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短歌行(节选)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第一首诗前两章运用比兴和_________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城楼上等待恋人时的那种焦急、烦闷与________之情。
2.这两首诗都写到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手法有别,情感各异。请对这两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乙)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目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的分)
A.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与《离骚》中的“灵修美人”寓意有相同之处。
B.“子”意义丰富,既指“公候伯子男”中的第四等爵位,又是古代对成年男子或对对方的尊称。
C.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与冀州、宪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合称“九州”。
D.蜉蝣,一种小飞虫,春夏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3.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第二段重在抒情,第三段重在说理。先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而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甲文节选自《赤壁赋》,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仅仅是为了记游,文章以文为赋,意象连贯,结构严谨。作者依托于景物描写,抒情说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使文章的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完美统一。
C.乙文中,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有了良朋益友、佳肴美酒,再游赤壁顺理成章,不多的几行文字,让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D.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被贬期间,虽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前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字字秋色,宁静清幽;而《后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句句冬景,清冷深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凌晨,“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后续它将进行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展开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开后中国探月工程全新旅程。
“……3、2、1,点火!”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摘自《韩城日报》2018年12月8日)
材料二
本月上旬,中国嫦娥四号在长征三乙运载火箭的推动下成功发射进入太空,在经过数小时的飞行之后,成功进入到地月飞行第一阶段。在长达110多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我国的“四号星”在十几亿国人的瞩目之下,在距离月球120多公里的地方发动机成功点火,在飞行了5分钟之后发动机关闭。嫦娥四号在太空中顺利完成刹车,成功被月球捕获。专家表示,嫦娥四号星在完成近月制动环节成功进入环月飞行阶段后,离月球背面软着陆就剩最后一个步骤了,完成这个,中国将会迎来世界上首个登月创举。如果成功的话,将意味着中国能够成功将软着陆技术推向全球,而中国则又多一个走在世界前列的全新领域。
美国军事专家表示,尽管西方一直以来都瞧不起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但是事实却一次又一次的打他们的脸,因为中国确实进步比他们大。俄罗斯军事专家表示,这次中国将毫无疑问会取得成功,年关一过,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现着陆的国家。美国媒体指出,随着中国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将有权利制定太空游戏规则,就算美国想出面阻拦也无济于事了。专家表示,此次探月只是我们的初期目标,未来我们还将在火星探测上做更大的技术研究。
(改编自《月球成功捕获嫦娥四号,外媒:中国展现超凡实力,开创航天新时代》2018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报》)
材料三
①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12月2日凌晨顺利发射升空,并将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所携带的“玉兔”月球车也将在月面巡视勘察。这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它若成功完成任务,中国将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支实现月面软着陆的人类技术力量
②嫦娥三号的巨大价值和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嫦娥三号软着陆是中国最终实现航天员登陆月球的重要一步,它将把中国推到当下月球科研活动的最前列。
③中国近年的航天成就相当耀眼,但它不是中国科学进步的一支孤军。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科研大国,一大批成果相继收获,它们相互支撑,刷新了中国整体科技面貌。航天是其中强有力的支点。
④其实在中国综合发展中,嫦娥三号远非跑得最快最远的那一项。中国的一些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关键性产品的产量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同美俄的航天差距,要比铁路、互联网等单项领域的差距更大。中国需继续快速补上的恰恰是重大科研领域的短板。
⑤上世纪第一轮探月竞赛潮的确有冷战政治需求的推动的,但由此而来的政治标签已被后来的几十年基本冲洗干净。新一轮探月活动,科技和经济考量成为两个主驱动轮。中国作为全面发展的大国,一个重要领域的落后将对国家整体竞争力形成牵制。相反,一项高科技的领先突破会释放广泛的拉动力。
(摘自新浪消息《嫦娥三号不是脱离中国现实的孤军》2017年12月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它将展开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开启中国探月工程新旅程。
B.嫦娥四号在太空中顺利完成刹车并被月球捕获,展现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超凡实力,这些成就让美俄军事专家折服。
C.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携带了“玉兔”月球车,它将在月面巡视勘察,这次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当时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次,意义非凡。
D.在各国的探月活动中,政治需求是首位,而科技和经济上的发展与需求也是极其重要的推动力量。
2.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个字)
3.材料三从第③段起介绍我国近年来科技方面的成就,这属于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圣母院(节选)
卡西莫多被绑上了刑台。几分钟后,卡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的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卡西莫多喘息着喊了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卡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爱斯梅拉达)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位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向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石阶,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①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尽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②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了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卡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仲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来前一晚上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③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竞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可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被感动了,大家拍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描写群众对卡西莫多的侮辱,表现了群众的麻木、冷酷、无情;与后面波西米亚姑娘(爱斯梅拉达)的行为形成对比。
B.文章在描写波希米亚姑娘(爱斯梅拉达)时,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刻画出了爱斯梅拉达纯洁、善良、有爱心的形象。
C.文章三次写主人公卡西莫多向人们要水喝,人们却不仅没有给他水喝,反而嘲笑、咒骂他,暗示卡西莫多曾经是个令人讨厌的人,做了许多大家不喜欢的事。
D.文章末尾描写观众的感动与拍手叫好,意在表明:我们要学会谅解和宽容,用善良感化丑恶的灵魂。
2.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选文中三次写到卡西莫多的眼睛,请逐条分析他的心理活动。
3.丑陋的事物当中常常包含着美的成分,反过来,美的事物中也可能包含丑的因素。你如何看待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
“读薄”与“读厚”,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终究取向不同、方法不同。从取向上说,“读薄”偏重于求深度,“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将书“读薄”,自是一桩苦差使。曾从报上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有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中世纪的哲学巨著,一周大概得读上1000页。到了周末,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把书的内容缩减为20页,然后再减到10页,5页,最后只剩下2页。所有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统统去掉,只留下最根本.最重要的两页。到了下一周,又从另一部鸿篇巨制开始。这样一来,所读过的哲学思想自然在脑海里留下了印象。“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蒸馏”的过程,也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这般读书,每读一本,就能获得“雁过留声”、“水过留痕”的效果,长此以往,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钱钟书就很擅长“读薄”,有一次,有关部门要黄永玉画一幅《凤凰涅槃》作为礼物送给日本,并关照黄永玉写一个“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在翻遍资料访遍人而不得时,他想到了钱钟书。钱告诉他:“这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你哪里找去?……这样吧,你去翻翻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到。”黄永玉依言果然一找就解决了问题。钱钟书的这番检索本事,除了博闻强记,还不缘于其“读薄”的功夫吗?
“读薄”固然重要,“读厚”也必不可少。“读厚”要求对相关联的或类似的人、事、理、知识点作横向沟通,并力求在越界而读上下足工夫,以架构立体式的知识网络,优化自我视野结构。林非先生曾经告诫读书人:“整个读书的过程,应该表现成一种循序渐进的态势,从点到面,不断地扩展。首先总是钻研跟自己工作与生存更为有关的书籍。像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在开始的时候,侧重于阅读本行的书籍,读多了,读通了,读精了,必定会延伸到其他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就如爱因斯坦,除了自然科学知识,他,还有更为广博的文、史、经济和哲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他思索整个人类的命运,自会变得更为运用自如,切中肯紧。事实上,将书“读厚”,更是为了培养读书人自己的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能力。而培养读书人的最好途径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去把书“读厚”。
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如此这般,阅读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
(摘自2010年3月1日《学习时报》)
1.下列对原文思路的梳理,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引出话题→分说“读厚”→分说“读薄”→揭示目的
B.提出论点→分说“读厚”→分说“读薄”→归结论点
C.提出论点→分说“读薄”→分说“读厚”→揭示目的
D.引出话题→分说“读薄”→分说“读厚”→归结论点
2.下列诗句与原文阐述的道理最贴近的一句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3.下列四句话中,最能准确概括全文中心论点的一句是( )
A.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
B.“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C.“读薄”固然重要,“读厚”也必不可少。
D.读书的真谛和要义在于:先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题目①:
“融”既有融化、消溶的意思,也有融合、融通的意思,还有和乐的意思……当今是多元发展的时代,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手机公司已不只是手机公司,新闻传播提出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生产等各个方面融合共生的融媒体,还有融创、融心、融梦以及融梗这些鲜活的词语……融,无所不在。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②:
2019年“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揭晓,应对急难险情的守护者、做好“小巷管家”义务工作的外卖小哥、探索互联网扶贫新路径的扶贫人、为国输送体育人才的基层教练员等榜上有名。实际上,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北京青年像他们一样富有家国情怀,根植基层,激扬生命。请你寻找发现,讲讲身边的北京青年榜样的故事。
请以“北京青年榜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