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本诗中间两联用的________艺术表现手法,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________的情感,使整首诗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苏轼《赤壁赋》)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见至焉,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而写下名篇《沁园春·长沙》。当代中学生们,你们正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年纪,请飞扬你们的激情,擦亮沉睡太久的夜空!
(4)《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屈原不为小人的种种丑态、伎俩所动,宁愿突然死去,也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心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及长,辩瞻,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尝在载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扁,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有终焉之志 终:终老
B.信可乐也 信:实在
C.况修短随化 化:变化
D.姥初有愠色 愠:恼怒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以女妻之 而乃以手共搏之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因击沛公于坐
C.亦犹今之视昔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羲之笑而不答 今行而无信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赠金紫光禄大夫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幼年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长大后文章、书法极佳,为人耿直、率性,深为当时人们敬重。
B.王羲之是虽出身高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曾作兰亭集序》一文。
C.《兰亭集序》前半部分记叙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部分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D.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即享大名,尤其楷书影响很大,曾为一老妇题扇,人人都抢着买。对其书法推崇备至。
5.请把下列课文中划线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秦之武退秦师》)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多元,一个是一体。一体是指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的融合性。目前的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统称为中华民族。古代的中华,也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文化,一个是民族。民族主要是指中原地区以汉民族为主体民族的民族融合体,如唐太宗曾说:“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这里的中华作为民族的含义,主要指的是中原地区汉文化圈的民族共同体。如辽道宗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这里的中华指的是文化,是少数民族首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向往的表达。因此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体。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
50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多元,就是指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集合体中不可缺少的单元,他们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4%,是中华民族的主休民族,形成于2200多年前的汉朝,主要居住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有众多的民族加入,成为汉族一员,如唐代的粟特人,在长安和洛阳经商生活,安史之乱后,大量定居于洛阳的粟特人融入汉民族,失去了本民族身份。还有的民族在与汉民族的交流发展中能保持本民族特色,如哈尼族,居住于云南地区,公元前3世纪时生活于大渡河以南,称为和夷部落。唐代时,这支民族向唐王朝贡献方物,臣属于唐,元明清时期聚居于云南地区的沅江、澜沧江之间,“多住在半山腰,依山势建立村寨”,首领被授予土司之职。还有些民族是从境外迁入的,如18世纪以后从沙皇俄国迁入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一个整体,它不是分裂和分散的。
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居住情况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聚居中有杂居、杂居中又有聚居的交错局面。这种居住局面的形成,是历史上移民造成的。古代社会由于战争、经商、灾害等原因,形成了多次移民活动,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居住模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也是历史形成的,在民族迁徙过程中,民族文化形成了有效传播,比如汉民族向新疆地区的移民,带去了灌溉技术、建筑技术以及钢铁冶炼技术等,而新疆地区人民向中原地区的迁移,带来了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以及胡桃、葡萄等。北魏时期,居住在洛阳的西域侨民在万家以上,其中很多人充当了传播西域音乐、舞蹈艺术的使者角色。来往移民不但传播文化,还进行商业流通,形成经济上的互相依存,如张骞开通西域之后,“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丝绸之路因此形成。商业物品的流通,使中原地区民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关系和情感上的互相亲近关系。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选自《从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是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体,也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
B.占94%的汉族形成于2200多年前的汉朝,主要居住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C.历史上的移民造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聚居中有杂居、杂居中又有聚居的交错局面。
D.北魏时期,居住在洛阳的众多新疆移民,既向当地传播了西域的音乐和舞蹈艺术,也进行商业流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历史发展形成的。
B.文章第二段用例证法论证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文化融合的民族。
C.文章以详实的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华民族虽然是多元的,它是历史形成的一个整体。
D.最后一段从居住、文化、经济等方面论证了各民族发展是不能分割的整体性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汉族占了全国总人口的94%,少数民族在与汉民族的交流发展中,在汉族的影响下,逐渐融入汉民族,失去了本民族身份。
B.虽然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集合体中不可缺少的单元,但他们因为人数少,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没有产生影响。
C.我们现称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集合体,是一个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的融合性民族共同体。
D.各民族文化在民族迁徙过程中得以传播,使中原地区民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上互相依赖、情感上互相亲近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家委会举办主题为“学生成长”的座谈会,其中一个话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家长们梳理出以下观点:①坚持自己的目标;②抵制诱惑,守住内心的宁静;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④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⑤感恩,不要把自己得到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⑥懂得舍弃。
上述观点中,你最认同哪一点?结合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