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其还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B...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还也                                信誓旦旦,不思

B.因击沛公                            步余马兰皋兮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君家妇难

D.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解忧?唯有杜康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代词,你;B项,均为介词,在;C项,句末语气助词,那/动词,做、干;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拙归园田                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B.契阔谈讌                契阔:久别重逢

C.可怜体无比                可怜:值得同情

D.淇水汤汤                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把婚期延迟到秋天,是因为对方“________”。回顾婚姻生活,自评没有差错,可是对方“________”,行为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2)屈原《离骚》中,诗人叹息流泪,是因为“________”,但虽然困难重重,只要是自己内心所追求的,诗人将“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话语告诫我们,做人不能有丝的贪心,不能凯舰身外之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园闻蝉,寄诸弟

韦应物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

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

夕响依山谷,余悲散秋景。

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

[注]①韦应物,为京兆杜陵人,少侍明皇、亲历京国繁华;初入仕途,亦主要在京洛之地任职,后离京外任南谯(今滁州)刺史。本诗就写于此时。②兰省,即兰台。指朝延秘书省。③缄书,书信。④耿耿,老想着,心情不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郊园闻蝉”交代了地点和事件,“寄诸弟”表明诗歌的写作意图。

B.前两联从时空两个方面构成对比,将两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C.颈联写出了秋天黄昏蝉鸣的高亢悠远,这里的蝉是诗人高洁品格的化身。

D.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由回忆“去岁”的美好写到“此时”的不安。

2.作者闻到蝉鸣后引发了怎样的思绪和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秀,字彦达。秀既长,美风仪,性方静。虽左右近待,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永元中,高祖以秀为南东海太守,镇京口。京口自崔慧景作乱,累被兵革,民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值年饥,以私财赡百姓,所济活甚多。

六年,为使持节。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所由,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递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时盛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直。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陈太妃忧,诏起视事。寻迁都督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是岁,魏悬瓠城民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即造兵赴之

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府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五百余人,百姓甚悦。

十三年,复出为郢州刺史。郢州当涂为剧地,百姓贫,至以妇人供役,其弊如此。秀至镇,务安之。主者或求召吏。秀曰:“不识救弊之术;此州凋残,不可扰也。”于是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秀有容观,每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治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京师,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精意术学,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萧秀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B.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C.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D.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高祖、太祖均可指称开国皇帝。

B.出,文中即“出官”,古代指从京城为官调到地方为官,一般是指被贬谪,其官职级别往往比原先的级别要低。

C.陶潜,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D.经记,“经”即“经书”,指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记”在文中指杂记,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秀关心百姓。他镇守京口时,面对民众因战事流徙的局面,招集安抚,大行恩惠,还用自己的钱财救活了很多百姓。

B.萧秀做事果断。魏国悬领城民众反叛,萧秀在接到马仙碑请求接应的文书后,不顾大家的意见,立即派部队前往。

C.萧秀施行仁政。他担任郢州刺史时,面对严重的治政弊端,他安定百姓,坚决拒绝骚扰民众的做法,使得境内安宁。

D.萧秀为人宽容。萧秀养的天鹅因为伤害了人而被人用石头砸死,斋帅请求治这个人的罪,萧秀却反对这种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

(2)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