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传统中,和谐世界是诗人们从来最求的境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自然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材,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的重要的理论支柱。
在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是“气”,万物都是禀赋了,“道”而成了自然本性“德”,又禀赋了“气”而成了形态好形体之“形”。《老子·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以自然为法的精神影响了历史的中国诗人,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在许多优秀诗人的笔下,成为他们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这种境界的追求和创作实践,在中华优秀的诗歌长河中,形成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的流派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脸炙人口的诗篇.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范成大的“信步随芳草,逸涂问小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这些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基因,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理想和生命追求。
这种创作实绩经过历代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中国诗歌传统的重要理论主流.唐代王昌龄首提“意境”一词,并称“理入景体”“景物兼意入兴”;宋代范希文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代谢榛提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到了晚清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完成了意境之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些为我们熟知又为许多人淡忘的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诗歌理论重要的内核:意境说.这种美学理想,表现的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形,交相融洽,高度统一,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而其反应和表现的人类理想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境界.
作为中华诗歌传统中最重要的财富,当代中国诗人十分重视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创造出更美更加富于艺术魅力的诗篇,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例.昌耀创作的大量诗篇,表现了青藏高原神奇的高山大川和人文精神,展示了高原大自然的天地精神和在这种精神熏陶下的人性魅力.昌耀在《答记者张晓颖问》一文中写道:“青海的大自然,青海壮美的山河.也给我的诗注入了一种阳刚之气,这对我的诗的风格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青藏高原养育了昌耀这位诗人,诗人昌耀又用笔创造了一座新的高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和谐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的题材,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理论支柱。
B. “意境说”这一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重要理论直到晚清王国维才最后完成。
C. 在中华优秀诗歌长河中,各大流派均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
D. 我国诗歌创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老子“道法与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为依据,论证诗歌的创作要坚持以自然为法的精神。
B. 关于如何创作与享受诗歌,文章先引出话题,接着逐层分析,最后列举进行印证。
C. 文章从思想源头入手把创作实绩和理论举要结合起来,揭示了中华诗歌的传统。
D. 文章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诗歌创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可能不会出现山水、边塞和田园等诗派。
B. 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基因。
C. 是青藏高原神奇的高山大川和人文精神孕育出了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
D. 人自然一旦失去和谐,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会跟着失去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守旧遏天地造化,寻新起古今波澜。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个字。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2日说,今年前11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1003.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如果保持这一增速,全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11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高峰在当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规模稳步扩大,质量持续优化,迈上新台阶,“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特点更加凸显。高峰介绍,今年前10月,中方自俄罗斯进口农产品同比增长12.4%,对俄罗斯出口汽车增长66.4%。农业、服务贸易、高新技术产品等新的贸易增长点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对俄“走出去”和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成效显著。今年1至10月,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7%,一批汽车、制造、电子商务领域中资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的项目顺利投产落地。高峰表示,今年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收官之年,双方充分利用第二届进博会、第六届中俄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平台,推动两国地方和企业深度合作,双方合作需求和潜力正在不断释放;两国经贸、海关、质检等部门密切协作,不断提升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中俄经贸合作向“项目带动+制度推动”双轮驱动模式转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学习的时候,很多人往往浅尝辄止,只是_______就以为掌握了知识,而实际上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问题结论背后的深刻原理都被忽视了,这并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和方式。其实,_______,虽然靠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肯吃苦的品质,也能把事情完成,但效率不高,完成质量一般。那是因为没有抓住做事的疑难之处,死干不如巧干。真正善做事的人会把疑难问题搞清楚,其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往往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________,而不能只浮于表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许多同辈艺术家相比,关山月对外部世界与时代生活的关注之情似乎更为强烈。( )作为一位敏于感受社会风云,又能及时通过艺术的方式做出积极_______的艺术家,关山月不同时期都为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作品。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关山月作为一位感知敏锐的中国画家,能够自觉_______时代精神,对新的社会环境、新的表现题材,保持一种清醒奋发的姿态。他善于在作品中_______时代特色,_______社会生活的鲜活感受,特别在对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表现上,他那气势雄强又任情挥洒的艺术风格,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喜爱并接受。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时代画像,通过积极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榜样。
B.他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时代画像,通过积极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更好构筑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榜样。
C.他通过积极的艺术实践,为时代画像,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我们树立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榜样。
D.他通过积极的艺术实践,为时代画像,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我们树立了“更好构筑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榜样。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 把握 反应 融入
B.反应 把握 反映 融入
C.反映 融入 反应 把握
D.反应 融入 反映 把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那气势雄强的艺术风格和任情挥洒的艺术手法,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接受并喜爱。
B.他那气势雄强的艺术风格和任情挥洒的艺术手法,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喜爱并接受。
C.他那气势雄强又任情挥洒的艺术风格,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喜爱并接受。
D.他那气势雄强又任情挥洒的艺术风格,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和题材的不断突破,有效拓展了传统笔墨内涵,使作品为观众所普遍接受并喜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滕王阁序》中,描绘了一幅晚霞秋水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