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D.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在古文中即指丧服,也比喻俭朴。在这里是“俭朴”的意思。

B.“万乘”,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此常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C.“四海”,指全国各地。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D.“五霸”,即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帝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杨奉接到信后极为高兴,诸将也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做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杨奉送去重礼,献帝迁都于许县,献帝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1.B 2.A 3.A 4.(1)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相约,祸福同当。 (2)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被他怀疑,等到使者返回后,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哪里能成为隐患!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根据名词代词“事势”“驾”“许(许县)”“朝廷”“京”“远近(远近的人们)”“驾”“众心”,虚词“耳”,标志性词“惟”,表时间词“今”,再结合本句意思:有许多不利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县。但是天子在外流离多时,刚回到旧都城,远近都踮起脚观望,盼望迅速获得安定,如今再要移驾,是不符合民心的。句子可以断开为: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故答案为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在这里是‘俭朴’的意思”说法错误,“缟素”在文中的意思是“穿丧服”。故选A。 3.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说法张冠李戴。原文相关语句之前有“荀彧曰”三字,可知这句话并非曹操的观点。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句中的“有无相通”,互通有无;“济”,辅助;“死生契阔”,生死相约;“相与”,一起;“共”,共同承担。(2)句中的“寡”,少;“虑”,谋略;“见”,被;“比”,等到;“使”,使者;“何能为累”,哪里能成为隐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文言文语句翻译。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中国的书法史,凡是有造诣的书法家,无不首先是诗人、文学家和学者,这是一个________的事实。王羲之、颜真卿、张旭、黄庭坚、郑板桥……可以说是________。

文学性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主要是书家书写的内容。我认为书家所写的内容如果只是照搬古人的诗词歌赋,抑或是明贤的哲言警句,而不是________的文学作品,那么这个书法作品便称不上是上乘之作。历代的名帖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之类,其文本身就是个性鲜明的文学作品,其意高、其情切,加之书法家精彩的书写,二者________,方组合成一件传世的不朽之作。在很多评奖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书法”的品评,而忽略其内容的参照对比。即便是一些书写自家内容的书法作品,书写文本浅陋和低俗的原因,就是由于书家文学素养的肤浅。

文学性在书法中的体现,(    )。一个成功的书家,他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字形;其二要有自己独特的章法;其三要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郑板桥的书法融真、草、篆、分于一体,自称“六分半书”,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结构长窄者令其更长窄,宽松者令其更宽松,左右避让,大小提携,如“乱石铺阶”。从中可以体会他兀兀独立,不与世俗为伍,寻求一种心灵极度自由的精神内涵。他的这种精神内涵,最终转化成一种文学情趣,充盈在他的文本和书法作品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容置疑 不胜枚举 自出心裁 相辅相成

B.不容置喙 不胜枚举 别出心裁 相反相成

C.不容置疑 不乏其人 自出心裁 相反相成

D.不容置喙 不乏其人 别出心裁 相辅相成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便是一些书法作品书写自家内容,书家文学素养的肤浅,也会导致书写文本的浅陋和低俗。

B.因为书家文学素养的肤浅,导致了即便是一些书写自家内容的作品,书写文本浅陋和低俗。

C.即便是一些书写自家内容的书法作品,书家也因文学素养的肤浅,导致书写文本的浅陋和低俗。

D.即便是一些书写自家内容的书法作品,也因书家文学素养的肤浅,导致书写文本的浅陋和低俗。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应该在字形、章法和书法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上。

B.更应该在书法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上。

C.还在于一种由形到神形成的文学情趣。

D.文学情趣的充盈更为重要。

 

查看答案

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游目骋怀

B.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             纵一苇所如

D.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查看答案

选出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有泉出      ②伏清白以直兮  ③火尚足以

④不知东方之既白  ⑤顺流而也   ⑥则其又加少矣

望武昌       ⑧民生之多艰   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⑩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A.①⑤⑦/②⑧/③④/⑥⑨⑩ B.①⑦/②⑥⑨/③④⑧/⑤/⑩

C.①⑦/②⑧/③④/⑤/⑥⑨/⑩ D.①/⑧/③④⑩/②⑤⑦/⑥⑨

 

查看答案

选出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    )

A.何为其然也 B.何可胜道也哉

C.而今安在哉 D.不吾知其亦已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