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馆陶李丞旧居
皇甫冉
盛名天下挹馀芳,弃置终身不拜郎。
词藻世传平子①赋,园林人比郑公乡②。
门前坠叶浮秋水,篱外寒皋带夕阳。
日日青松成古木,只应来者为心伤。
(注)①平子:张衡,字平子,曾作《二京赋》。②郑公乡:郑玄受人崇敬,人称其乡曰“郑公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两联扣“李丞”,介绍李丞其人;后两联扣“旧居”,描写旧居环境。
B.李丞虽在天下享有盛名,但他清高自守,不屑为官,宁愿做闲适的隐者。
C.颔联运用典故,赞扬李丞文采如张衡一般斐然,品德如郑玄一般受人崇敬。
D.颈联写景由近及远,描绘了一幅落叶飘零、夕阳斜照的凄冷萧瑟的秋景图。
2.简要赏析诗歌尾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先世从宋南渡。祖母尹,以节闻。光启幼矫挚,饶天分,尝雪中蹑城雉,疾驰,纵远跳。读书龙华寺,飞陟塔顶,与鹳争处,俯而嘻。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故读之者不辞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而实可试诸行。往往顾盼物表,神运千仞之上。甲辰,成进士,选庶常。好论兵事,以为先能守而后战。光启甫释褐,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时方东顾,四路进兵。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及全覆,叹曰:“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改训兵通州,以詹事府兼河南道御史。会神庙崩,予告回籍。天启改元,辽警。起光启知兵。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 有曰:“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且曰:“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绉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未几,沈、辽相继失守。光启曰:“吾言之,而又不意其或验也。”光启宽仁果毅,淡泊自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访、坐论,无问寝食。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遗教。”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查继佐《徐光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B.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C.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D.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辰”是以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把天干和地支按一定的顺序搭配以纪年的方式。
B.“释褐”指脱下粗毛或粗麻织的短衣,即换下平民的衣服,一般用来指始任官职。
C.“神庙”原指帝王的宗庙,可以用来代指朝廷,文中“神庙崩”就是指朝廷灭亡。
D.“足下”是旧时交际中称呼对方的敬辞,可以用来以下称上,也可以用于同辈之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光启为人果毅,奉行先人“勇退”的遗教。他曾因与同僚不协而告病辞官,屯垦津门,在边地打理数万亩田地。
B.徐光启好论兵事,曾写信给辽抚熊廷弼,提出自己对辽地战事的建议。熊廷弼拒用其策,以致沈辽相继失守。
C.徐光启为人恬淡寡欲,断绝一切不良嗜好,一生都在追求有用之学,注重实用,他认为农业对于富国非常重要。
D.徐光启对战争形势常常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对战事发展的前景往往能审时度势作出预判,后来多次得到验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
(2)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攻伐,何以得主约!(《史记·高祖本纪》)
(1)填空。
“做君子”是“儒家留给后世的遗嘱”(余秋雨语),《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君子”的思考,如 “ ,小人长戚戚。”“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孔子还认为君子之道有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戴望舒就是这样的君子,他在香港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捕受尽严刑拷打而不屈,获释后,手抚祖国大地,想到河山破碎,义愤填膺,写下了《 》一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公瑾为何要害孔明?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孔明具有怎样的特点?
(3)海明威在众多作品中塑造了“硬汉形象”,请简要概括“硬汉”的形象特征。《史记》中也有此类“硬汉”,请选择一位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单位:万册)
(摘编自王敏《汉语语文辞书重复出版现象应引起重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辞书出版发展得比较快,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等专业辞书出版社相继推出了一批品牌辞书。”中国辞书学会秘书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指出,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与出版社的共同打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已经成为标志性的精品辞书,也为广大读者所认可。然而,在这些国家重点扶持、知名学者积极参与的精品辞书之外,用“剪刀加糨糊”的方式拼凑起来的辞书并不罕见,编校质量低劣的辞书也屡屡被曝光。
2016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一批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物名单,辞书正是此次检查的重点之一。其中,有的辞书差错率达到万分之二,远超《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万分之一的标准。
“现在辞书重复出版、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同名词典有一二百种之多,读者很难辨别。”周洪波介绍,建立辞书出版的准入制度已经提上国家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辞书编纂必须以学术领航,编纂者和编辑一定要有学术根底,很多出版社现在并不具备出版辞书的作者和编辑队伍。”
(摘编自杜羽《辞书编纂:筑高原,迎高峰》)
材料三:
要走向“辞书强国”,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人才。世界上的辞书强国几乎都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和编纂专家,他们都是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科技等领域内的著名专家、教授兼辞书学者。从英语词典之父、大文豪约翰逊开始,300年以来辞书强国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名家,足足排成长长的一串。反观我们中国,只有吕叔湘等几位先生能入列其中。
其次是理论。辞书强国,理论必须先行。我国辞书理论研究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跟踪研究多,原创研究少;描写多,理论少;模仿多,创新少;整合或综合研究多,独创研究少。当然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不少人却是在瞎子摸象,瞽者论日。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形成五“瞎”:编纂者瞎编,编辑者瞎审,出版者瞎出,读者瞎买,评论者瞎评。
第三是辞书文本。辞书强国主体标志在辞书文本。我国现在的辞书品种、系列、数量、规模等,还达不到“辞书强国”的水平。百科全书、专科辞书自然有距离,语文辞书距离则更大。在大型古今兼收的语文辞书方面,《汉语大词典》比《牛津英语大词典》起步晚100年,收词少13万条,修订和检索也落后。在大型现代语文辞书方面,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而世界上其他辞书强国都出版不止一部。
如果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有不少的路要走。国外辞书时间较为长久的有:牛津系列250年,柯林斯系列190年,麦克米伦系列176年等。如果把我们的《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等算作“新华”系列,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努力的空间自然还很大。
(摘编自张志毅《〈尔雅〉到〈现代汉语词典〉 辞书强国:有多远? 》)
1.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2006-2010年均出版数量和1978-2005年均出版数量相比,在所有辞书中,成语类辞书的增长幅度最大。
B.虽然和过去相比,辞书年均出版数量有所增加,但从总体来看,组词(造句)、同义、反义类辞书出版数量相对较少。
C.从1978-2005和2016-2010年均出版辞书数量来看,成语类辞书的出版数量都是最多的,远远超过其他类辞书。
D.从总体来看,2006-2010年均出版辞书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体现了我国辞书出版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出版的辞书中,有一部分辞书是拼凑起来的,差错率比较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以整治。
B.辞书编纂需要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专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专家,就能成为辞书强国。
C.我国辞书出版、使用和评论的现状可以用五“瞎”来形容,说明我国的辞书出版业还存在一定不足。
D.我国要走向辞书强国,就要加强辞书品牌建设。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新华”系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从材料二来看,如何更好地提升我国辞书出版质量?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杀人者(节选)
[美] 海明威
“他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
“他从来没有机会对我们怎样过,他连见也从来没有见到过我们。”艾尔从厨房里说。
“那你们为什么要杀他呢?”乔治问道。
“只是受一个朋友之托,聪明小伙子。”
“闭嘴,”艾尔从厨房里说,“你他妈的话太多了。”
六点五十五分。乔治说:“他今天不会来了。” 。
这期间,小饭馆里已经来过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要买一客火腿蛋三明治随手带走,乔治曾到厨房里为他准备。他在厨房里看到艾尔坐在便门旁边一只凳子上,一支锯断了的散弹枪枪口搁在架子上。尼克和萨姆背靠背待在角落里,嘴里各塞着一条毛巾。
“我们再等他十分钟。”麦克斯说。
麦克斯又看看时钟,钟面是七点钟,接着是七点零五分。
“出来,艾尔,”麦克斯说,“我们还是走吧。他不来了。”
艾尔打厨房里出来。那支锯掉了枪筒的散弹枪在他那件太紧的大衣腰部显得有点鼓鼓囊囊的。他用戴手套的手拉了拉衣襟。
“再见,聪明小伙子,”他对乔治说,“你的运气真是好。”
他们俩走出门去。乔治透过窗门瞅着他们从弧光灯下面走过去,穿过大街。他们穿着那么包紧的大衣,戴着高礼帽,真像耍杂技的。乔治回身穿过转门,走进厨房,为尼克和萨姆解绑。
“我可再也不要这玩意儿了。”萨姆说。
尼克站了起来,他以前嘴里从来没有塞进过毛巾。
“他们打算杀死安德烈森。”乔治说。
萨姆用两只拇指摸摸嘴角。“他们都走啦?”他问道。
“走啦,”乔治说,“他们这会儿都走啦。”
“我可不喜欢这事儿。”萨姆说。
“你听好,”乔治对尼克说,“你最好还是去看一下安德烈森吧。”
“行。”
“你对这事情还是一点也别去插手为好,你最好还是别卷进去。”萨姆说。
“如果你不想去就别去。”乔治说。
“同这种事情搅在一起没什么好处,”萨姆说,“你别卷进去。”
“我去看他,”尼克对乔治说,“他住在哪儿?”
“他住在赫希的小公寓里。”乔治说。
外面的弧光灯黑过光秃秃的树枝。尼克沿着车轨向街上走去,走到街上的第三幢房子,也就是赫希的小公寓。尼克走上两个踏级,他按铃。一个妇人来开门。
“安德烈森住在这儿吗?”
“你要看他吗?”
“有人要看你,安德烈森先生。”那个妇人说。
尼克推开门,走进房里。安德烈森和衣躺在床上。他个子长,床太短。他头枕着两只枕头。
他并没有朝尼克看。
“怎么啦?”他问道。
“我在亨利小饭馆那儿,”尼克说,“有两个人进来,把我和那个厨子捆了起来,他们说准备杀死你。”
他说这话的时候,听起来有点儿傻里傻气。安德烈森一言不发。
“他们把我们弄到了厨房里,”尼克继续说下去,“他们打算趁你走进去吃饭的时候,打死你。”
安德烈森望着墙壁,什么也不说。
“这种事情,叫我有什么办法。”安德烈森说。
“我来说给你听,他们是什么样子。”
“我不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安德烈森望着墙壁,“谢谢你来告诉我这番情况。”
尼克望着躺在床上的那个大汉。
“你要我去警察局跑一趟吗?”
“不”,安德烈森说,“去了也没什么用。”
“没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吗?”
“没什么好帮的。”
“那也许只是一种恐吓吧。”
“不,那不光光是恐吓。”
安德烈森翻过身去,面对着墙壁。
“你不能离开这个城市吗?”
“不能,”安德烈森说,“这样奔来赶去,我已经跑够了。”
他望着墙壁。
“我还是回去看看乔治。”尼克说。
“再见,”安德烈森说,他眼睛并没有朝尼克那边看,“感谢你跑来一趟。”
尼克出去了。他关门时,看到安德烈森和衣躺在床上,眼睛望着墙壁。
“他身体不大舒服,真叫人难过,”那妇女说,“他是吃拳击饭的,你知道。他是个绅士。”
尼克打暗黑的大街走到弧光灯下面的拐角处,然后沿着车轨走回亨利小饭馆。
“你看到安德烈森啦?”乔治问道。
“看到了,”尼克说,“他在屋子里,他不愿意出去。”
“你把情况都告诉他了吗?”
“当然。我告诉他了,不过,他好像早就知道了。”
“他打算怎么办?”
“他什么打算也没有。”
“他们要杀他呀。”
“这真是桩可怕的事情。我不知道他干了些什么?”尼克说,“他这样等在屋子里,知道自己眼看就要碰上什么事情。我可真不敢想象,这太可怕了。我打算离开这个城市。”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先写艾尔和麦克斯打算在店中杀掉安德烈森,但没有成功。他们离开后,尼克找到安德烈森把这一情况告诉了他,但他的反应很平静。
B.小说以细节传神,文中用“他用戴手套的手拉了拉衣襟”“穿着那么包紧的大衣,戴着高礼帽”这样一些细节表现天气的寒冷。
C.“你对这事情还是一点也别去插手为好,你最好还是别卷进去”,萨姆唯恐惹祸上身而避之不及,体现出他的小心谨慎。
D.小说只写了安德烈森被追杀,而对他为什么会被追杀、又是怎样逃过此前的追杀等情节只字不提,这是海明威小说创作“冰山原则”的体现。
2.简要分析小说中安德烈森的心理状态。
3.小说的题目为“杀人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写尼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模糊的概念和理论最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扎德教授1965年在文章《模糊集》中明确提出的。文中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狗、马、鸟等都属于动物,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细菌是否属于动物类,却是模糊的。具体到语言学领域,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是把语言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以及社会哲学研究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前沿问题,其研究对象是语言中的模糊现象。
文学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科学语言要求精确,文学创作要求形象思维,而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语言则必须强调自身的表情达意,要以形象的感性方式表现出某种客观现象所唤起的主体经验和客观的联系,这就要求文学语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表现性。而模糊语言的使用,正是加强了这样的直观性,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获得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杜牧《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模糊语言,明朝学者杨慎对此提出了疑问,并试图修改这首诗。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红绿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结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千古笑柄。杨慎的失误在于坐实解诗,没有认识到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索绪尔认为,思想意蕴的存在形式是平面性的,语言则是直线式的。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不同于造型艺术,缺乏诉诸人的视觉的直观性。在文学创作中人们常常对心中的感觉很明了,但是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感觉很困难。作家为了表达出这样的感觉就要靠引发读者的想象,使其在脑中造成形象,产生效果。我们就拿古典诗词的一个“愁”字进行分析。“愁”是属于人的一种情绪,比较抽象,如果要用语言文字精确地给予表达,还是比较困难的,作家为了表达出这样的感觉,还是要求助于模糊语言。李煜《虞美人》将作者亡国后绵延不绝的愁绪,融入滚滚而来、滔滔而去的江水之中。“愁”本是微妙复杂难以言明的一种心境,但是诗人又力图用语言传达出这样的情绪,于是他就使用模糊的语言,让“愁”的意境变得不确定,让人无法精确把握。也正因为这样,“愁”的内涵也就有了难以穷尽的确定性,给了读者一个审美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模糊朦胧之处发现美之所在,从而获得极大的审美快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属性。文学语言的模糊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人类语言自身发展局限的产物。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能够丰富文学形象,激发文学创作和欣赏的审美空间,而且还能充分调动起作者的想象,拓宽审美境界。但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的模糊性并非遣词造句的故弄玄虚、隐晦不清,让谁也看不懂,那样只会使语言失去表达价值,失去了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
(摘编自徐洁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存在原因探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中的模糊现象,这属于交叉性学科前沿问题,需结合语言学研究和其他学科的研究。
B.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不同于造型艺术,缺乏诉诸人的视觉的直观性,作家表达内心的感觉需要引发读者的想象以达到效果。
C.因为对“愁”无法精确把握,李煜便用模糊性的语言来形容亡国后不绝如缕的愁绪,使读者获得了审美再创造的空间。
D.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能够丰富文学形象,激发文学创作和欣赏的审美空间,增强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性,拓宽审美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模糊”这一概念,然后再引出语言中的模糊现象,论证有针对性。
B.本文引用自然科学领域的有关说法,同时引古代诗词剖析事理,可谓论据充足。
C.文章比较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特点,强调了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性。
D.文章最后一段系统分析了语言模糊性可能造成的负面问题,议论显得客观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扎德教授的研究文章明确提出了模糊的概念和理论,他在文中指出,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明确的界限。
B.杨慎质疑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诗句并试图修改,留下了千古笑柄,杨慎的失误在于没有认识到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C.索绪尔指出了语言的存在形式是“直线式”的,他认为必须借助模糊语言,才能发现美之所在,获得审美快感。
D.人类的认知存在局限性、思维存在模糊性,人类语言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着局限性,这就造成文学语言一定会出现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