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关于环境保护的网站上,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许许多多触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关于环境保护的网站上,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图片:若干海鸟误入触礁沉没的油轮留下的油污带,浑身沾满粘稠的石油而不能再飞翔;大洋深处的信天翁因为误食垃圾袋而死亡,在逐渐腐朽的尸身里,露出若干          的塑料碎块;海龟在年幼时被塑料拉环套住,终其一生也不能挣脱,只能带着葫芦形的身躯          ;(        ),使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已经在不经意之间影响了许许多多海洋生物的生活乃至命运。最终,人类也将          。举例而言,传统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总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而在漂浮的过程中,一部分塑料垃圾会因为碰撞而破碎,形成极小的甚至肉眼都难以看到的微粒,进入海洋动物的身体,并且随着食物链传递给人类。人类随意地将污染物排放到海洋里,如今也只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颜六色    苟且偷安    祸从天降    作法自毙

B. 五光十色    苟且偷安    在劫难逃    作法自毙

C. 五颜六色    苟延残喘    在劫难逃    自作自受

D. 五光十色    苟延残喘    祸从天降    自作自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渔民废弃的渔网不幸与其相遇,将海豹或海豚裹挟其中。

B. 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海豚,不幸被渔民废弃的渔网裹挟其中。

C. 海豹或海豚不幸与其相遇,被渔民废弃的渔网裹挟其中。

D. 渔民废弃的渔网,将不幸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海豚裹挟其中。

3.文章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塑料垃圾在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B. 塑料垃圾在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合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C. 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合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D. 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1. C 2. D 3. A 【解析】 1.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语境中主要说的是色彩和颜色,所以用“五颜六色”;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苟且偷安: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做长远计划。语境是说海龟生存的艰难,所以用“苟延残喘”;在劫难逃: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祸从天降:意外的灾祸突然发生。语境是说人类面对着环境,所以用“在劫难逃”;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作法自毙: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境是在说人类破坏环境的恶果,用“自作自受”。故答案选C。 2.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括号后“使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可知,括号内语句的主语不应当是“海豹或海豚”,排除B、C;A项,“不幸与其相遇”的主体不对,“不幸”的应该是海豹或海豚,故排除。故答案选D。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常见病句,这样就能很好的辨析常见的病句了。选项C、选项D介词“在”语序不当,使得全句缺主语;选项B,“塑料垃圾”与“汇合”搭配不当。故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引起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迷恋于爱情。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与朋友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自由飘荡的状态,“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感觉自己像凌空驾风而行一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注)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其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运用对偶手法,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像“平铺”在那儿。

B.这首词是抒写作者离开长沙后途中为风雨所阻的情景,但写得沉郁顿挫,想象丰富而饶有情趣。

C.“明日风回更好”一句,承上启下,从上片的傍晚之景写到今夜露宿,从上片因风浪行程受阻写到设想明日行程。

D.“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作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2.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词作是一幅情景交融的有声画”,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民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丕基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乘。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至田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B.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C.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D.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2.下列对文中加方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古代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约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B.三军:周代天子六军,诸侯之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此处是军队的通称。

C.持节:节,旄节、符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持符节以作凭证。

D.郊迎:一种古代礼仪,专指君王率领百官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穰苴熟悉军事。田穰苴被晏婴认为文才能使大家归服、武略能使敌人畏惧,与齐景公一起谈论军国大事,齐景公很高兴,后任命其为将军。

B.田穰苴热爱士卒。他亲自过问士卒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等问题,还把自己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

C.田穰苴执法如山。他下令斩杀了未能如约到达军门的齐景公宠臣庄贾:齐景公的使者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依律不当杀,故他将使者仆从斩杀。

D.田穰苴威震敌军。连病弱的士兵都争先奋勇地出发为穰苴战斗。晋国军队听到后,就撤回去了;燕国军队听到后,也撤到黄河北岸。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2)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父亲

李翰

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那些桁条、椽木,也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文革”早期的大学生,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起了两层砖混小楼,搭建了两间平房。

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

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绕树追逐它毛绒绒的短尾。①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爿爿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

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总来我们家纳凉。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他一边写,一边哼唱着,都写好了,再摇头晃脑,用他那枞阳腔从头到尾高声吟诵一遍。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至今还挂在家里。

房老师90年代中期去世,父亲很是伤感。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渐渐有一些诗友来往,父亲必引进家里,听人家夸他的院子,称赏着彼此的诗作。待客人一走,父亲便任情评骘起来,这个人用词俗,那个人多处出律,总之,都不如他的诗好。

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后来读到《围城》里方遁翁写日记,不禁莞尔。读研时,我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②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呆不了几天。父母守护着老屋,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2014年6月24日,周二的凌晨,母亲打来电话,父亲走了。

我的山塌了。

他走得静悄悄的,除了亲戚与生前友好,除了庭前垂头饮泣的吊兰,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离去,也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父亲的离去,让我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得存在感的根本。

中年伤于哀乐,因凋零之场景,将不断上演。这是生命的残酷,也是生命的仁慈。那边的世界,积攒着此生最珍贵的情感,有我们最爱的人,当我们临近谢幕,将不会孤独和恐惧。此生亦可恋,是我们又做了父亲、母亲,在人间播种了下一轮的爱。除了一掷乾坤的大人物,万千众生都是一样的琐碎、平凡,父母与子女,是我们在尘世扑腾的最大动力。

这五年里,长长短短,也写了不少文字,却不曾为父亲正经写过一篇。近来始渐渐明白,既然以文学为主业,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村口的阿牛与邻家的小芳,那些川流不息流淌在时空中,却消失于历史的芸芸众生,才是我应该去关注、书写与研究的——小城的高楼络绎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仿佛我的父亲,还有同时代众多离开的人,不曾生活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历史所遗忘的,都收纳在文学的容器里。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湮灭。便宜门4号,晚上一合眼,我就能梦到。

即便有一天,这一切都消失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也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

写于己亥清明前。

  (摘编自2019年4月5日《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清明前撰文纪念父亲,既传递了传统“孝道”的情感价值,也突显了“慎终追远”的社会意义,是对传统价值观念有意识的继承和传递。

B.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老屋这一具象的变迁,串起对往事的回忆,承载对父亲的追忆怀念,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C.父亲和房老师以及诗友交往,写古诗,品楹联,彼此称赏,相互唱和,散发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D.作者把对父亲的怀念上升到对平凡人的敬意以及对文学力量的信心上,这其中包含了一位文字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

②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

3.对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铝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茶叶、果壳、食物残渣,过期食品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

“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一位博士后说:“通过7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开始垃圾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地具有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进行日常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

(摘编自邱明、颜维琦《垃圾分类如何“拎得清”》)

材料三: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开展了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了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下列对垃圾的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弃计算机、饮料的复合纸质包装、塑料袋都属于可回收物。

B.药瓶、消毒剂、荧光灯管、含汞温度计都属于有害垃圾。

C.剩菜剩饭、茶叶渣、花卉绿植、过了保质期的牛奶都属于湿垃圾。

D.餐巾纸、烟蒂、纸尿裤、一次性杯子都属于干垃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市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具体规定与指导。

B.如果一些城市能从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对公众进行引导,就能获得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可。

C.我国可以从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的经验中获得一些启示,比如在超市设置详细标注了分类标志的垃圾桶。

D.虽然我国在本世纪初就设置了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但是很多市民分拣意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