”;读书还可以认清自我,找到方向,如富兰克林那样助力自己的人生事业……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乏味,面目可憎”,是很有道理的。读书能养性,放眼天下,心胸何其宽阔。爱读书的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心下自有说不出的欣喜。读书不为名与利,只为使灵魂高尚、心灵净化,为自我的修养提升而读书才是快乐的。 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欧阳修亦言:“立勇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每一次阅读,都是与作者的对话,都是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读书使人充实,读书是一种乐趣,是身体的的放松,心灵的休憩,是思想的净化,是智慧的积累,是人生之悟对爱的升华,读书是快乐的。 书香氤氲,让你腹有诗书,气度非凡。读书,可以怡养性情,可以提升我们的气质,这何尝不是件令人快乐的事啊。古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认知,而今亦有仿佛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娴雅才女武亦姝。因自幼诵读诗文,她得以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气定神闲,终得冠军。她波澜不惊,甚至连夺冠都不惊不躁,一如蒙曼教授所言,这是她久经诗书熏陶,骨子里的气质。与此同时,与她同台的主持人董卿,也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她能身体力行地传递读书的美好,她在朗读者里一次次气度非凡的开卷,便将书香中她的知性、温情、博学传递给了观众。 “悦读”人生,青春芳华;诗书相伴,行走天涯。新时代领路人曾说:“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深刻认识自己肩上的使命,把读书爱好浸入灵魂,把读书习惯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新时代青年一定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能为日后工作储备知识,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青春年少的我们请踏上我们的“悦读”之旅吧。 作文(二)青春是一首诗歌,奋斗是最美风景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始终是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深圳是青春之城、活力之都,青年是深圳发展的生力军。无数青年在深圳燃烧激情、创新创造,谱写着活力四射、激荡人心的青春之歌。自4月底开始,2000多项“五四”系列主题活动在深圳展开。如此大动作、大手笔,彰显出深圳对青年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 青年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有学者做过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通过对公元1500年至1960年间世界上1200多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以此证明青年时期是开展创新创造的“黄金期”。 青春正当时,莫负好时光。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不是用来蹉跎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去年年底,“佛系青年”在网上刷屏。青年当然会有生活的压力、竞争的焦虑,但张扬的青春绝不该不悲不喜、无欲无求。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倘若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苟且偷安,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那么青春何以为青春?难怪有人戏言,“佛系”也行,那起码也该做一个“斗战胜佛”。 青春,因梦想而绚烂,因奋斗而出彩。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才能绽放最美的青春芳华。从去年开始,深圳启动了每年一次的“深圳好青年”推选活动,选出一批锐意创新、求知奋进、实干担当、爱心坚守、追求卓越的青年榜样。入围的“深圳好青年”,有的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孔雀计划”人才、创新型企业创始人,有的是扎根基层一线的公安民警、教师、工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用实际行动演绎奋斗青春,将个人的成长与深圳的发展融合在一起。青春建功,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会激发更多有志青年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潜能,引导青年人才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为城市和国家发展注入强劲青春活力。 青春是一首诗歌,奋斗是最美风景。青年发展好了,未来更加可期。当前,深圳正在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一方面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客观环境、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好地满足青年的发展需求,提高城市对青年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让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将人才工作与城市定位、科技发展、产业规划统筹谋划,引领青年与城市同成长、共发展,提高青年对城市的认同感、参与感、贡献度。在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心怀梦想为之奋斗,想想就令人心动。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青年,为了无悔青春,奋力向前冲吧! 【解析】 题目(一):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本题从一段引语式的材料说开去。重点讲到读书的意义和价值。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静心、启智。读书可以自寻其趣,陶冶性情。古往今来,无数优秀的人物都是通过阅读取得他们卓越的成就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精神成长的营养品。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前面部分是“读书使我”已经给出,后面部分肯定要结合所给材料的旨趣,谈读书的意义,读书给我们带来的改变,要么是气质的升华,要么是境界的提升,要么是精神的愉悦和快乐。 立意角度: 1.从“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的角度。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们更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要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动精神。 2.从“不断唤醒自己”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唤醒自己?怎样唤醒自己?为什么要“不断地”唤醒,这有何意义? 3.从“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的角度。人生就是一场奔跑,就是攀登的过程。我们要有梦想,要有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实现“大我”的飞跃。 素材积累: 1.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3.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材料中说: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静心、启智。读书可以自寻其趣,陶冶性情,如陶渊明一般在书海中获得快乐与满足;读书也可以开阔视野、深化思维,如韩愈那样“能自树立”,使其文“存于今”;读书还可以认清自我,找到方向,如富兰克林那样助力自己的人生事业……读书有此万般功效,正如古人常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人们亦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确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热爱阅读,要变“阅读”为“悦读”,从而提升我们的境界。在行文方面,可以先从材料说开去,提出中心论点:读书使我快乐成长。接下来,具体写从读书中得到的快乐有哪些;写读书教给了我什么道理,使我的精神不断成长。最后,用诗词结尾呼吁青少年朋友,趁着大好光阴,“读好书、多读书”。 题目(二):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本题要求从下面5个词语中任选两到三个,将它们串联起来,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①青春 ②劳动 ③诗歌 ④风景 ⑤家乡。首先,我们来看这五组词语都是与我们青年有关的,我们正值青春花季,我们有美丽的憧憬,渴望生活中有诗意和远方。但我们更应该明白: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的;劳动,才是最美的风景。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更应该是我们用劳动去建设得更加美丽的地方。 立意角度: 1.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风景。 2. 奋斗是一曲青春之歌。 3. 青春因为奋斗精彩。 4. 用青春奋斗书写家乡的最美的风景 5. 劳动最美,奋斗最帅 素材积累: 1. 通过对公元1500年至1960年间世界上1200多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以此证明青年时期是开展创新创造的“黄金期”。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3.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给了他这样的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结构层次: 本题要求从下面5个词语中任选两到三个,将它们串联起来,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①青春 ②劳动 ③诗歌 ④风景 ⑤家乡。首先要梳理清楚这五组词语之间的内涵,选2-3个词语,用青春来串联即可。比如:青春、奋斗、风景;再比如:劳动、家乡、风景。无论哪一种组合,都是考查我们请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既要有诗意和远方,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题目要求是记叙文,但是又说综合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所以本文可用写成记叙性散文,带有一定抒情色彩的散文也是可以的。“青春,奋斗,风景”等关键词,能在行文中体现即可。其实思路就是一句话,奋斗的青春是最美丽的风景。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具体解释“青春为什么需要奋斗” “为什么说奋斗的青春更美丽以及如何奋斗”等等。最后,一定要联系实际,呼吁时代青年,用奋斗的汗水,把自己的青春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洪流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早年教育

富兰克林

⑴我自幼即好读,手中偶有点钱便都用来购书。我的第一部书便是班扬的《天路历程》。后来我又将这书卖掉购买了布尔顿的《历史丛书》,书为坊间廉价小本,不下四五十册。正值我求知欲如饥似渴之年,却苦于无适当的书可读,我父亲的少量藏书多属于宗教论战性质,而我此时已决定将来不作牧师,是以藏书大多只是稍加涉猎。父亲书中我最耽读不倦的是普鲁塔克的《名人传》,惟有在这部书上的时光最不虚抛。

⑵这种浓厚的书癖终于使我父亲决定让我进入印刷业,尽管此时他已有一子(即詹姆斯)在这行业。我对印刷业的爱好远较父亲强烈,惟下海当水手的念头仍未完全忘怀。考虑此事后果堪忧,父亲遂不再耽搁,立即催我去詹姆斯处作学徒。不久我对印刷一行已事事熟练。这时我开始有机会接触到好书。利用与书肆学徒相识关系,我有时竟能从那里借上一册小书,但每次必速看速还,不敢污损。有时一本书晚间借回,次日天明即须归还,这时我便一卷在手,连宵赶读,以防到时还不回去,叫人来催。

⑶此后不久,一位名叫马修·亚当斯的商人常来我印刷所,其人的各类书籍收藏甚富,得知我好读,因邀我至其书室中,慨然将我所欲读的书惠借给我。此时我对诗的兴趣正浓,间或也稍有所作;詹姆斯以为此事倒也有些好处,对我稍稍鼓励之,因而我遂开始写时事诗,记得其中一首名《灯塔悲剧》,记船长威斯雷克及其二女海上遇难事;另一为水手歌,记海贼狄乞就擒事。两诗印成后,兄命我去市中售卖。前一种销路极佳,以其事发生未久,人们的印象尚深。这事给了我很大鼓励,但父亲对我的作诗则大加嘲笑,说作诗的人大抵都是乞丐。因此我遂绝作诗念头,实际上我即使作诗也不会成为很好的诗人;但文章对我则不同,它在我一生当中用途颇广,甚至可说是我日后的重要立身之阶。

⑷就在这时,我偶然遇到《旁观者》的零本一册,书为第三卷。这书我以前从未见过。我把它购回反复阅读,读后心爱不已。我认为此书文字极佳,因而有意模拟它。抱此目的,我遂取其中数篇,将篇中各句所表述的意思,略加隐括,即置之一旁不顾;数日以后,不看原书而径行重述原文,方法即将隐括语中的意义,一一仔细标出,其详尽须与原作无异,用字则尽我所能,务求妥贴。然后拿我重写的《旁观者》与原文相比较,找出谬误,加以改正。我发现我的词汇仍嫌不足,或用字想字时来得吃力,而这种能力,如果我不中辍作诗的话,早应不成问题;因为经常需要寻找同意但不同音(为了押韵)或不同长度(为了音律)的词汇这件事,势必要使我时刻去追求变化,并把这类事牢记在心,渐而至于精熟。因此,我遂把若干故事改写为诗;过上一段,当原文已经完全忘却,再把那些诗改写回去。另外,我有时还把我的提要有意打乱,数周之后,待我需要足句完篇时,再对这些进行一番认真整理。我这样做是为了学会如何把思想安排得富于条理。然后,取来原作互相比较,发现种种纰漏,即加改正;但有时在某些非关宏旨的细节上,我觉得我竟较原作更稍胜一筹,因而不禁暗自庆幸,自忖将来或有望成为一位不坏的英文作家,也未可知,因为在这事上我确是不无奢望的。

⑸正当我一心为文的时期,我读到了一部英文法,书末附有讲解修辞与逻辑的短论二篇,后者篇末载有苏格拉底辩论法范例一则。我对这个方法爱之入迷,并学着试用,于是废弃了我以前那种生硬反驳与正面辩论,而处处以一个谦逊的探询者与存疑者态度出现。我感到辩论时采用这个方法对我极为有利,但对我的对手则颇具困惑作用;因而耽之不倦,并经过不断练习而日臻精熟,这时即使许多学问高于我的人也每每为我所屈,因为辩论的结局他们常常不能预见,致陷入窘境之中而不能自拔,结果每辩必胜,而实际上不论我的能力或主张都未必如此高明正确。这个方法我曾连续用过多年,但也渐加放弃,而仅将谦逊的表达习惯保留下来;凡遇有所主张因而可能起争辩时,“当然”“无疑”以及其他自以为是的词语便很少出口;而宁可使用“我把某事理解为如此如此”;“由于某种某种理由,在我看来,或我不妨认为,如此如此”;“依我的想法某事可能如此”;或“如若我不错的话,某事可能如此”。这个习惯,我认为,每当我从事某种措施的推行,需要发表见解和说服人们的时候,往往给我带来极大便利;另外,既然交谈的目的无非为了提供情况、了解情况、使人心悦与使人乐从,因此我深愿一切好心聪明的人士切勿因自己的主观自是态度而影响自己的应有作为。因为那种态度势必要引起反感,招怨树敌,甚至使我们处处遭到失败,这时即使是一副天生的语言才能,也必无济于事。若你的目的在于提供情况,发表意见,过分自信与专断的态度每每容易产生龃龉,使人不能耐心聆听。若你的目的在于从他人获取情况和增长知识,但同时对你目前的看法却又表现得十分拘执,厌恶争辩的谦虚人们必将望望然而去之,听任你错误如故。因此,以这种态度出之,既不能为你赢得听话人的好感,也不能获得你所争取者的乐从。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

A.父亲见富兰克林从小嗜书,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便安排他向他的哥哥詹姆斯学习技能,从事印刷这个行当。

B.作者模拟并改写《旁观者》,因为比原作更胜一筹,也因为一直以来的愿望,作者认为自己将会成为一个不错的英文作家。

C.作者饱读诗书后,对诗兴趣浓厚,也善于散文写作,这些优点,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他日后成功的重要手段。

D.作者学习写诗,根据刚发生不久的事而写的时事诗《灯塔悲剧》记录了船长海上遇难的事,销路极佳,因而大受鼓舞。

E.父亲对作者的诗作大加嘲笑,认为作者即使作诗也不会成为很好的诗人,因此作者断绝了作诗的念头。

2.结合全文,说说富兰克林早年所受教育中,有哪些东西对他后天成功有所帮助。

3.作者写自己读苏格拉底辩论法的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4.富兰克林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对周围世界强烈的认识愿望、对现实的感悟都促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真正的阅读者”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①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②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录了有关周穆王的传说。

1.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夏”紧跟着暮春的时序,此时草木繁盛,枝叶纷披,将陶庐笼在一片绿阴之中。

B.“既已”、“时还”等字眼表明耕种既毕,收获尚早,诗人可以偷闲读书,别有兴味。

C.“微雨”、“好风”是细雨和风,润衣不湿,吹面不寒,增加了酌春酒摘田蔬的兴致。

D.“泛览”、“流观”意为泛泛而读,诗人并不追求现实功利的目的,因而读得不在意。

2.本诗中的“众鸟”,既可以看作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有所象征。下列诗句中写“鸟”也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本诗末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感到读书之乐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刘正夫书

韩愈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

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愈不幸独有后辈之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

愈于足下,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愈不幸独有后辈之名     接:接待,此处可理解为“笼络”

B.古圣贤人               师:以……为师

C.虽不为当时所             怪:奇怪

D.同道而先进者             忝:有愧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来者则接之                 今后进为文

B.愈不幸独有接后辈之名     则共观言之

C.文宜何师                 以古圣贤人法者

D.所珍爱者               然存于今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

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

B.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名声存在的地方,就是诽谤指向的地方。

C.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并不是一定要文章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且以那样的方式结束。

D.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而不是出自遵循寻常世俗之见的人。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

②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

5.请分条概括本文在学习“为文”问题上作者所持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三道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标题中“放号”的读音在一些读者那里产生了分歧:是读“fànɡ háo”,还是读“fànɡ hào”?请谈谈你认为的最合理的读音是什么,并说明理由。要求:结合诗意论析;150字左右。

(原诗)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2)请以“北京的冬天”为内容,写一段描绘性文字来呈现这个季节。要求:具有北京特点;150字左右。

(3)请你为刚刚过去的2019年总结一个“国家年度关键词”,并记述产生这个关键词的代表性事件。要求:具有2019年的特征或风貌;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我与地坛》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在我才想到, 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②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③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④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⑤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第①段中说“……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下列选项中对“母亲面对的难题”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A.疼爱儿子,理解儿子内心的苦闷而又不知道儿子在想些什么。

B.渴望知道儿子在想些什么,但又知道有些事不宜问而不敢问。

C.担心儿子出事,便给儿子出主意;儿子不听,她就非常苦恼。

D.希望儿子活下去并找到幸福的人生路,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

E.想要为儿子承担痛苦和不幸,而又知道儿子是不会同意的。

2.第③段“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一句中,“这样”一词指代了哪些内容?请分条作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