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曹操的诗歌创作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又富...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曹操的诗歌创作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又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格调苍凉悲壮。

B.《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是陶渊明,他也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C.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D.田园诗描述淳朴的田园生活,反映农村生活,清新、淳美,充满诗情画意。代表诗人有陶渊明、范成大等。

 

B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而对于外国作家作品,我们要知晓其内容,掌握其国别;对于中国的作家作品,古代部分的重点记清楚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创作风格等,现代作家主要是记住代表作或主要作品及其大概内容。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学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B项,表述不准确,选项中的“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是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会拒绝,学会淡然,是现代社会公民交际的基本素养。对于责任和义务要勇于担当,而对于别人过分的不情之请,也要敢于说“不”!

B.网络之上,不乏飞短流长者,他们热衷传播一些“小道”消息,以博人眼球,冲击法律底线,戏耍社会大众的认可,我们应坚决抵制。

C.彼岸,就是我们念兹在兹的诗和远方吧。理想、青春、诗意,这些即使在暗夜里也会闪烁幽光的词语,每一个都能征服我们年轻的心灵。

D.研讨会上,大家对雄安新区的规划蓝图见仁见智,时而争辩不已,面红耳赤,平日健谈的规划专家刘集,却一反常态,不赞一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老的各种著述,尤其是他生前的自编文集,包括难得罕见不易罗致的处女集《邂逅集》和第二本书《羊舍的夜晚》,我均已搜罗齐备。

B.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C.公安机关对医疗机构的报警求助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特别是正在实施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必要时可依法使用警械。

D.专家说,这部外国影片排片场次之所以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该片通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进行专线放映,没有通过常规发行路线。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返归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坏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荀子借君子提出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君子成功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禅榻:禅床。②忘机:没有机心,言心无得失,无纷扰。③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本诗二、三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C.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在第4段中,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寄托。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2.把文字划横线得到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