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大家,许多人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以……为耻
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及:比得上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韩愈批判的轻视从师学习的社会现象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益圣,愚益愚”的关键所在。
B.家长在择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待自己和对待孩子是一致的,即都不择师学习,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C.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放在一起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恶劣风气。
D.作者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并举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例,阐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③曲终收披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A.①句那弦外之旨,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B.②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歌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力度展开,进入高潮。
C.③句写醍琶女忽然收拨时,四弦齐鸣,好像猛力撕开丝帛一般,乐曲在高潮中夏然而止。
D.④句运用正面描写手法,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美妙的乐曲打动了周围的听众。
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的军队在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D.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
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韩非子·喻老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箕子发现纣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待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竹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说:“用象牙筷子,还会再使用陶碗吗?必然要配玉器啊。 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苇草屋子吗?必然要盖楼阁啊。”侍从说:“你分析得很对,现在大王正准备盖楼呢。”箕子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此可知,商朝怕是不会长久了。” 箕子从商纣王用筷子的变化,预见了商朝的灭亡。这“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范例。
A.吃一半的饭菜,怎么能用竹筷子、陶碗呢?
B.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
C.用竹筷子、陶碗,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
D.用象牙筷、玉器皿不会吃一般的饭菜。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有梦想,其他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B.春运的交通方式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春运高峰压力。
C.无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而且在周游列国过程中,孔子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
D.气象学专家预测,2019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非常大,将近80%左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气势磅礴、博大精深,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蕴含其中。
C.余光中先生对作品的精益求精是出了名的,从学于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在创作和学术上,他简直严谨到了执拗的地步。
D.在我的印象中,小城这条街人气特旺,平时总像赶庙会似的热闹非凡,即使雨雪天气也人来人往,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