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东阳木雕被称为“中华一绝”,它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雕饰精关、技艺精湛而 。东阳地区山川毓秀,气候温润,梨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等 ,为东阳木雕选材用料提供了多种可能。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自然气息浓厚。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东阳木雕为人们 的一大特色。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臻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在追求实用价值方面,( ),装饰性与实用性 ,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声名鹊起 触目皆是 口耳相传 相得益彰
B.声名鹊起 比比皆是 津津乐道 相辅相成
C.闻名遐迩 触目皆是 口耳相传 相辅相成
D.闻名遐迩 比比皆是 津津乐道 相得益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B.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C.由于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散着生命的气息。
D.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斥着生命的气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东阳木雕能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
B.木雕匠人采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内容结合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的创新工艺
C.东阳木雕采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并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
D.木雕匠人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很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之声,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你的画作山水一体、大气磅礴,很有古韵,作为补壁之用,真是让我家的客厅有了一种盎然的古趣。
D.小店开张之际,热忱欢迎广大顾客朋友光临,我们将不遗余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购物环境。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五一长假里,来长沙旅游的朋友除游赏各处名胜古迹外,还出入于各类美食场所,大快朵颐。
②刘老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如电光石火,让张慈心头郁积的阴霾一扫而空,重新燃起再攀高峰的激情。
③面对国外企业的步步紧逼,我国汽车业有能力反戈一击,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胜利。
④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⑤现在,成为“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们的新追求,然而他们所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实在让人不忍卒读。
⑥我觉得他唱歌很大气,音调从低到高起伏很大,唱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绕梁三日,还有人唱得出这样的境界吗?
⑦他静心倾听,那歌声在秋风中仍然不绝如缕,充满思乡之情。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①④⑥ D.①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
(6)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
(7)《逍遥游》中作者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首联写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城之高。气势磅礴,让人印象深刻。
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番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B.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C.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D.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外艰即丁内艰和丁外艰,丁内艰即母亲或祖母去世丁忧,丁外艰就是父亲或祖父去世丁忧,即遭遇亲属之丧,官员需回乡守制。
B.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首长,副首长称为侍郎。
C.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泛指粮食。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D.延祐是元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历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克敬处理政务,灵活机变。他前往四明监督互市,一改前任官员严兵自卫的局面,而是抚以恩意,日本人都很服帖,没有敢闹事的。
B.王克敬光明磊落,仗义执言。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C.王克敬仁政爱民,体恤百姓。他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税。
D.王克敬实事求是,以民为本。他免除了为求取名爵的松江大户的粮额,虽然使国用减少,但使全郡的人都免受此事的危害。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