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而束君归赵矣 束:捆绑 ②再迁为太史令 ...

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而君归赵矣    束:捆绑  ②迁为太史令    再:两次  ③幸其赏赐    蒙:得到  ④百步而后止    或:或者

B.①与武    决:决定  ②金砺则利    就:接近  ③且相如贱人    素:本来  ④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C.①而闻者    彰:清楚  ②乃武置大窖中    幽:禁闭  ③以天下之士    致:导致  ④西巴、蜀    举:攻取

D.①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普遍  ②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  ③中有柱,傍行八道    都:大  ④鸡豚狗彘之    畜:畜养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情况和辨别能力。考生应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此类题,需要考生平时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注意一词多义的积累与辨别。 A项,④或:有的人。 B项,①决:同“诀”,辞别。 C项,③致:招纳。 D项,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节选)

高尔基

(1)母亲走到街上,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母亲站定了,四面看了一看:离她不远的街角上站着一个戴皮帽的马车夫,远处有一个男子弯着背缩着头走着,一个兵士搓着耳朵在那人前面连蹦带跳地跑着。

(2)“大概是派了兵到小铺子里来了!”母亲这样想着,又向前走去,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她很早就到了车站,她要乘的那班火车还没有准备好,但是肮脏的被煤烟熏黑了的三等候车室里面已经挤着许多人,寒冷将铁路工人赶到这里,马车夫和穿得很单薄的无家可归的人们也来取暖。还有一些旅客,几个农民,一个穿着熊皮大衣的肥胖的商人,一个牧师带着女儿——一个麻脸的姑娘,四五个兵士,几个忙忙碌碌的市民。人们吸着烟,谈着话,喝着茶和伏特加。车站小吃店前面有人高声笑着,一阵阵的烟从头上飞过。候车室的门开关的时候吱吱地响着,当它被砰的一声关上的时候,玻璃发出震动的声音。烟叶和咸鱼的臭味强烈地冲进鼻子。

(3)母亲坐在门口容易被看见的地方等着。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4)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只黄色手提箱走进来,很快地朝周围看了一遍,一直走到母亲面前。

(5)“到莫斯科去吗?”那人低声问。

(6)“是的,到塔尼亚那里去。”

(7)“对了!”

(8)他把箱子放在母亲身边的凳子上,很快地掏出一支烟卷点着,稍微举了举帽子,默默地向另外一扇门走去。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过了一会儿,她站起身来,向靠近通月台的门口的一条凳子走去。她手里毫不吃力地提着箱子——箱子并不大——走过去,她抬起了头,打量着在她面前闪现的人们的脸。

(9)一个穿着短大衣把衣领竖起的年轻人同她撞了一撞,举起手来在头旁边挥动了一下,默默地跑开了。母亲觉得这人好像有些面熟,她回过头来一看,只见那人正用一只浅色的眼睛从衣领后面对她望着。这种注意的眼光好像针一样刺着她。她提着箱子的那只手抖动了一下,手里的东西突然觉得沉重起来。

(10)“我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他!”母亲想了一想,她想用这个念头来抑制胸中的隐隐的不快的感觉,而不想用别的言语来说出这种慢慢地而又有力地使她的心冷得紧缩起来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增长起来,升到喉咙口,嘴里充满了干燥的苦味。母亲忍不住想要回头再看一次。她这样做了,那人站在原地方,小心地两脚交替地踏着,好像他想做一件事而又没有决心去做。他的右手塞在大衣的纽扣之间,左手放在口袋里,因此,他的右肩好像比左肩高些。

(11)母亲不慌不忙地走到凳子跟前,小心地慢慢地坐下去,好像怕弄破自己里面的什么东西似的。强烈的灾祸的预感使她想起这个人曾经在她面前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城外的旷地里,是在雷宾⑦越狱以后,第二次是在法院里。那人和在雷宾逃走后向母亲问路而被她骗过的那个乡警站在一起。他们认识她,她被他们盯住了,这是很明白的。

(12)“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13)可是,她立刻又鼓着勇气严厉地说:“完蛋了!”

(14)她向周围望了一遍,什么也看不见,各种想法在她脑子里像火花似的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15)“丢掉箱子逃吗?”

(16)但是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

(17)“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它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

(18)她把箱子拿到身边。

(19)“那么带了箱子逃吗?……赶快跑!……”

(20)这些想法都不是她原来有的,好像是有人从外面硬给她塞进去的。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这些想法使母亲痛苦,并且侮辱了她,逼着她离开自己,离开巴威尔,离开已经和她的心联系在一起的那一切。母亲觉得,有一种敌对的力量执拗地紧抓住她,紧压着她的肩膀和胸部,玷辱她,使她陷在死一般的恐怖里。她太阳穴里的血管猛烈跳起来,头发根觉得发热。

(21)这时候,她心里鼓起一股好像震动了全身的猛劲,吹灭了这一切狡猾而微弱的小火星,像命令一般地对自己说:“可耻啊!”

(22)她立刻觉得振作起来,她把主意完全打定之后,又添上一句“不要给儿子丢脸!没有人害怕。”

(23)她的眼光接触到一道没有精神的胆怯的视线。后来脑子里闪过了雷宾的脸。几秒钟的动摇好像使她更坚定了,心也跳得比较平稳起来。

(注)①长篇小说《母亲》通过工人巴威尔及其母亲尼洛夫娜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再现了正在觉醒的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显示了革命必胜的前景。小说分为两部。第一部着重描写以巴威尔为中心的工人革命小组的活动,揭示了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第二部写了巴威尔因“五一”节领导工人游行而被捕,在法庭上发表了猛烈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随后,已经入党的巴威尔的母亲带巴威尔的演说稿到外地散发,鼓舞人民起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这是母亲第一次执行任务。节选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②雷宾:一个革命者。雷宾越狱时,“母亲”在监狱围墙外等候并协助他。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至(8)段,主要写母亲到车站接头取传单的过程。

B.第(8)段画线句“她抬起了头,打量着在她面前闪现的人们的脸”,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母亲执行任务时的警觉。

C.第(9)段画线句“这种注意的眼光好像针一样刺着她”,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敌人眼光的犀利,说明母亲被敌人注意了。

D.第(20)段画线句“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中,“这些想法”指的是“带着箱子逃跑”的念头。

2.请简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结合选文第(9)至(23)段的情节发展,简述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简笔与繁笔

周先慎

(1)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①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②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③“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④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⑤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2)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成”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庞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3)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做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4)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5)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6)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7)感此,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也许并不算得多余。

(选自1981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画线处共有5句话,①句与②③④⑤句之间是总分关系,其中②③④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B.作者认为“简”分为两种,一种是“言简意赅”,另一种是“言简意少”,二者的区别在意义的多寡。从中可看出,作者不是凭主观,而是运用辩证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说理。

C.第(4)段举鲁迅《社戏》中的例子,证明了第(1)段中有关繁的好处的论述——“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

D.第(6)段画线句,将读写得拖沓累赘的作品比作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生动形象,表明了作者对此类作品的否定态度。

2.文章第(2)(3)两段运用了《水浒传》中的例子来说理,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繁简适当”呢?请分点概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开播近两年以来,先后走访了全国各地18个贫困县,68名“零片酬”明星和企业家参与其中,通过深入贫国县下乡选品、研发包装、订货推广等步骤,切实帮助贫困村村民寻找脱贫致富道路。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据调查,曾一度被市民吐槽“苦不堪言”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半年以来,已有七成以上的市民表示能欣然接受并自觉履行,正如那句公益广告语所言“以行动号召行动,人人都是志愿者”。

“我太难了”是一句网络流行语,源自于“我太难了,最近我压力很大”的一个小视频。“我太难了”的走红,从某个层面上表达了当代人对于生活困境所产生的焦虑和无力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某校高三组织了一次唐诗品鉴活动,这是从一首唐代五言律诗中抽取出来的颔联和颈联,请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所给的词语,填写出后三句。

残云归太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河声   疏雨   树色   随关迥   过中条   入海遥

 

查看答案

问读下面一段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可以说市域社会治理做得怎么样,事关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改革不适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制,加快构建适应社会治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立足实际对市域社会治理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实践,有助于高效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