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儿晚上,我终于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都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①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的本性的一剂良药。
⑪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注)①七十五年前:指1926年。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然后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朱自清高洁傲岸的人格。
B.文章前六段按照作者的行踪,移步换景;所写景致,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写景致基本一致,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C.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地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2.文章第⑦段中,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章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生对国家认同感高,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7.9%的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学生职业理想多样化,科学家、军人、教师和医生成为学生的理想职业选择。学生对成功的原因看法积极,有关获得成功最重要因素的调查中,选择个人努力的学生占比最高。
语文、数学、科学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基础。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学业表现良好。从阅读时间看,四、八年级学生每天进行15分钟以上课外阅读的比例分别为74.4%、79.4%。从阅读内容看,学生更喜欢经典名著和近现代优秀作品:四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为《格林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朝花夕拾》。
四、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部分区域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视力不良检出率四年级超过60%,八年级超过80%。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2017年)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少于9小时为22.5%;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为39.7%。
有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自己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自己谈心”。15.4%的四年级学生和9.9%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认真听自己把话说完”,19.3%的四年级学生和18.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要求自己做某件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从不耐心说明理由”。
探究式教学能力不同的科学教师所教学生的科学成绩差异
| 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比例 | 达到优秀水平的学生比例 | ||||
探究水平高的教师 | 探究水平低的教师 | 二者差值 | 探究水平高的教师 | 探究水平低的教师 | 二者差值 | |
四年级科学 | 86.8% | 77.1% | 9.7% | 24.2% | 11.5% | 12.7% |
八年级物理 | 87.9% | 62.7% | 25.2% | 22.8% | 7.6% | 15.2% |
八年级生物 | 89.7% | 82.5% | 7.2% | 12.7% | 6.0% | 6.7% |
八年级地理 | 82.3% | 78.4% | 3.9% | 19.6% | 14.9% | 4.7% |
(摘编自《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材料二:
“增强学生体质”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任务之一。为此,全国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近5年间,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58.32%上升到72.13%。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农村营养餐得到落实和践行。上述种种举措,加之全社会对学生体质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多年来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并使学生体质逐年好转。
初中生课业负担仍未减轻。实际上,由于统一中考压力大,5年来初中生课业负担仍未减轻。调查显示,2014年初中生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120分钟的达82.25%,每天在校时间超过7小时的学校比例达70.17%,每周课时数超过35节的学校比例达72.56%。同时,每学期统一考试超过2次的学校比例达76.83%。不少初中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宣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素质好,不怕考”等错误观念,严重误导学生。
(摘编自杨欣、罗士琰《我国义务教育“减负提质”的评估研究》)
材料三:
“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落实地方政府责任,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7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没有达标的省份要限期整改达标,这件事不能再耽误了,一耽误就是一代人,必须加快推进。”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人群中,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九成以上的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这表明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观。
B.科学家、军人、教师和医生成为学生的理想职业选择;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的,在对成功的原因的看法中,个人努力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C.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数学、科学素养方面的学业表现良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D.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偏少,但是阅读量较大;《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属于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作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探究式教学水平与学生科学成绩有密切关系。其中以八年级的物理学科表现得最为突出,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差值超过25%。
B.探究水平高的教师,在科学、物理、生物、地理四个学科都比较容易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但要使学生达到优秀水平却比较困难。
C.全国各地开展的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中西部地区农村营养餐得到落实和践行,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多年来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使学生体质逐年好转。
D.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了义务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的地位,并提出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标准,这表明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
3.从材料看,我国义务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散文产生的意义在于,变“文言”为“白话”,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
B.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是指作者在散文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真实的“自我”。
C.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是营造散文作品精神家园的“基石”,使得散文具有“纪实性”。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现代散文发端的意义谈起,进而阐述现代散文中写作“主体”的重要性。
B.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论证了现代散文是表现“自我”“性灵”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从写“实”的角度,运用比喻论证,分析了散文的传统特点——“纪实性”。
D.文章第四段从写“虚”的角度,先指出散文的真正用意,后分析了两类散文各自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散文确立了“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世界文学对接,取得了辉煌发展和巨大业绩。
B.现代散文重在对“自我”的肯定,而先秦之后的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都是应时之作。
C.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没有虚构想象的成分。
D.只有开掘人性、净化心灵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因为它情感明净,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从表达的角度来看,下面的语段在连贯与得体方面各存在一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我社出版的《明月星空》(三叶著,全书 25万字,散文随笔集),②是一本与知己倾谈的书。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⑤装帧精美,⑥大方的设计,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出制作者的用心。⑨有缘者必须购书一读。
(1)第_____处(填序号)的_____改为_____
(2)第_____处(填序号)的_____改为_____
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___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丈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_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