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校高三毕业生参加自主招生时写的一封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自荐信
xx大学招生办老师:
您好!
我是李xx,来自xx市xx中学,成绩优秀,热爱文学,一直荣任我校文学社社长,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在写作方面颜有天赋,希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青,实现我的文学梦。务必给我一次机会。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拜读我的申请资料。
xx中学李xx
2019年3月19日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①________。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②______,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③___,三者都是人类天性;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俱备,人生才完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素材全媒体时代,信息资讯前所未有的丰富,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前所未有的多样便捷。但从另一方面看,信息爆炸,反而会让有效信息被淹没,资讯增多,各种各样的不实传言、虚假新闻也________,快速传播也可能传播失真,观点表达也可能观点极化,传递情感也可能情绪泛化,舆论场上的这些新变化,既增加了舆论引导、凝聚共识的难度,同时也恰恰说明:信息芜杂,优质内容依旧是稀缺资源;______,主流声音依然是刚性需求。
信息技术和传播渠道是中性的,但不能只从技术层面看待媒体融合。信息传播的背后有价值导向,观点交锋的深处是_______。网上新闻舆论阵地,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去________。身处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使主流媒体更应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融合发展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
媒体融合是一场“自我革命”。作为“正在发生的历史”,(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岿然不动,主流媒体应该有这样的担当,也应该有这样的能力。
(节选自《扩大主流影响力版图》,《人民日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满城风雨 震耳欲聋 得道多助 渔人得利
B.甚嚣尘上 人声鼎沸 人心向背 鸠占鹊巢
C.甚嚣尘上 震耳欲聋 人心向背 渔人得利
D.满城风雨 人声鼎沸 得道多助 鸠占鹊巢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身处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使主流媒体更应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融合发展中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
B.身处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主流媒体更应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融合发展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
C.身处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主流媒体更应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融合发展中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
D.身处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使主流媒体更应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元中立主导,在融合发展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媒体融合可说没有先例可循,但只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葆有“向前走,莫回头”的激情、找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规律,主流媒体就能让党的声音传得更深入、传得更开、传得更广。
B.但只要因势面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媒体融合可说没有先例可循,葆有“向前走,莫回头”的激情、找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规律,主流媒体就能让党的声音传得更深入、传得更开、传得更广。
C.媒体融合可说没有先例可循,但只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葆有“向前走,莫回头”的激情、找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规律,主流媒体就能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D.但只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媒体融合可说没有先例可循,葆有“向前走,莫回头”的激情、找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规律,主流媒体就能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苔
袁枚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白日不到处”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交代其生长环境。
B.“也学牡丹开”一句运用比拟,表明青苔虽小,却也渴望展现出自己的美。
C.“随渠爱暖凉”表明青苔在水渠边生长,既喜欢温暖,也喜欢阴凉的习性。
D.“何物是斜阳”是青苔对红叶的发问,表明青苔想要从幽暗的环境中解脱。
2.两首诗各自表达了青苔怎样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袆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袆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诸葛恪、羊衙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为参军。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袆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神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候。琬国让州积,祎复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驻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B.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C.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D.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本文的太子指的是刘禅,“乐不思蜀”这个成语跟他有关。
B.黄门侍郎,官名。秦置,汉沿设。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宫禁之门黄闼,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秦、汉另有给事黄门,职司相同,东汉并为一官,或称给事黄门侍郎。掌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C.丞相亮,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诚子书》。三顾茅庐、伐林望友、割发代首等故事都跟他有关。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和品德进行评定,给子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谥号分公谥和私溢,平民没有溢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祎少孤,蜀地游学,与董允齐名,居官舍人、庶子、黄门侍郎,丞相器重,众人另眼相看。
B.费祎与董允同参加葬礼,乘车简陋,董允面有难色,费祎泰然自若,沉静如常,深得董和赏识。
C.费祎出使吴国,大展辩才,据理不屈,得孙权美誉。他回来后升为郎中,建兴八年转任中护军,后又任司马。
D.费祎善于调停,劝解魏杨,使他们和解如初;费祎面危不惧,临阵对弈,成功退敌。延熙十六年初,为人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
(2)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