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方安中学准备通过校讯通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封《家长开放日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使文本表意准确、得体,语体风格一致。
亲爱的家长朋友:
为了加强家校互通的工作,我校将于本周五(11月18日)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到那个时候您可以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近距离了解和参与我校教育教学活动。垂念您对我校工作的大力支持,我校特意找了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陈刚教授举办讲座,您将有幸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恳请您光临。
方安中学
2018年11月14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毋庸多言,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开放,包括审美在内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这是一个大国民族该有的样子,自古如此。遥想大唐盛世,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自从胡人带来与古老中华民族不同的西域的审美,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棒子打死,也没有因此被骂得狗血淋头, 的宏大气量造就长安千年不朽的传奇。威仪并未因浓妆艳抹而减损一分,自信并未因奇装异服而消减一厘。
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活的 ,也带来许多“不那么美好”的事情:广泛的竞争带来践踏信任的 ,“别人家孩子”无处不在的进步让人时常陷入焦虑,个别人欲望膨胀带来的罪恶被无限放大,让人和人之间时常保持戒心……中国在经济快速腾飞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负面情绪。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体现在哪儿?( ),追捧极致美、纯粹美的价值取向恰恰体现了这种寄托。喜欢“娘炮”,本质上和若干年前追捧《心灵鸡汤》,人人订阅《读者》一个样。
但今天,更应该支持和提倡的是阳刚和血气。扭扭捏捏的精致男人能否带来危机意识让大家存疑,阳刚和血性,直面危机更能给人以 的信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从西域带来不同于中华民族古老的审美,他们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B.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从西域带来的与中华民族不同的审美,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C.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带来与古老中华民族不同的西域审美,他们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D.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自西域带来与古老中华民族不同的审美,他们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海纳百川 日新月异 钩心斗角 非我莫属
B.兼容并蓄 突飞猛进 尔虞我诈 非我莫属
C.海纳百川 日新月异 尔虞我诈 舍我其谁
D.兼容并蓄 突飞猛进 钩心斗角 舍我其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是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另一方面是内心需要“美好”来寄托
B.体现在内心需要“美好”来寄托,也体现在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
C.体现在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也体现在内心需要“美好”来寄托
D.体现在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另一方面是需要寄托内心的“美好”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不可融合为一群,并认为这是自古皆然的法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对当时人们只知道学习句读,却不知从师以解决疑惑的现象给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踏枝
(南唐)冯延巳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消,看却春还去。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①。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
(注)①巫山路:暗用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指男女幽会。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词,思妇的情感随着景和物的展开、变化而越来越直露,越来越热烈,体现了冯词善于刻画人物心理的特点。
B.这首词以反问发端,韶光,指春光,也指一切美好时光,它带给人的不是欢愉,而是因它“能几许”所产生的烦恼。
C.四、五两句通过思妇对灵鹊的期待、对青鸟的怨艾,逼真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怅惘、凄凉又失望的痛苦。
D.垂杨临水,杨花飘飞,下片开头与上片“看却春还去”上下呼应,既写出了暮春之景,又表现了思妇之心烦意乱。
2.这首词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写思妇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人。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易》行于世。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闾巷间多画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兴定末,召为英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转应奉翰林文学。拜监察御史,言五事称旨,又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棰杀之。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坐此为人所讼,罢去。久之,用宰相侯挚荐,起为太学博士、南京转运司户籍判官,迁翰林修撰。一夕暴卒,年四十八。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为人躯干雄伟,髯张口哆,颜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为文章、诗喜新奇。善结交,凡当涂贵要与布衣名士无不往来。居京师,宾客踵门未尝去舍,家无余赀,及待宾客甚丰腆。莅官喜立名,初登第摄遂平县事,年少气锐,击豪右,发奸伏,一邑大震,称为神明。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选自《金史·雷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B.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C.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D.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产生在周朝,所以也叫《周易》。它既是儒家经典,又是道家经典。
B.庶出,封建宗法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所生子女为“嫡出”,继室、非正妻的妾室、嫔妃所生的孩子都叫“庶出”。
C.河朔,河,指黄河。朔,凡始之称。中国古代把北方看作是万物之始,因此称北方为“朔方”,称黄河以北为“河朔”。
D.登第,也称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文中“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即考中了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渊自立自强。雷渊是偏房所生,兄长们都不愿与他同列,以致父亲死后不能在家中安身,于是发愤学习进入太学,后考中进士,由此闻名。
B.雷渊偃然不屈。河朔军队里的将领骄横自重,行台以下的官员都尽量安抚他们,雷渊到军中却不向他们屈服,军中大将也不敢怠慢他。
C.雷渊嫉恶如仇。雷渊检举官员从不避开权贵要人,对不守法的奸人豪强就立刻杖杀之。在蔡州时因杖杀的人过多,被起诉而罢官离职。
D.雷渊交友真诚。雷渊交友广泛,不管对方是权贵要人还是普通百姓,虽然家里并不富足,招待客人的食物却丰盛精美,毫不吝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
(2)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帮助
蓝月
“你干吗去了?半天不见人?”父亲喘着气,气呼呼地问。
“爸,我看您睡着了,就去了趟洗手间。”他的目光掠过父亲消瘦的脸,垂下头小心地应着,并把手里的尿壶轻轻地放在病床下。
“去个洗手间要那么久?咳咳……”父亲咳喘着,沉重的肺叶就像老旧的风箱。“怪,怪不得你这辈子混成这样!咳咳……”他赶紧俯下身子,将父亲支起来,在后背上轻轻捶,轻声说:“爸,你别生气,生气对你身体不好。”
父亲咳得更厉害了,扭曲的脸变得像一弯紫色的茄子。他手足无措地看着父亲,哀求道:“爸,你别生气,别生气啊。”
好不容易,父亲将一口痰吐出来,呼吸顺畅了许多。
“我不生气?我看见你就来气。”父亲说这话,言语中多了一份恨铁不成钢的悲凉。
“是,都是我不好,来,我扶你起来坐坐吧。”他小心翼翼地征询父亲的意见。
“哼……”父亲闭着眼不理他。他知道父亲是默许了,便使劲将父亲扶起来,靠在自己的胸口。有着宽厚脊背的父亲,现在只剩下皮和骨头了,后背的嶙峋瘦骨像锉刀锉痛了他的眼睛,他垂下眼睑,泪就涌出来。
房门一转,她手里抱着一个不锈钢保暖桶走进来,目光在他脸上一转又迅速落到父亲脸上。
“爸,你感觉好些了没?”她走到父亲面前关切地问。
“娟子,你来了。我好多了。”父亲睁开眼睛,脸上露出微笑,眼里闪烁着慈爱的光芒。
“爸,我给你煲了排骨粥,趁热喝点,好不好?”她目光柔柔地看着父亲。
“好。”父亲开心地说,“你炖的一定好喝。”
她拿过一只小碗,将粥小心地倒进去,用调羹轻轻搅拌,舀起一勺,放在唇边轻轻吹,眼神一挑,却见父亲像一个恋母的孩子,目光始终黏着她。她笑了,将调羹送过去,父亲乖顺地张开嘴。
“好喝吗?”
“好喝。”
“那,把这一小碗都吃完,好吗?”
“好。”他轻轻地搂着父亲,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爸,吃饱没?”
“饱了。”父亲伸出舌头舔了下嘴唇,露出满足的笑容。
“吃饱了,睡会儿好不好?”她放下碗,拿面巾替父亲擦了擦嘴,又伸手掖了掖父亲的衣襟,微笑着问。
“好。”父亲点点头。他赶紧把父亲放下来,替父亲盖好被子。
“闭上眼睛,睡觉。睡醒了,我再拿好吃的来。”她甜甜地笑着,目光柔柔的,看父亲顺从地闭上眼睛睡了,眼神冲他一甩,轻轻走了出去。
他悄悄跟着出来。
“爸的病……”她看着窗外高耸逼仄的楼层问。
“不太好……”他嗫嚅着。
“爸,现在经常像刚才那样训斥你吗?”她依然没有回头。
“你,你都听到了?”他也走到窗前,“是我伤了父亲的心……”他的声音有些嘶哑,“我只希望最后的日子,他能开心一点……”
他蹲下身子,把脸埋在双膝间。
她转过身,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他比先前明显憔悴了许多,她动了动嘴,却什么也没说,随着鞋跟的笃笃声,她没入了电梯。
日子在医院的消毒药水味道中缓慢又急促地过去。
他依然伺候着父亲,虽然父亲还是时不时地呵斥他,很多时候还当着她的面,他始终陪着小心,端屎倒尿,擦身、翻身、按摩,毫无怨言。她依然微笑着送来父亲爱吃的食物,虽然父亲的食量一天天减少,可父亲的表情是满足的,至少在她面前。
最后,父亲连水也喝不下去,带着不舍离去。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一切突然变得空洞起来,他看着她瘦削的肩膀说:“谢谢你一直瞒着父亲,现在,我们可以去民政局了。”
她用软布轻轻擦拭着父亲的遗像,父亲依然慈爱地看着她,她忍不住再次落下了眼泪。她将遗像摆正,退后一步,跪下,说:“爸,你放心吧,我们会好好过下去的。”
他愣住了,霎时泪流满面。
父亲弥留之际,对他说:“其实我骂你,是我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如果她被你的孝心感动……你一定不能再游手好闲,要担负起做丈夫的责任……不要让她受委屈,两个人好好过日子。这样,我和你妈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他在父亲遗像前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2018年10月《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重的肺叶就像老旧的风箱”,“扭曲的脸变得像一弯紫色的茄子”,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病势沉重。
B.小说通过写父亲为了感动儿媳,帮儿子挽回婚姻,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假意责骂儿子,凸显了父爱伟大的主题。
C.“(她)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他比先前明显憔悴了许多,她动了动嘴……”运用细节描写体现了她对丈夫的爱。
D.小说文笔细腻,语言质朴而又饱含深情,在含而不露的叙事中塑造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读来令人动容。
2.“他”是怎样的人?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手法突出人物特征?
3.小说在情节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