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是难于辨认。
B.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是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C.《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热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让观众见识了一场“神仙打架”:无论是选手、评委还是点评嘉宾,都代表了当今中国主持界的最高水准。
央视大赛向来干净利索,不玩满屏的花字、没完没了的重复回闪。整场比赛______,连选手介绍都省了;3分钟自我展示和90秒即兴考核,高手过招是纤毫之争,选手每一秒都在展现台风、快速反应能力、言语组织能力和现场感染力。经层层选拔的______选手,是新生代主持人的优秀代表,他们才思敏捷、______,在比赛中,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发展的全新视野,生动诠释主持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记录时代的成就,用极大的热情传播中国声音。
( ),但这个问题在央视主持人大赛的赛场上完全不存在。评委和嘉宾的职业水准使其无须再用力扮演“专业”,他们的评语大都言简意赅、______,不会越界抢选手风头。作为文艺类主持点评嘉宾的董卿,更是金句频出,“圈粉”无数。她的点评洋溢着春智的思想光芒且感情真挚,选手们不仅感慨收获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开门见山 崭露头角 生机勃勃 一语中的
B.开宗明义 脱颖而出 朝气蓬勃 言必有中
C.开门见山 脱颖而出 朝气蓬勃 一语中的
D.开宗明义 崭露头角 生机勃勃 言必有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不清看选手展示还是嘉宾耍宝是观众观看娱乐类选秀节目困惑的
B.观众往往分不清娱乐选秀类节目到底应该看嘉宾耍宝还是选手展示
C.对于娱乐选秀类节目,观众往往分不清是该看选手展示还是嘉宾耍宝
D.很多娱乐类选秀节目会让观众分不清到底是看嘉宾耍宝还是看选手展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的点评感情真挚且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而且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B.她的点评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且感情真挚,不仅选手们感慨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C.她的点评感情真挚且闪烁着睿智的思想光芒,不仅选手们感慨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D.她的点评感情真挚且闪烁着睿智的思想光芒,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对自然景物的深沉思索唤起了作者的少年记忆,“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领起了作者对革命同志和革命活的追忆。
(2)屈原《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因为品性高洁而遭人构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原是写姑娘思念情人,诗中借用,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4)宋人诗文讲究“理趣”,王安石以游褒禅山之事,说“__________,__________”之理,表明“尽志则无悔”的观点。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掉,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上书押击朝政,被贬为徐闻县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②霏微:迷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枫叶”“凉蝉”紧扣题目中的“秋”字,也暗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B.颔联写两岸景色,远近结合,景物色彩相对柔和,略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
C.颈联中的“随”字,将两岸的山色随船行而不断变换色彩的情状写得生动形象。
D.江面上的波光洒满前来送别的客人衣服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2.诗歌尾联是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鹊”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都出现,其比喻义和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节选自西晋石崇《金谷诗序》)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列坐其次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B.足以极视听之娱 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余以元康六年
D.情随事迁 屡迁其坐
2.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B.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C.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D.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是干支纪年,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纪年。
B.阴,古代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如华阴、江阴、淮阴、汤阴等。
C.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D.太仆卿,官名,始置于春秋,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车马和马政。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所记叙的都是人贤、物备、景幽、事雅的聚会,但两次聚会的缘由并不相同。
B.作为诗序和诗集序,两篇文章都未提及对诗歌的具体评价,而是以记录聚会环境和聚会过程为重点。
C.两篇文章都有两晋之人生命观的体现,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D.从文章风格上看,《兰亭集序》在措辞与文笔上更胜一筹,写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都颇具清雅之风。
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
(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枣林的召唤
李登建
①一树一树的绿浪,起伏翻涌,向四野荡开,广衰的庆云平原像波澜壮阔的海洋。你慢慢向林子里走,开始惊讶了:这片束林里有很多几百年树龄的老树,三四百岁的顶多算是壮年汉子,五六十岁的不过是儿童。而不论老少,枝干都疙疙瘩瘩,主干部分更是黑鳞斑驳、伤痕累累,那是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金丝小枣树每年都得开枷,树干上割一遭韭菜叶子宽、深到木质部的口子,以阻止花期养分倒流,使其多坐果。农谚云“芒种到,枷束树”,这时候束花开了,浓浓的清香飘洒在平原上。农人都舍了麦田,拿着刀或镰,来到束林。女人们也掺进来,因为不是泥里水里的脏活,她们一个个换上了好衣服,花花绿绿的。姑娘脖颈搭了彩色的纱巾,裙子款款地摆动;小媳妇手里牵着孩子,孩子们一见枣树就野了,爬树攀枝,疯跑打闹。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们一边转动刀子,一边说笑,就是隔着几个枣趟儿也大声地对答。
②裹着束花香气的暖风一缕缕地吹拂着,脸庞痒痒的、酥酥的,这是平原上最轻松惬意的时节。谁会注意刀刃上全是血泪一样的汁液?谁会想到枣树们在忍受“割腹”之痛,肉体又添一道新伤?
③一个甜蜜的约定就这样揣在了心里,结结实实、粗手大脚的枣树们,和平原上质朴的庄稼人一样憨厚,从这一刻起,它们带着伤痛,没白没黑、顶风冒雨向这里赶。秋天,枣儿熟了,又大又密的束儿缀满枝头,沉沉的,风晃不动,整棵树被压矮,单看树姿都有点丑了。但你再看,那纷披的枝条仿佛一挂挂金瀑,流光溢彩,壮丽无比。而哪一棵枣树不是凝紫垂丹,哪一片哪一坡不飞虹落霞?平原的天空映得红彤彤。三天两头来枣园转悠、左瞅右瞧等消息的束把式,眼睛眯着,皱纹里漾着得意,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嘎嘣”,脆脆的,甜甜的。他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急巴巴找出长杆,但那长杆却不肯用力,只在树头上轻轻地抹。这亲密的接触让束儿们大为感动,它们满怀欣喜从空中倾泻而下,哈哈地大笑,痛快地叫喊,欢畅地蹦跳。
④我从没见过这阵势,只恨眼睛、耳朵不够用,这里红雨阵阵,那边雷声隆隆。团团热浪猛烈地冲撞着我的胸口,我拐向一条僻静的林间小路,一个人细细品咂这跳跃着阳光的金斑的束儿的韵味,细细感受这平原喷涌的不竭的激情,让它荡涤我身上的沉沉幕气……
⑤我再也忘不了这片枣林,我好像对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它能给予我某种感召和引领。这块土地并不肥沃,或者说有几分贫瘠,地处渤海湾沿岸,黄河泥沙沉积,大海被驱赶着步步东移,海潮退去却留下了盐碱。但束树不怕盐碱,不怕干旱,它们的根,利器一样,猛往下扎,汲取地下苦成的水,捧出来的却是世上少见的甘果。我家常年不断金丝小束,主要是煲粥吃,妻子在放束儿时总是把枣儿掰开,欣赏那亮晃晃的金丝——那是从它肉里抽出来的丝—我顶着一头风霜外出归来,热气腾腾、混合着甜味的饭香直扑面颊,让我每每感慨家里才最温馨。
⑥又一次看枣林是在冬天,我缩着身子下了车,眼前几乎什么都没有,庄稼收了,野芦苇、黄着菜棵都被埋在雪被下面,束树们站在雪地上,就那么孤寂地站着,叶子凋零殆尽,当初光鲜的果实此刻正煨在别人的火炉里,自己只剩下裸露着的黑色枝桩。但那黑色的枝枉纵横交错,如姣龙邀游,如乱箭穿云,如鹿角牛特,坚硬,倔强,刚直,道劲,傲然。在这儿,我头一回发现“黑”是那么美,那么有力量,它竟然突破铺天盖地的“白”的围困,跳起熊熊烈火般的舞蹈。等静下来,“黑”与“白”又组成一幅简洁的版画,格调清新,意境深远。
⑦其中有一棵植于东晋的老束树,1680多岁,根部大半圈儿枯朽了,往上是一条条很深很深的裂缝和一个个巨大的树洞,树皮差不多被磨光,木理扭曲、搓拧成粗粗的草绳状,但是整体看树冠却依然茂盛。老束树始终沉默不语,神态安详。我能感觉到它目光深邃,里面包含了很多智慧,我在它的绿荫下站一站,那种踏实、安恬、幸福的体验叫人难以忘怀。⑧老枣树以北二里许,有一条河,古称雨津河。唐宋时,黄河水夺雨津河入海,轰轰烈烈数百年。这插鼓般的涛声至今仍在枣林上空素回,旋进了它们的年轮……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芒种时节,农人都会为枣树开枷,这样便可阻止花期养分倒流,使其多结果实,树干上伤痕累累,正是每年开枷留下的印记。
B.郁达夫《故都的秋》里描写了淡绿微黄的枣,本文描写了红色的枣林,色彩的选取与作者想要营造的意境有关,前者清静,后者热烈。
C.文章第⑥段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而有气势地写出雪中枣林的道劲与傲然,又从动静两个角度描绘枣林,突出其力量美与意境美。
D.文章详细记述了“我”看枣林的情形,对枣林的描写远近结合、笔法多样,涉及不同季节的枣林,凸显了枣林的多重精神内涵,匠心独运。
2.文章有三处对人们生活场景的细致描写,请分别找出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标题为“一片枣林的召唤”,这片枣林给了“我”哪些精神的召唤?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