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戴兵。故止戈为武。”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策》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莫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频风,万流仰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水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

武术的招式名称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武松醉打蒋门神用的是戳脚(一种北派拳术)中的“玉环步、鸳鸯脚”。《水浒传》的读者可能没见过这招,但应该能想象出杨贵妃雍容华贵的行姿,也应该知道鸳鸯成双,随即能想到是双脚连环踢出的意思,于是这一招就道过短短六个字跃然纸上,相栩如生。

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描述的“舞剑器”这种舞武除具备技击含义外,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演练者先放慢速度,凝如泰山,安若处子,外示安逸,又在电光石火之间,动若脱兔,舞出令人眼花燎乱的动作。以慢来衬快,则快者更快;以快来衬慢,则慢者更慢。这是一种对立统一,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也正是武术套路审美价值的奥秘所在。

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高水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练。时间推移,招式频出,他也渐入佳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练的动作上,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精”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表现在融合性上。在原始社会时期,武术就和舞蹈相结合产生了舞武;京剧将武术吸纳入表演,“唱念做打”中的“打”就是武术;“草圣”张旭在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了草书的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装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文学与武术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文所提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水浒传》以及有清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再到以金庸、古龙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都为中国人编织着纷繁的武侠之梦。

(取材于陈俊炜、田洪森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武德的形成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道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习武者要先具备武术道德修养,才能练习武术。在武术文化传承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已传承至今。

武术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以太极奉为例,太极拳动作缓慢,注重内在修为,其最大特征就是以柔克刚,这即是在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太极拳功法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即习练太极拳功法时要先用意,再行气,而后身体动。在习练功法时注重季节、时辰的选择,习武者针对经络运行选择相应的时辰,练习相应的功法。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练习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武术理论中将习武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修为统一为一个整体,习武者不但要外练筋骨,还要运气通脉增加内功修为,外练一定要以内练作为基础,否则就会外强中干。阴阳理论对武术的影响同样深远,阴阳学说论述了拳术练习过程中动作的相互转换,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拳理。如身体重心的虚实相互转换、动静相互结合、双掌前后正反相互转变等,这些都是阴阳学说在拳术中的具体体现。

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有32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办武术比赛。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可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统文化只保留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竟挂运动项目。

(取材于邱长文、原敏芳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B.武术的概念长期以来未能定性,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C.材料二认为武术“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表现在融合性上”,材料三则认为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无关系。

D.舞武演练者安若处子,动若脱兔,既体现了材料二中“对立统一”的观点,又体现了材料三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末年“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是因为受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

B.《说文解字》中的“术”与苏轼《教战守策》中的“术”含义是不同的。

C.中华武术本身已经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因而失去了武术的本质。

D.武术套路不仅能让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而且能让操练者自己身心愉悦,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所述武术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峨嵋枪法·戒谨篇》 云“不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传,谈元授道,贵在择人。”

B.八卦掌沿圆走转,随走随变,步如趟泥,手如拧绳,是一种“走圆”拳术。

C.《永春白鹤拳·拳谱》讲习季要持四善;“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

D.融入了传统武术元素的短片《功守道》在天猫“双11”晚会亮相。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武术的发展也避免不了商业浪潮的影响,你认为武术商业化运营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B 2.C 3.D 4.①整体采用了总分式结构,结构规范,思路清晰; ②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展开论述,条分缕析,让读者一目了然; ③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示例:不合理。①武术商业化运营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使武术丧失其自身的艺术价值、文化思想、武德内涵;②武术商业化运营可能助长经济效益至上的风气,武术就可能沦为赚钱牟利的工具;③武术商业化运营使武术的本质发生改变,久而久之,会导致真正的武术出现断层甚至失传的后果。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武’与‘文’相对应,专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分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 C项,“材料三则认为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无关系”分析错误,材料三的表述是:“武德的形成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道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习武者要先具备武术道德修养,才能练习武术”“武术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 D项,“又体现了材料三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分析错误,材料二的表述是:“安若处子,动若脱兔,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以慢来衬快,则快者更快;以快来衬慢,则慢者更慢”;材料三的表述是“阴阳学说论述了拳术练习过程中动作的相互转换”,可见这里除了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还体现了材料三的阴阳学说理论。 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因而失去了武术的本质”观点错误,材料一指出“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材料二指出“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水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因而,中华武术既具备了艺术美,也有武术的本质。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材料三主要讲述武术文化内涵的,AC两项体现了武德,B项体现拳术中的阴阳学说,都体现了武术文化内涵;D项则体现了武术的商业性。因而,D项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 故选D。 4.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内容和论述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行文思路,并了解论述的相关方式。 材料二主要论述“中华武术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开头提出论点,之后从“武术的招式”“武术的套路”“武术与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整体采用了总分式结构,结构规范,思路清晰。论证的主题部分从“武术的招式具有艺术美”“武术的套路具有艺术美”“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采用并列式展开论述,条分缕析,让读者一目了然。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举例论证,如“玉环步、鸳鸯脚”;引用论证,如引用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的描述;比喻论证,如“安若处子”“动若脱兔”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表明看法。如认为“武术商业化运营”不合理。可以从武术的本质内涵来谈。武术具有技击性、艺术性,以及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如果任由武术进行商业化运营,武术就会丧失其自身的价值,影响武术文化的传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巴金说: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习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请根据以下信息,以xx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xx中学的陈校长写一封邀请函。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格式正确(落款已写好),不超过85个字。

①即将毕业的2020届同学要举行“新春与青春”的文艺晚会。

②文艺晚会在学校综合楼报告厅举行。

③文艺晚会于2020年1月18日晚8点08分开始。

④2020届同学很快就要参加高考了,希望余校长能出席晚会并讲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中学学生会

2020年1月10日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菜根谭》有言:“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意思是说对于刚涉足社会的人来说,因为他涉世不深,______;而那些涉世很久的人,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对于有厚德的君子来说,______,不如纯朴本真;与其谨小慎微,不如坦坦荡荡。那些投机取巧、到处耍滑的人最终是不会成为生活赢家的。生活其实很简单,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回报我们。我们该有内心的道德坚守,该有仁爱之心,该有正气之节。______,也要在自己心上植一朵清莲,留香弥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口井、一棵树、一方庭院、一幢老屋,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意象。老屋在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同时,也在风雨洗礼中_______。有的年久失修、土墙坍塌,有的屋顶漏水、柱子霉烂,老房屋与古村落日益破败、_______消失。拯救老屋_______。2016年以来,由国家文物局倡导的拯救老屋行动在各地推进。在浙江松阳,在云南石屏,在江西金溪,不少凋零衰败的传统建筑再次焕发生机。

单纯从经济角度看,维修老屋或许还不如重建新房“划算”。但作为古代历史与地域文化的完美标本,民居里的土木结构、榫卯工艺、雕砖画壁,构成了中式建筑的美学意蕴,保留了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同时,保存着农业文明印记的老屋,还将为现代建筑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智慧。所以,保护老屋的“形”,(     )从这个层面上看,修护老屋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文化账”。

拯救老屋的主要目的仍是有效利用,不能停留于粉墙刷漆“表面光”,而应该活态保护。外面修旧如旧,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力图保留传统风貌。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也要契合当地生活习俗。 _______,保护古建筑,不等于回到旧生活。在保证安全、不破坏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生活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老屋的活态保护,让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饱经忧患   逐渐   迫在眉睫   所以

B.饱经忧患   逐步   迫不及待   所以

C.饱经沧桑   逐步   迫不及待   毕竟

D.饱经沧桑   逐渐   迫在眉睫   毕竟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神”,保留传统村落的“魂”。

B.实则是传统文化的“神”得以传承,传统村落的“魂”得以保留。

C.那么传统文化的“神”就能得到传承,传统村落的“魂”就能得到保留。

D.本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神”,保留传统村落的“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也要契合当地生活习俗。

B.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契合当地生活习俗,也要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

C.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契合当地生活习俗,也要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D.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也要契合当地生活习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禁遥想当年刘裕“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伐壮举。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