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吾意...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古义:一直到;今义:另提一事。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C项,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今义:寄来的书信。D项,古今义相同,坏运气和好运气.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拙归园田                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B.契阔谈讌                契阔:久别重逢

C.可怜体无比                可怜:值得同情

D.淇水汤汤                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把婚期延迟到秋天,是因为对方“________”。回顾婚姻生活,自评没有差错,可是对方“________”,行为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2)屈原《离骚》中,诗人叹息流泪,是因为“________”,但虽然困难重重,只要是自己内心所追求的,诗人将“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话语告诫我们,做人不能有丝的贪心,不能凯舰身外之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园闻蝉,寄诸弟

韦应物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

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

夕响依山谷,余悲散秋景。

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

[注]①韦应物,为京兆杜陵人,少侍明皇、亲历京国繁华;初入仕途,亦主要在京洛之地任职,后离京外任南谯(今滁州)刺史。本诗就写于此时。②兰省,即兰台。指朝延秘书省。③缄书,书信。④耿耿,老想着,心情不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郊园闻蝉”交代了地点和事件,“寄诸弟”表明诗歌的写作意图。

B.前两联从时空两个方面构成对比,将两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C.颈联写出了秋天黄昏蝉鸣的高亢悠远,这里的蝉是诗人高洁品格的化身。

D.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由回忆“去岁”的美好写到“此时”的不安。

2.作者闻到蝉鸣后引发了怎样的思绪和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秀,字彦达。秀既长,美风仪,性方静。虽左右近待,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永元中,高祖以秀为南东海太守,镇京口。京口自崔慧景作乱,累被兵革,民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值年饥,以私财赡百姓,所济活甚多。

六年,为使持节。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所由,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递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时盛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直。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陈太妃忧,诏起视事。寻迁都督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是岁,魏悬瓠城民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即造兵赴之

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府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五百余人,百姓甚悦。

十三年,复出为郢州刺史。郢州当涂为剧地,百姓贫,至以妇人供役,其弊如此。秀至镇,务安之。主者或求召吏。秀曰:“不识救弊之术;此州凋残,不可扰也。”于是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秀有容观,每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治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京师,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精意术学,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萧秀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B.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C.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D.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高祖、太祖均可指称开国皇帝。

B.出,文中即“出官”,古代指从京城为官调到地方为官,一般是指被贬谪,其官职级别往往比原先的级别要低。

C.陶潜,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D.经记,“经”即“经书”,指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记”在文中指杂记,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秀关心百姓。他镇守京口时,面对民众因战事流徙的局面,招集安抚,大行恩惠,还用自己的钱财救活了很多百姓。

B.萧秀做事果断。魏国悬领城民众反叛,萧秀在接到马仙碑请求接应的文书后,不顾大家的意见,立即派部队前往。

C.萧秀施行仁政。他担任郢州刺史时,面对严重的治政弊端,他安定百姓,坚决拒绝骚扰民众的做法,使得境内安宁。

D.萧秀为人宽容。萧秀养的天鹅因为伤害了人而被人用石头砸死,斋帅请求治这个人的罪,萧秀却反对这种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

(2)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瓜树的主人

黎衍俊

节日的晚上,远处天空烟花万重,城里高楼霓虹辉闪,公园里花灯耀眼,游人如织……我走在公园的大道上。

“来散步啦?”环卫阿姨向我打招呼。

“哎,没放假呀?”我说。

“是的,每年这个时候,最忙。凡是大家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最忙。”她笑着说。

“明天再扫吧,你该回去了,今天过节,家人在等着呢。”

“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

我几乎每晚都和她相遇。是啊,都习惯了,连逢年过节都习惯了。

都习惯了,天天一个样,土黄色的工作服,头戴帽子,脸庞围着纱巾,戴着口罩,身后一辆垃圾车“陪伴”着,不离不弃,手上扫帚有节奏地舞蹈,地上的树叶沙沙地响。她带着黄昏走向深处,街灯又把她从街角中拉出来,身影亮亮长长……

一天,台风将来,我参与检查街道安全工作。在一大树底下,我又遇见她,捧着一盅白粥,美美地喝着。她向我打招呼,我感到愕然,以为她认错人。看到她身边的那把扫帚和垃圾车时,我才醒悟:“是你呀,认不出来啊,刚吃午饭?”

“是的。”她笑得很甜,吃得很香。也许是习惯了,一点不矜持。

这是我第一次见她真容。此时的地已脱下工作服,摘下帽子、纱巾和口罩,露出盘着的黑发,贴着汗水的刘海下,是一张端庄的脸庞。

我笑着说:“原来你还这么年轻,好漂亮!”

“哄我开心哆! 还年轻,快五十了,成老太婆啰!”她哈哈笑起来。

“这个时候吃的算哪餐?”

“是午餐。早餐五点,午餐一点,晚餐八点。”

“现在几点,知道吗?快三点啦。

“前段路垃圾多,刚扫到这里。”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棵树龄已长,绿叶婆安,树上鸟儿翻飞,叽叽喳喳地间,树下一群阿姨在聊天……

几天后,我胃不舒服,老中医说野木瓜花对肠胃好,城边村有。吩咐我去找。我在村里转来转去,天色迷蒙时才在村边偏僻的一座平房前找到。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之前的台风对它影响不大。

我走到屋前,正想敲门,村路上一位阿姨拉着垃圾车,乒乒乓乓地向屋前走来。阿姨开口:“你好,你找谁呀?”

“想找木瓜树的主人。”我笑着回答。

“找这树主人干吗?我就是。”她回到门前,安放好车,解下头上的帽子、纱巾,走近我:“哇,是你啊,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

“哎呀,阿姨,你家在这?”

“租的房子。进去坐坐吧,我爱人在。”

她随手推开门,打亮厅里的灯。我难挡她的热情,也跟了进去。

此时,厨房传出声音:“回来了,菜马上好,准备吃饭。”

她笑着回答:“有客人呢。”

“好,客人来了,快坐,一起吃饭。”

我说明来意,并告诉她,晚饭早就吃过了。阿姨说:“你坐下吧!”她爱人也很好客。盛情难却,我坐下来打量这房子。这是三间红砖瓦房,旁边厨房另建,瓦面陈旧,但墙壁亮白,地板光洁;家具简单,整齐大方,房间的布置给人宽敞明亮的感觉。“房子偏僻点,但每月租金三百元,便宜。”她指指厅里分出的一个小间又说道:“这是儿子的房间,他到省城读大学了。”

此时,她爱人开始上菜,三菜一汤:肉片汤,一青菜,一煎蛋,一盘炒花生。阿姨从房间端出两杯酒,笑着说:“这是药酒,我爱人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你也尝尝。”

“对,好酒、好酒,我们一起喝。”她爱人勤劳,敦厚热情,耿直语快,看出来他是家里的“主厨”。

席间,阿姨边吃边说。夫妻俩年近五十,原先家在乡下。和爱人一起来做环卫工人是为了陪上高中的儿子读书。儿子懂事,勤奋,成绩好,中考考上城里一中。夫妻俩担心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决定放弃农耕,进城来打工陪读。还好孩子很争气。前年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夫妻俩陪读工夫没白费。

我问工作状况,她说:“每天早晨六点早饭后开工,晚上七点多收工,习惯了,不觉得累。比起大老板大演员那上百上千万是低了,但我们本事到这儿了,工资够生活就行了,不求太多。”她爱人负责清扫另外一个单元,力气大点,完成工作早些,做饭和家务活他全包了。她摸摸爱人的肩膀加上一句:“老公比我辛苦,他还是家里的‘火头军’,里里外外他管着。”说完又哈哈笑起来,笑声穿过瓦缝,在夜空飘荡。

屋外静悄悄,偶尔传来野鹤声音;屋里暖融融,酒香、菜香和笑声交织着,我心也醉了。

她爱人夹一个荷包蛋放在我的碗里:“专讲不喝不行,来,我们干杯!”

……

我告辞。阿姨说:“台风刚过,路面垃圾多,还要加班,我们一块送你出去。”

到街上有几里路,我捧着美丽的木瓜花,跟着他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岔路口处,我向他们轻轻地招手,他们也向我招招手告别。我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走往街灯的深处。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用简笔描写晚上城市的欢乐情景,交代了下文“我”与“阿姨”相遇的背景。

B.小说连用四个“都习惯了”,表明“我”与“阿姨”“两人生活上都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

C.小说画线处屋内的热闹与屋外的寂静形成对比,突出“阿姨”一家知足常乐,珍惜眼前生活。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对“阿姨”的丈夫进行刻画,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小说中的“阿姨”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的木瓜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