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所展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摆脱木星的“刚体洛希极限”点。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烧脑名词:刚体洛希极限。简单说来,就是一个类似地球的岩质天体被木星的潮汐力撕碎的极限半径。
因为距离木星很近,在靠近木星和远离木星的地球表面上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木星引力,我们把这种力的差别称之为潮汐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距离木星越来越近的情况下,这种潮汐力会变得越来越大。在靠近木星到一定距离时,整个地球就会被撕裂,这个特殊的临界距离被科学家们称为刚体洛希极限。所以一旦地球跨过这个点,地球上的人类将无一生存,流浪地球的计划也将随之破灭。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联合政府看到地球即将跨过洛希极限点的时候,就已经打算放弃地球,保留太空站,让它成为人类文明生存的诺亚方舟。在科学上,这倒算是“卓夺”。
我们再看一下电影当中让地球摆脱木星引力的场景:在地球即将进入木星的洛希极限点之前,地面上的救援队试图将所有行星发动机的能量集中到其中一个上,然后去喷射点燃木星的大红斑,不过因为部分发动机没有完全工作,所以总共7万公里的距离还差5000公里才能点燃。燕巢幕上、鱼游釜中,此时宇航员刘培强驾驶着空间站在粒子流当中爆炸,空间站携带的巨大能源弥补了行星发动机的能量不足,最终木星大红斑被成功点燃,产生剧烈的冲击波,这股来自于木星的气体巨浪将地球从木星周围推走,使它避免了被撕碎的危险。
木星大红斑中的氢可能被点燃吗?木星的气体冲击波真可能将地球推走吗?
如果要让大红斑中的氢燃烧,需要有充分的氧气混合。被木星吸积的地球大气中不是包含大量氧气么?但即使地球大气吸积到木星表面,因为时间很短,其中氧气也不会和氢气均匀混合,所以产生大规模燃烧的可能性非常小。
另外,即使可以燃烧发生爆炸,产生非常强的冲击波,也不太可能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冲击波是什么?其实就是高速运动的气体粒子,类似来自于太阳的巨型爆发产生的太阳风。依靠燃烧氢气释放能量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加速方式,气体粒子最终的速度不一定有太阳风的速度快。即使非常快,当它们抵达地球时,地球因为有磁场的保护,通常这些气体并不会直接打到地球表面。即使这些气体粒子能够穿透磁场,更多的作用将会是与地球大气中的粒子相互作用,产生非常壮观的极光现象,而并不会产生很强的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蚍蜉撼大树。当然,如果冲击波很强的话,地球大气倒是很有可能被部分剥离掉。
无论如何,地球的流浪之路会非常艰辛。不过我们需要知道,在整个人类面临危机的时候,将地球整个当做一个飞船移走,是非常大胆且富有想象力的想法,远比《星际穿越》中“爱能穿越时空”要硬核不知多少倍,尽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人类的能力无法实现。中国的科幻电影之路,也如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路曼曼其修远兮,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夺:敬辞,做出高明的决断。
B.鱼游釜中:成语,指暂时转危为安,得以喘息活命。
C.蚍蜉撼大树:俗语,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D.硬核:网络用词,文中可以理解为很厉害的意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解释了“刚体洛希极限”的原理,并介绍电影中地球在进入木星的洛希极限点前成功摆脱了木星引力的情节。
B.文章第二段通过分析地球越过洛希极限点就会被撕裂的后果,证明了电影把它作为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的合理性。
C.文章告诉我们,高速运动的气体粒子通常不会直接打到地球表面,是因为地球有磁场的保护,气体粒子难以穿透。
D.文章最后认为将地球整个当做飞船移走,在可预见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但肯定了电影想法的大胆且富有想象力。
3.电影中地球依靠什么力量摆脱了木星引力?文章认为这种情形不太可能发生,简要分析其理由。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浏览与知识积累
于殿利
大量信息涌来,让人应接不暇,但人们意识到,接触的信息多了,积累的知识却少了。
不是所有信息都能构成知识,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价值和意义,真正重要的信息会湮没在一大堆不太重要的信息中而难以识别。构成知识的那部分信息若要积累下来,并成为人们智慧的一部分,需要认真理解、品味,光靠浏览是不够的。宽泛地说,任何接受信息的过程都是阅读,但是真正的阅读指向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
一位法国哲学家写道:“信息社会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我们仿佛拥有了关于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信息,但这个世界在我们看来却越来越缺乏意义。”信息因为有意义和价值才成为知识,知识转化成改变世界的工具时,它才成为智慧。不是信息越多越好,信息太多也会给人带来麻烦。法国思想家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无知是被无意义、无价值的信息包围,无法静下心来真正地阅读。
真正的阅读是什么,很少有人对此进行学理性的考证。阅读,是阅而读之,从阅开始,落到读上。“读”是什么或怎样算“读”?从字源学考察,《说文·言部》曰:“读,诵书也。”“诵,讽也。”“讽,诵也。”文字学家对“诵”的注释为:“诵之者,抑扬高下其声。”对“讽”的注释为:“倍(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抽绎其意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几层含义:有节奏地朗诵;把文字背诵下来;不断地思考,不断地领会其意蕴。
读屏正在以海量的信息浏览阻碍人们深入思考,更阻碍人们通过背诵让文字融入血液,好像在云端储存的知识就已经属于我们,不再需要记忆。人类忘记了真正的阅读是要让知识储存在脑子里进行思考的。事实上,人们对“信息过载”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焦虑。有学者对这种状况给出了如此的评论:“这是富足的窘境,无疑也再次提醒了我们,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不是智慧。”
其实,关于“信息过载”和“信息焦虑”等现象在历史上早已有之,自从谷登堡发明印刷机以后,印刷图书迅速膨胀,引发了“印刷大爆发”,一时间“书太多,读不过来”。布尼茨这样的智者纷纷担心,人类因而会退回到野蛮状态——“对于这种结果,数量骇人且还在持续增加的书籍可能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到了最后,无序状态将变得几乎不可抑制,不计其数的作者将很快遭遇湮没无闻的危险。”
菜布尼茨及后继者们担忧的由于“信息过载”导致记忆丧失、作者湮没和思想力下降等状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人们并没有因为书太多而放弃阅读。但在读屏时代,情况却有所不同,人们正在用浏览信息取代真正的阅读。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关于“接触的信息多了,积累的知识却少了”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价值和意义,能够成为知识的。
B.真正重要的信息常常被湮没,并因此变得难以识别。
C.缺少真正的阅读,信息并没有转化成知识积累下来。
D.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后,世界也越来越缺乏意义。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爆炸”时代,周围充斥着大量无意义无价值的信息,人们无法静下心来真正地阅读,造成了无知。
B.很少有人从学理层面考证“阅读”,从字源学的角度追溯,我们可能并未准确把握“阅读”的真正含义。
C.人们开始产生“信息焦虑”,陷入到一种“富足的窘境”,是因为在进入信息时代后,海量的信息涌入。
D.读屏时代,人们正在用浏览信息取代真正的阅读,由于“信息过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将可能真正发生。
3.“真正的阅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黎明的阿丽西亚
[西班牙] 卡洛斯·音伊斯·萨丰
那栋房子已经不复存在。现在那里耸立着几栋大楼,遮蔽了天空。但是,直到今日,每当我路过那里,都会回忆起一九三八年圣诞那些糟糕的日子。那个时候我才刚刚十三岁,在伊丽莎白街一家典当行打杂。典当行的老板奥东是个爱猜忌的吝啬鬼,对我这个可怜的孤儿呼吸的那点儿空气他都要抱怨连连。我只是几千个战争遗孤中的一个,奧东从来都不称呼我的名字。
“你个小子,赶紧把灯关了,现在可不是挥霍浪费的时候。蜡烛的光对你来说足够了!”
日子就这样过去,充斥着混沌的战事消息、瓦巴尔大街小巷枪击、谋杀的传闻和空袭警报的声音。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二月的一天,街道被白雪和灰烬覆盖,而我,见到了她。
她一袭白衣,在雾蒙蒙的街道上格外显眼。她走进典当行,阳光穿过橱窗照亮了屋子的一角,她就站在这个明亮的角落里,手捧一块黑色的天鹅绒,默默地把它打开放在了柜台上。一条镶嵌着珍珠和蓝宝石的项链在暗处闪闪发光。奧东先生拿起放大镜仔细地检查着项链。我在后面的房间透过门缝观察着这一切。
“东西不错。但是,小姐,现在可不是奢侈品流行的时候。我出二百五十比塞塔,这已经是多给你了,看在今天是圣诞夜的分上,而且我也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
女孩重新把天鹅绒帕子折好,眼都不眨地向门口走去。
“小子!”奥东先生吼道,“跟上她!”
“那条项链至少值五千比塞塔!”
“不,是一万!”奥东先生改正说,“我们不能让它就这样溜走。你跟着她一直到家,别让人把她的项链给抢走了。那姑娘还会回来的,就像其他那些来当东西的人一样。”
走出了典当行的门,女孩的脸融入了白茫茫的背景。被炮弹和贫穷摧毁的房舍和街道就像一座迷宫,我穿梭迷宫跟踪着她,一直来到了佩索广场。天色渐暗,天空染上了血红色。我冷得骨头都痛了起来。我想我马上就要放弃我的任务了,然后随便编个谎话应付奥东先生。正在这时,她向一所大房子走去。我跑到角落躲了起来。女孩从花园的铁栅栏钻了过去。她在台阶前停了下来,转过头来。我想逃跑,可是凛冽的寒风阻止了我。女孩微笑地看着我,向我伸出了手。我想她把我当成一个小叫花子。
“跟我来。”她说。
天色已晚,我跟着她在阴暗的房子里穿梭,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光晕下。房子里散落着摔落的书籍、破旧的窗帘、被烧过的家具和被刺破的画。我们来到一个大厅,这里就像是一个旧照片的坟墓。女孩儿跪在壁炉的一旁,用报纸和一把椅子的残骸生火。我靠近火苗,接下她递给我的一碗温暖的红酒。她跟我说她叫阿丽西亚。她的皮肤看起来只有十七岁的样子,但是她沉重空洞的眼神出卖了她,让她看起来饱经风霜。我问她那些照片里的是不是她的家人,她沉默不语。
我暗暗自问,她独自在这里生活了多久,穿着一身破旧的白衣,贱卖珠宝来养活自己。她把黑天鹅绒手帕放在壁炉架上。每当她倾起身子拨旺炉火的时候,我的眼神就会瞥向那块黑天鹅绒帕子,想象着里面包裹着的项链。过了几个小时,午夜的钟声响起了,我们在炉火前默默相拥。如果妈妈还在,应该就是这样抱着我的吧。炉火快熄灭了,我拿起一本书想要扔进壁炉里,阿丽西亚把它抢了过去,开始大声地朗读,直到我们都困了。
黎明来临之前我就逃离了,我挣脱地的怀抱,在黑暗中跑向栅栏。我手里握着那条项链,咒骂着被雪和愤怒掩埋的街道,咒骂着把我遗弃在战火中的人,直到那虚弱的太阳穿过云层洒下第一束光芒,我走回了那栋大房子。我紧紧地攥着那条项链,它沉重得就像一块石板,让我窒息。我只希望她还睡着,那我就可以把项链重新放回壁炉架上,然后就这样逃走,永远不用记起她的眼神和她温暖的声音,虽然那是我感受到的唯一纯净的触碰。
门开着,珍珠般的光芒从天花板的裂缝中滴落。我发现她倒在地板上,手里还拿着那本书,她的脸冰冷惨白,嘴唇就像结了霜,她的眼睛睁着,一滴红色的泪停留在脸颊,风穿过洞开的窗户一降阵地吹进来,雪尘将她掩埋。我把项链放在了她的胸口,再次逃出了房子冲上街道,希望遁形于这座城里,躲进它的寂静中。我躲避着橱窗玻璃上反射的我的影子,怕看到的将是一个陌生人。
圣诞的钟声渐渐停了下来,空袭警报声再次响起,一群黑色的天使在巴塞罗那绯红的天空延展飞翔,投下一排排炸弹,人们却没有看到它们最终落地。
(有删改)
1.下列关于这篇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当行老板奥东吝啬、凶恶、贪婪、狡诈,他与阿丽西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我”是一个战争中的孤儿,阿丽西亚充满信任地接纳了我,带给了我温暖。
C.阿丽西亚“抢”书的动作,表现出了她对书的珍爱以及对我鲁莽行为的愤怒。
D.本文以战争为写作背景,作者从深层次展示人性,刻画灵魂,关心人类命运。
2.如何理解小说题目中“黎明”的含义?
3.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2)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_。(岳飞《满江红》)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②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刘禹锡国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连州刺史,途中追贬为朗州司马,此诗作于谪居朗州五年后。壁州鞭,壁州竹所制的马鞭,②郢客,指元稹,这时元已被眨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称元镇为郢客。
1.简要赏析刘诗颈联的表达效果。
2.两首诗尾联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項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二)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屡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选自罗隐《谗书》卷二)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
B.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谢:感谢
C.物之所以有韬晦者 韬晦:隐藏不露
D.冠屦焉,衣服焉 衣:穿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车:古代凶丧之事所用的车。后以“素车白马”作为送葬之辞。
B.关中:四关之内。据《史记》“关中阻山河四塞”句,“四关”指“东函谷关,南武关,西大散关,北萧关”。
C.玉帛:圭璋和束帛。古代诸侯祭祀时用的祭品,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涂炭: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此处借指陷入灾难的人民。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2)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4.材料(二)中认为楚籍之“谋”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入关后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