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普遍,②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之中。③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独特的粉丝文化,④推动了“粉丝经济”。⑤如何呵护好、规范好这一新生业态,⑥让“粉丝经济”带动市场发育、消费升级和行业变革,⑦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⑧成为目前亟需破解的一道治理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__________,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
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_____________。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拟人、比喻 B.排比、比喻、夸张
C.对偶、拟人、排比 D.比喻、借代、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下角,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人”,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对此评曰:“非此荑之为美,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2)《蜀相》中,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德才,感人至深。
(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说,“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告诫自己的侄子马严、马敦不要妄议别人的长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梵隐院①方丈梅
晏敦复②
亚③槛倾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
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
月射寒光侵涧户,风摇翠色锁阶苔。
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
注:①梵隐院:在浙江定海。②晏敦复:南宋诗人、正直大臣。③亚:同“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古梅在彻骨的清寒中傲然绽放,为的是唤得春回人间,以此赞扬梅花报春而不争春的高贵品格。
B.颔联以“吹香”和“照影”描写梅花的清香与芳姿,而这只允许仙人和高士欣赏和品鉴。梅如人品,人如梅品,二者互赏而心志契合。
C.颈联写“月光皎洁,清辉如霜;梅摇影动,洒布阶苔”,诗人借月光把梅的精神具体化,进一步从正面突显了梅花的高洁、晶莹洁净。
D.作者移情于物,以澄澈淡泊的胸怀观照高雅香洁的梅花,创造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子都,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芫司隶,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
B.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的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
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5.文中“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这一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帕男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
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
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
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
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建国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让我高山仰止。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1952年,身居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
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井冈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这表明作者认同了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
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突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
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
D.“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须”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
2.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一词,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了“敬畏”的含意,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从两个方面表现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
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
D.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具体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习的经历,抒写了“我”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3.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曾志”的描述,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述。
4.“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