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荆轲顾笑武阳,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之列               比:并,列。

B.尽失其                 度:法度。

C.惶急不知所为           卒:最终。

D.秦王复击八创       被:表被动。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持千金资币物      愿大王稍假借

B.不敢兴兵拒大王    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C.右手持匕首揕之    秦王还柱

D.以手共搏之      引其匕首提秦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示例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封,燕王拜送于庭

A.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B.荆轲顾笑舞阳,为谢曰

C.自引而起,

D.倚柱而笑,踞以骂

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描写生动。两次描写荆轲的笑,“顾笑舞阳”,表现了荆轲的从容机智;“倚柱而笑”,表现了荆轲的自我解嘲。

B.情节节奏与句式长短密切关联。于情节紧张处多用两字或三字短句;而于情节舒缓处,句子则相对比较长。

C.叙事笔法灵活多变。在铺叙荆轲追杀秦王的紧张情节中,补充交代秦国相关法令及其影响,使情节逻辑更加严密。

D.叙事波澜起伏。从秦武阳当庭色变恐惧,到荆轲图穷见;从荆轲一击不中,到秦王剑坚难拔,意外迭出,引人入胜。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A 2.B 3.D 4.A 5.(1)燕王在朝廷上恭送,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2)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契约来回报燕太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B项,“度”解释成“常态”; C项,“卒”通“猝”,解释成“突然”; D项,“被”解释成“遭受”;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理解虚词意思的能力。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A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他。 B项,两个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来、用来。 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又、且;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D项,第一个“乃”,副词,只、仅仅;第二个“乃”,副词,于是、就。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活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根据选择项中的实词活用逐一加以辨析判断,得出结论;最后与选项比对,得出答案。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等。例句的“杖”是名词活用成动词,拿、持的意思。例句中的“函”是名词作状语,用盒子。 A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B项,“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C项,“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断了; D项,“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倚柱而笑’,表现了荆轲的自我解嘲”错误,应该是表现荆轲的勇敢。 故选A。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拜送于庭”,状语后置,“于庭拜送”,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使使”,派遣使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②关键词:“所以”,……的原因;“乃”,是、就是;“生”,活捉;“报”,回报、报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诫天下的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挣脱尘俗羁绊,重获自由的愉悦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多处嵌入诗经中的名句,在诗境和情感上达到了浑成自然的效果。

B.诗人感叹人生苦短,继而畅想与友欢聚的情景,含有及时行乐的思想。

C.诗中用明月比喻贤才,期待摘取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延揽贤才的渴望。

D.本诗综合运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是对诗经抒情传统的继承发展。

2.诗中多次提到“忧”,请结合全诗概括“忧”的具体内容。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楚辞》由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而成,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侯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古代将一天时间划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来命名,“人定”指的是子时,“黄昏”指的是戌时。

 

查看答案

下列各种语境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B.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C.请柬:小儿新婚之喜,为答谢您的厚爱,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携眷光临。

D.书信:毕业之后,垂念恩师。值此新春佳节,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查看答案

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__________。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A.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B.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C.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D.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