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三日夜闻蝉①
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②。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注:①此诗创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作者在苏州因病休假时所作。②东京:东都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诗人调动不同感官来表现夏季纳凉的清爽舒适,与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所表现的意境相同。
B.“微月初三夜”一句形容月亮还是一个窄小的月牙,月亮既点明了时间,又是诗人常用的联想的着笔点,借以表达内心的愁思。
C.诗歌最后两句,把情思寄托在眼前的池上之月、水中之船上,由景及情,病中的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D.本诗格调清新自然,诗人借助“荷”“柳”“月”“蝉”等意象,营造一种宁静空明之境,在特定的气氛中表达情思,感觉自然而亲切。
2.诗中前后两次写到蝉声,作用却又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与》,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有删改)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于弱,大封同姓,封三庶草,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郤,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诸侯既新削罚,振恐,多怨是错。吴王先起兵,诸侯遂并力发兵西。吴王发使遣诸侯书曰:“以汉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不以诸侯人君礼遇刘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人,诳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欲举兵诛之,谨闻教。”
七国反书闻天子,上问袁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于公何如?”盎对曰:“吴楚以反为名,西共诛是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斩晁错,发使故吴楚七国,复其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后十余日,错斩东市。则遣袁盎奉使告吴。吴王闻袁盎来,亦知其欲说己,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
(《史记·吴王濞列传》节选,有删改)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刭干沟渎,亡益救败,未全共宗,悲夫!
(《汉书·袁盎晁错传》节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B.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C.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D.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煮海”,一种古老的利用海水提炼海盐的方法。相传此法始于黄帝之臣夙沙氏。《世本》书中有“夙沙氏煮海为盐”的字句。
C.“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君主祭社稷以祈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D.“赞”,用以阐发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史传中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左传》称“君子曰”,《史记》称“太史公曰”,《三国志》称“评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主张削减诸侯的封地,此举招致诸侯们的反对,晁父担心晁错安危,赶来劝说,晁错却不为所动,晁父伤心自杀。
B.景帝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为自己的决定而懊悔。
C.晁错认为吴王刘濞为人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流亡人口,图谋叛乱。
D.袁盎主张斩杀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恢复诸侯原来被削减的封地,这样就能兵不血刃结束战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其父睹之,刭于沟渎,亡益救败,未全其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达①村的老屋
老赵头拎着两瓶小烧走在前街的路上。
已经是晚饭的时候,夕阳融化在西边的天幕上,一层一层地暗淡下去,家家户户的烟筒里涌出白色的炊烟。到园子里拔葱的东家的儿媳妇隔着矮墙和西家的老丫头闲扯皮。从地里劳作回来的人骑着车,一边和人打着招呼,一边抽着烟。安达村的傍晚一如往常的宁静,在黑土地上劳作的人们忙碌于各自的生活,就如他们的千百年前的祖先。
但是老赵头忙碌着的却不完全是自己的事。今天晚上他要请从乡里开会回来的支书赵三哥吃饭,为他正照管着的那间老屋。
街里的人们都知道那间老屋,清朝初年时那是一个将军府下正五品章京②的府邸,那是五进院的雕梁画栋、青砖青瓦的大宅子,高大的屋檐下绘画着长白山的风景和仙女佛库伦③的传说。但是年久失修的老屋渐渐在关东的繁霜重雪下坍圮,只剩下最后的正房和一排厢屋。
老赵头是老屋的看护者。但他只能看着老屋气派的青瓦被荒草覆盖,檐下生动的彩绘被尘烟模糊。三年里他和村支书说过不知多少次申请经费修缮老屋的事儿,但一直到今天一切还只是停留在申请的层面。
当那条三斤重大胖头鱼头变成一堆骨头的时候,两瓶小烧也见了底,但三哥和老赵头的话头还正盛。
赵三哥说,新来的刘乡长一看就是干大事儿的,咱们乡的公路要重铺了。
老赵头说,老哥啊,咱们这个老屋的事儿得抓紧啊,前儿我去归拢④房子的时候,差点被掉下来的瓦片打到。
赵三哥说,刘乡长打算拿杨树村东边的那块山坡地儿招商办个药厂,咱们村的小子们守家带地就能打着工了。
老赵头说,能不能先整点钱儿过来,至少把檐儿底下的画儿描描啊,都开始掉碎渣了,老祖宗留下的多好的画儿啊,看着心疼。
赵三哥说,你看你,我和乡里说这个事儿了,刘乡长跟我说,乡里现在有大规划,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咱这老房子再挺挺,没事儿。
老赵头便没再说话了。
转过年的六月份,宋家崴子那边儿的一个公园落成了,用了500多顷地儿,一水的仿古式建筑,白墙红柱琉璃瓦。建成当天,县里要办典礼,说是市里的电视台都要来录像,于是各村都组织了节目,要办一台农民联欢。
老赵头早早地就被支书安排去了会场当观众,远远地看着陪在市县领导身边的刘乡长的背影,颇为惊讶于他的年轻。老赵头身边的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瞎聊,说起这个公园是刘乡长拍板修建的,打算把这个地方收拾成一个春天赏花、夏秋钓鱼、冬天滑雪的群众休闲娱乐的地方,为此特意向市里申请了贷款,花了不少钱。
听着这些话,老赵头又想起老屋。看着公园里色彩鲜艳的连廊,老赵头心里有了个念头,他打算自己掏点钱,去请隔壁蓝旗屯的那个木匠把式⑤,让他给老屋的檐画重新上个色。老赵头心里想,那个老把式是个能耐人,年轻的时候能给人打结婚的家具,在上面画“高山流水”“竹开富贵”的画,估计这个活他能拿得下来。
说干就干,老赵头当天晚上就跑到木匠家,软磨硬泡谈好了1000元钱外加两包烟,只描屋檐下的画。
开工当天,左右邻居都跑来看热闹,木匠用小铲子将画上的泥污铲去,已经褪色的历史在大家眼前幔慢呈现,那边画的是代表福气的蝙蝠,这边画的是象征长寿的青竹,九天的仙女飘落在雪山间的天池畔,佛库伦似乎正对着她的子孙扬起微笑的脸庞。
接下来的两天,木匠一笔一画地给檐画上色,各种颃色一层一层地糊在上面,远远望去却也鲜艳夺日。老赵头虽然感觉描完的画似乎有点不一样,但是他想,刚剪的头还看不习惯呢,看看就好了。
大功告成的时候,老赵头高兴得喝了半斤小烧,围着老屋转了两圈,喜滋滋地抬头看画,不提防从台阶上摔了下去……
老赵头死后的又一年,省博物馆的一支文物排查小组来到了安达村,工作组的成员惊讶且愤怒地看到了老屋檐下鲜艳的色彩,于是老屋终于出名了,成群的专家来到这里,商讨如何进行文物抢救,刘乡长也顺带着露了一把脸,他在全乡的工作会议上严肃批评了文化站的同志,认为他们没能尽到责任,没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基层农民对文物的破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吸取教训,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刘乡长问支书赵三哥,那个瞎胡闹给文物上色的农民哪去了?
赵三哥说,他去年就死了。
(注释)①安达:满语,伙伴。②章京:清代官名。③佛库伦:传说中的满族的祖先。④归拢:整理收拾。⑤把式:老师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乡长的形象不是扁平的,他有着关注百姓民生的执政意识,但也因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导致了文物损坏的结果。
B.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C.老赵头感觉“描完的画似乎有点不一样”,是因为不专业的修补破坏了原画的韵味,而老赵头因为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明白这个道理。
D.小说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讲述故事,在叙事语言和人物对话中使用了一些关东方言,使小说充满了地方特色。
2.请结合文本信息,分析老赵头的人物形象。
3.本文采取了双线索叙事的结构,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出门、洗澡、如厕……这些对于常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却是残疾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家里有无无障碍设施,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残疾人家庭有强烈的无障碍改造需求。针对肢残人、盲人、聋人等不同残疾人群,改造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具体来说,肢残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住宅门口建设无障碍坡道,房间内实现无障碍通行;卫生间安装抓杆、扶手;改造浴室,加装浴凳,浴室门便于轮椅通行;卧室沿墙及床头安装扶手;低位灶台。聋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安装闪光门铃,配备闪光开水壶和振动闹钟等聋人无障碍产品。盲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楼梯口、门口铺设盲道系统,安装语音对讲门铃,灶台有煤气泄需报警装置。
(摘自长城网《关爱残疾人一一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材料二:
无障碍电影,是针对视障群体,把“看不到”的画面通过声音解说的方式实现“可视化”,让视障者也能“看”的电影。但要实现“无障碍”,先要获得影片版权方授权。第28个“国际残疾人日”,中国残联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人民出版社等多家机构共同践行文化助残理念,向中国残联捐赠纪录片《这里是中国》及同名图书无障碍版权。日前,我国有1700万盲人,他们有着和健全人一样甚至更为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无障碍影视作品让盲人能够通过“听”来“看”影视节目,成为提升他们文化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阅读能在很大程度上缩小盲人与时代的“信息鸿沟”。通过此次捐赠,《这里是中国》能够被更多国内外残障人士“看到”,具有了更为深远的社会效益和公益价值。
在“国际残疾人日”举行捐赠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形成良好的助残氛国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随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残疾人在精神层面会有更多需求,希望广大文化单位能够给予更多关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精神文化产品支持。
(摘自央广网《第28个国际残疾人日: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
材料三:
2019年国际残疾人日主题为“无障碍的未来”,号召所有人参与创造一个不再有人因健康原因在生活中受限的无障碍的未来。信息无障碍,指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无障碍地获取利用信息。一直以来,人们期待科技的力量能改变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可以和普通人一样通过智能手机社交、获取新闻资讯、点外卖、网购……随着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会考虑到残障人群的庞大需求,加入信息无障碍功能。比如一些主流的智能手机和操作系统都具有读屏功能、信息无障碍交互系统。但无障碍功能的普及率并不高,普及存在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
如今,全社会处在一个被AI技术改变的历史节点。AI技术的到来,给信息无障碍带来了巨大助力,也将解决更多技术难题。比如,原来微信、QQ发送一张图片,读屏软件只能读出“图片”这两个字,无法获取到图片里面的信息。有了AI图像识别技术,读屏软件将可以识别出图片里面的内容,虽然无法描述每个细节,但至少可以让视障者大概知道图片的内容。这将是一个颠覆性的体验提升,AI的到来,将让视障人士“看”到图片。还有很多的科技公司正在利用AI技术研发智能眼镜、智能轮椅等可穿戴设备。如果视障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AI智能硬件,调用到高精地图,再配合AI视觉识别的技术,说不定视障者就可以也像普通人一样,到大街上很轻松地逛街,去餐厅吃饭,拿纸质菜单点菜,甚至是自己去游乐园游玩。相信自动驾驶技术从研发到落地,也将为更多的残障人士提供独自出行的可能。
(摘自新浪网《AI与善:国际残疾人日特别策划》)
1.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装无障碍设施,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有助于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现实难题,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但改造方式需要有针对性和差异性。
B.无障碍影视作品是能够通过“听”来“看”的影视节目,要实现“无障碍”首先要获得授权,授权后还需通过声音解说的方式才能实现“可视化”。
C.纪录片《这里是中国》及同名图书被残障人士“看到”,有助于满足视障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形成良好的助残氛围。
D.信息无障得,指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无障碍地获取、利用信息。科技的发展、AI技术的到来有望帮助残疾人实现“无障碍的未来”。
2.依据材料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AI技术助力“无障碍的未来”的一项是
A.智能手机加装读屏功能、信息无障碍交互系统
B.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图片里的主要信息
C.使用智能眼镜、智能轮椅等可穿戴智能设备
D.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后帮助残障人士独自出行
3.如何帮助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的未来”?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并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以网络为基础而生成的各种文艺新形态吞噬、解构经典文艺的现象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文学自然也不例外。以消费为视角来审视互联网时代的当代文学不仅可以在传统文学的研究基础上获得新的认知,还可为文艺研究者提供难以察觉的更高维度的理解层次。
在互联网媒介霸权的逻辑中,流量为上的理念始终是困囿着所有传播内容的首要问题。即便是文学作品这样更加依赖内容取胜的文艺形式,同样需要流量的支撑来进一步提升传播效率、扩展传播范围,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不断涌现的文化产品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流量理念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根基,而这也正是互联网媒介霸权的主要体现。
当然,除了流量至上的理念之外,互联网的媒介霸权还体现在另一方面,那就是将一切元素都处理成为消费品的物化逻辑方式,当互联网以难以估量的海量数据淹没所有用户时,文学所带给受众的慰藉、反思和教化正在濒于消解。
在消费主义的熏染,尤其是互联网媒介霸权的刺激下,文学消费的方式与目的皆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第一,在消费方式上,由于文学文本的电子版本的普及和被接受,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堪与纸质文本相匹敌的阅读方式。尽管有学者认为“纸质阅读却并未因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面萎缩,而是在经历了一段发展困境后涅槃重生”,但纸质文本开始走向衰落却是难以争辩的事实,也正是由于互联网所带来的这些数字化变革,文学消费的成本几乎不再成为任何受众的负担,因此文学消费的欲望也就被大大增强。
互联网所带来的移动支付也从侧面加剧了文学消费心理的变革,传统的支付方式多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等物理实体来完成款项支付的,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与传统支付方式不同,移动支付的短暂思考时间决定了其更多是在想象的瞬间便已无意识完成了支付行为,这对于消费者心理的冲击相对较小,因此也更具隐蔽性。
第二,在消费目的上,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消费已经超出了满足个人审美趣味的需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文学审美已经在受众需求中居于次要地位。受众在关涉人生、世界、内心、命运等深层次问题上的耐心和追求正在日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娱乐的狂热追逐,而后者显然对受众的文化水准要求更低,也更易获得关注和流量。
互联网媒介在改变了文学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对当代文学的消费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消费化处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以文学为母体的文化资源的衰微和当代文学强制性阐释的泛滥。首先,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消费使得严肃文学式微并进而导致文学资源走向衰减。在当代文学近几十年的发展趋势中,身依写作、日常呓语抑或是对于某些奇诡题材的狂热追捧使得能够触及生命与灵魂的严肃文学日渐式微,这最终导致了当代文学严重的同质化与娱乐化倾向。不仅如此,当代文学的同质化和娱乐化倾向还在某种程度上令文学创作成为剽窃者的文字游戏。
其次,互联网时代文学消费进一步导致了当代文学强制性阐释的滥觞。这种阐释“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征,以潜在立场和模式,对文本和文学作符合论者主观意图和结论的阐释。”互联网时代的强制阐释更多地指向了迎合受众心理欲望和视觉需求的唯利是图,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受众,完成消费。
(摘编自王传岭《论互联网时代当代文学消费范式的转向》)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带来的慰藉、反思和教化正在濒于消解,这是互联网媒介霸权的主要体现。
B.互联网时代,文学消费的欲望大大增强,因为文学消费的成本不再成为任何受众的负担。
C.在消费主义的熏染,尤其是互联网媒介霸权的刺激下,对于娱乐的狂热追逐正日渐取代读者在关涉人生、世界、内心、命运等深层次问题上的耐心和追求。
D.互联网背景下对当代文学的阐释已经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征,以潜在立场和模式,对文本和文学作符合论者主观意图和结论的阐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媒介霸权对于文学消费的影响,由移动支付所带来的冲动消费所形成的消费方式与目的的变化,以及当代文学的消费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变迁。
B.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互联网媒介霸权:流量为上的理念,将一切元素都处理成为消费品的物化逻辑方式。前者是主要体现。
C.文章论述了当代文学强制性闻释的泛滥与严肃文学对文学本直的坚守,成为互联网媒介对当代文学的消费价值和意义进行消费化处理的主要表现。
D.本文在论述移动支付加剧了文学消费心理的变革时,将传统支付方式与移动支付进行比较,使说理更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某图书网站上,电子版《白鹿原》的价格仅为六元,相比于纸质版本动辄几十元的“高价”,电子图书的消费门槛的确要低很多,可见,将文学作品与网络结合,可以解决严肃文学式微问题。
B.2017年第11届作家榜中,尽管余华等作家凭借《活着》入选榜单,但是与网络作家作品相比,消费状况仍难望其项背。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消费使得严肃文学式微的表现。
C.近几年网络文学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热门作品纷纷被指抄袭,但仍难阻止它们成为攫取巨额经济效益的商业利器,这是当代文学的同质化和娱乐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令文学创作成为剽窃者的文字游戏的表现。
D.由《西游记》改编的电影《大闹天竺》《西游伏妖篇》等要么过于强调孙悟空的爱情纠葛,要么完全戏谑神圣且艰难的取经之途,是互联网时代文学消费进一步导致了当代文学强制性阐释的表现。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胡适的这段话启发人们如何体验和感知世界。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