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年入冬以来,北京、河北等局部地区经常有重度雾霾,空气污染严重。经常有人问,①_________?木耳和猪血能“清肺”吗?其实,想用某种食物来结合微尘、清除雾霾的想法,相当地不靠谱。因为②_________,在小肠吸收;而PM2.5微粒是从鼻子里进去,在肺里沉积,这两条路完全不重合。即便木耳中的多糖和猪血里的蛋白质能够结合粉尘微粒,也只能结合那些从嘴里进去的微粒,至于肺泡里的粉尘微粒,③_______。虽然食物不能直接防住雾霾,但加强自身的营养,适当多吃一些有利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的食物,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雾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吃什么能清除雾霾的危害 食物是从嘴里进去 它们就实在够不着了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①空,从下文“清肺”“清除雾霾”,以及空格后是问号中,分析得出,此处可以填“吃什么能清除雾霾的危害”。 第②空,根据下文“从鼻子里进去,在肺里沉积”,和上文“在小肠吸收”,可推知,此处可填“食物是从嘴里进去”。 第③空,跟据上文“从嘴里进去的微粒”和“至于肺泡里的粉尘微粒”,可知,从嘴里吃进去的“猪血、木耳”等,无法处理肺泡里的粉尘微粒。因而,此处可填“它们就实在够不着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         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        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而(   )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        ,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各方力量应该携手,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透彻、动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熟能详  精美绝伦  赞不绝口  张冠李戴

B.有目共睹  精美绝伦  拍案叫绝  南辕北辙

C.耳熟能详  美轮美奂  拍案叫绝  张冠李戴

D.有目共睹  美轮美奂  赞不绝口  南辕北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B.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C.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D.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B.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C.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D.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善用比兴手法,如用桑树来比兴,桑叶未落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桑叶凋落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之笔、对举之句,极写洞箫悲曲的感染力。

(3)《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青松生在东园,却被众草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

B.三四句,冬天,严霜降临,众草凋零,这时候,青松挺拔的英姿,就卓然出现于世人眼前。

C.七八句,诗人提壶斟酒,抚摩青松,即使不到园中,亦时时远望,显得对松树一往情深。

D.最后两句,诗人感叹自己被尘网所束缚,人生如同梦幻,表现出消极、失意的情绪。

2.本诗托物言志,作者借“青松”表现了自己怎样的遭遇和追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飞,鹏举,相州汤阴人。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相有剧贼陶俊、贾进和,飞请百骑灭之。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擒俊及进和以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问曰:“汝能敌几何?”飞曰:“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所矍然,飞因说之曰:“国家都汴,恃河北以为固。苟凭据要冲,峙列重镇,金人不能窥河南,而京师根本之地固矣。”所大喜,借补武经郎。三年,贼王善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金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头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金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兀术次龙湾,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帝答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又风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飞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论曰:西汉而下,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飞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选自《宋史·岳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飞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B.飞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C.飞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飞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岳飞的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飞”和“举”是同义。

B.宣和,宋徽宗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每个皇帝在位时使用一个年号。

C.河北,泛指黄河以北地区。《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就是指黄河。

D.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代京师之地,此处属借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重视谋略。在与陶俊、贾进和交战时,他设下伏兵,佯装向北边逃跑;金兀术攻建康时,岳飞设伏牛头山,派人混入金营扰乱。

B.岳飞作战勇猛。贼人王善等带领五十万人攻来,岳飞为鼓舞士气,冲阵杀敌,虽然只带领八百人,最终却大败对方。

C.岳飞有志难伸。岳飞决心收复失地,快要渡河时,却遭到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班师的阻挠,悲愤却无奈。

D.岳飞忠而被谤。岳飞对国家忠心,却成为秦桧的障碍,于是秦桧指使万俟禼、何铸、罗汝楫等接连弹劾岳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2)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在滴

苏沧桑

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

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

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

“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

午后的换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

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

“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

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

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

(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5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截取徐师傅一个中午的生活片断,将他四十五年的捞纸生涯和元书纸制作的千年历史浓缩其中,选材精当,构思巧妙。

B.文章细腻生动地描写徐师傅“摇头晃脑”捞纸的场景,展现捞纸这一古老工序的同时,突出了老人娴熟的手法、专注的神情。

C.“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 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这些句子说明徐师傅做纸完全是为了谋生。

D.传统的作坊、年老的捞纸师傅和电饭煲、新马泰旅游等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古老村庄真实而独特的风貌。

2.请赏析文章第4段中划线的句子。

3.本文标题“水在滴”寓意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