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选项加点词中,词类活用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 B.非常之观常...

下列选项加点词中,词类活用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毕至 B.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火尚足以 D.少长咸集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应结合词语本来的词性以及具体的语境,分析活用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题中A项,“贤”是形容语用作名词,意思是“贤才”; B项,“险远”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是“险远的地方”; C项,“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照明”; D项,“少长”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是“年龄大的小的人”。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列坐其        次:旁边 B.言一室之内        悟:明白

C.于是余有    叹:感慨 D.无物以            相:帮助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唱词描绘用桨划船,在铺满月光的江面逆流而行,极富诗情画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岭南江行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睛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进入今广西以后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当时作者因谗被贬柳州。②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此处江河为瘴江。③黄茆: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长蛟:此处指水蛭。⑤射工: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⑥飓母:此处用以指飓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实写眼前之景,瘴江南去直抵云烟深处,黄茆尽头就是海边。

B.颈联借“巧伺”“偏惊”生动写出了岭南风物射工、飓母的特点。

C.象迹、蛟涎等奇崛险怪的物象折射出诗人滴守之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

D.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诗人借用诗中景物,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撝,字智遐,兰陵人也。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年十二,入国学,博观经史,雅好属文。梁武帝以撝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出为宁远将军。太祖知蜀兵寡弱,遣大将军尉迟迥总众讨之。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撝遂请降,迥许之。撝于是率文武于益州城北,共迥升坛,歃血立盟,以城归国。魏恭帝元年,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孝闵帝践阼,进爵黄台郡公。保定元年,授礼部中大夫。三年,出为上州刺史。为政仁恕,以礼让为本。尝至元日,狱中所有囚系,悉放归家,听三日,然后赴狱。主者固执不可。撝曰:“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导民以信,方自此始。”诸囚荷恩,并依限而至。吏民称其惠化。秩满当还,部民李漆等三百余人上表,乞更留两载。诏虽弗许,甚嘉美之。及撝入朝,属置露门学。撝以母老,表请归养私门,曰:“臣闻出忠入孝,理深人纪;伏惟陛下握镇临朝,垂衣御宇,孝治天下,仁覃草木。是以微臣冒陈至愿。臣母妾褚年过养礼,乞解今职,侍奉私庭。伏愿天慈,特垂矜许。臣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肆师掌礼,竟无称职;淅限督察,空妨能官。方辞违阙庭,屏迹闾里,恋悚兼深。”高祖未许,诏曰:“所谓楚虽有材,周实用之。方藉谋猷,匡朕不逮。然进思尽忠,退安侍养者,义在公私兼济。岂容全欲徇己,亏此至公,乖所望也。”寻以母忧去职。建德二年卒,时年五十九。曰襄。撝善草隶,名亚于王褒。算数医方,咸亦留意。所著诗赋杂文数万言,颇行于世。

(选自《周书·萧撝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B.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C.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D.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中国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又称“太学”,隋唐以后称“国子监”。

B.母忧,又称“丁内忧”,即遭遇母亲的丧事,遇此事,官员一般辞官回家守丧。

C.谥,帝妃、诸侯、臣僚等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给予的称号。

D.草隶,字体。我国字体发展顺序: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隶书、行书、楷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撝好学能言。萧撝十二岁进入国学,博览群书,爱写文章;因为擅长辞令,梁武帝让他兼任中书侍郎。

B.萧撝为政仁恕。萧撝曾不顾下属反对,在元日把狱中犯人全都放回家,让他们在家待三天,然后按时返回。

C.萧撝忠孝为本。萧撝因母亲年事已高,曾上表请求回家孝养母亲,但高祖没有答应,直到母亲去世才辞官。

D.萧撝善书能文。萧撝擅长草书和隶书,名声仅次于王褒;所著诗文和其他文章达几万字,在当时很流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

(2)臣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波

鲁迅

七斤嫂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因徒……”

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啊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糊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价汉的小寡妇!”

噗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八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果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确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地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傍晚回到鲁镇,又拿着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和一个饭碗回村。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打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常说“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一九二零年十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不只是显示她的不满情绪,而且表现了她陈旧腐朽的观念,从中也可看出农民的狭隘性。

B.七斤的“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在小说中几次写到,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同时也是人物身份的象征。

C.七斤因为撑船进城被人剪去了辫子而垂头丧气,对七斤嫂的责骂隐忍、无可奈何,小说刻画了七斤麻木、愚昧、落后的形象。

D.小说“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一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时代的变革和那个时代特有的景象,写出赵七爷“辫子”对村中人的影响。

2.七斤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