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堡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收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国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其秋,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泰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赢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泰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介共破张步。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专征青、徐。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十三年,增邑,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子浮嗣,徙封蕲春侯。
(节选自《后汉书·陈俊列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不战而殄也 殄:消灭、歼灭
B.放散在野者,因收取之 因:于是、就
C.稍攻下诸县,遂定泰山 稍:稍微、略微
D.子浮嗣,徙封蕲春侯 嗣:承袭爵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B.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C.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D.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俊年少为吏,戎马一生。他先追随刘嘉,后经刘嘉引荐跟随刘秀,历任安集掾、强弩将军、强弩大将军等职,被封为祝阿侯,在奉朝请任上去世。
B.陈俊一心为主,智勇双全。安次一役,陈俊持短兵交战,击退敌军,斩其首领;陈俊又建议光武帝断绝敌粮源,结果敌人因无处掳掠而自行溃败。
C.陈俊屡建奇功,请命不已。他先后平定匡城、金门,攻占南武阳,后在泰山太守任上斩杀张步。因陇、蜀未平,他多次请命出征,皇帝没有同意。
D.陈俊声名远扬,深受爱戴。陈俊调任琅邪太守,一进入齐地界,盗贼就分散逃窜;到任后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治政措施深得民心,受到百姓称赞。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
(2)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文化是有生命的,它要生长、要发展。这个过程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中必然涉及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传统文化。然而,当人们大讲传统文化的时候,常常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传统文化不是一个已经完成、不再变化的凝固体,它本身仍在变化发展。尽管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但这2000多年还是有变化的:董仲舒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于韩愈时代的正统思想,朱熹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于王阳明时代的正统思想。所以,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新陈代谢。
文化的发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在平常时期,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与互动表现得不是那么突出和激烈,但在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激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今天,我们要正确认识这种争持与互动的辩证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问题是如何改造从古代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文化,这其实就是文化的开新与守成问题。近代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与中西文化关系或者说与人们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化新陈代谢过程中,开新者和守成者内部又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例如,开新者中有的非常激进,有的比较持中稳健;守成者中有的颇为温和,有的相当保守。
从理论上说,开新与守成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会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所以,守成者并非只守着老祖宗那一点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一切新东西。就像生物学上讲的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一样,某些后天的变异稳定下来,通过遗传传给了下一代,于是新的物种逐渐形成。如果只有变异而没有遗传,就不可能形成新物种。文化开新与守成的关系也是如此,只有守成没有开新不行,只有开新没有守成也不行。
在文化开新与守成这一新陈代谢过程中,特别要防止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外来文化对立起来的倾向。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将其化为自己的营养,越会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相反,若独奉一尊,拒斥新文化,必定自我拘滞、渐趋委顿。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自己文化的生命力有自信,勇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能够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助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进步。要像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而不能把文化自信变成自我满足,甚至排斥新文化。
(节选自2018年10月9日《人民日报》,选入时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2000多年来不断变化,证明了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B.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互动,除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外表现得并不突出和激烈。
C.守成不仅守传统的东西,还包括新陈代谢获得的新东西,也是为了文化的发展。
D.要树立文化自信,就要勇于吸收包括外来文化在内的新文化,避免自我满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逻辑上逐层递进。
B.文章论述开新与守诚的辩证关系时,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生动鲜明。
C.文章列举开新者和守成者的不同类型,说明其会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产生影响。
D.文章末段化用习近平的话,对全文起到归纳收束的作用,是全文论证的落脚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在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
B.对人们来讲,关注传统文化,就应关注它的变化性、生长性,但人们常常忽视这一点。
C.如何改造中华传统文化,使其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是文化的开新与守成问题的实质。
D.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外来文化对立起来,不利于传统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心的树立。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束发戴冠常用“簪”来固定帽子;“笏”是大臣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常代指官员或官职。
B.古人把每个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望”“朔”“晦”分别表示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和月末最后一天。
C.古代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的官员称为“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属“士”这一级。
D.尚飨,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狱中杂记》)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B.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
C.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阿房宫赋》)
D.今臣亡国贱浮(《陈情表》) 官理,非吾业也(《种树郭橐驼传》)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项羽之死》)
B.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祭十二郎文》)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滕王阁序》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伶官传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近日,本人拜读了辛德勇的新作,作品思想深刻,文风清新,颇有乃师之风。(发言稿)
B.虽至耄耋,犹不揣浅陋,钩沉拾遗而敝帚自珍,以不负愚公之志。(作者自序)
C.本人成绩优秀,身体无恙,表达能力强,现惠寄相关资料,敬请笑纳。(求职信)
D.这几首诗歌构思精巧,是新诗之极品,值得忝列“中国新诗十二首”。(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