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定义是:“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国民素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并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而是把提高考试分数作为首要目的。这种教育倾向不利于学生劳动实践、适应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甚至于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材料二:

(摘自《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

表1 全国四年级和八年级男女生身体形态分布表(%)

形态/对象

四年级总体

四年级男生

四年级女生

八年级总体

八年级男生

八年级女生

肥胖

8.8

10.7

6.6

9.7

10.7

8.6

超重

10.0

10.3

9.6

10.7

8.9

12.9

正常

74.4

71.5

77.8

76.7

76.4

76.9

低体重

6.8

7.5

6.0

2.9

4.0

1.6

 

表2 全国城乡四年级和八年级视力状况分布表(%)

年级

城乡/睡眠

视力正常

轻度不良

中度不良

重度不良

四年级

城市

53.4

10.5

21.3

14.8

县镇

55.7

10.2

20.6

13.5

乡镇

65.3

9.0

16.4

9.3

农村

69.6

8.5

14.7

7.2

八年级

城市

23.4

6.3

22.8

47.5

县镇

26.3

6.6

22.9

44.2

乡镇(含农村)

40.0

7.1

21.0

31.9

 

 

 

 

 

 

 

表3全国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分布表(%) 

年级/时间

7小时以下

7—8小时(含7小时)

8—9小时(含8小时)

9—10小时(含9小时)

10小时以上

四年级

12.7

15.0

21.6

28.5

22.2

八年级

12.2

38.6

29.8

15.2

4.2

 

表4全国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锻炼习惯城乡分布表(%)

年级/城乡

城市

县镇

乡镇

农村

乡镇(含农村)

四年级

36.5

30.5

25.2

21.7

 

八年级

22.0

18.7

 

 

15.6

 

 

 

 

材料三:

去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这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文件,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的责任,目前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应该明确,学生完成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是其应尽的学习义务和应付出的必要努力,合理的负担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不应被视为过重的学业负担。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勤奋学习、刻苦学习。

减负是要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因此,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的减负。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有减有增,优化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负担保持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内。

减负还要坚持综合施策、多方联动。教育部要求学校要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指导,解决好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需求多样等问题;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要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培训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切实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要进一步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防止盲目攀比送孩子参加不必要的校外培训。

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校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要深化中高考命题改革和招生入学改革,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不出超标难题怪题,规范招生入学秩序,缓解竞争压力。

——摘选自2019年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而“应试教育”则与这一宗旨背道而驰,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B.《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反映出的问题与我国长期盛行的“应试教育”有关联,应试教育片面地把提高分数作为学习首要目的而忽略提高身体素质。

C.针对中小学“减负”,各级教育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减负实施方案,其中《中小学减负措施》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减负工作的文件。

D.我国中小学生在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切实减除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积极开展体育锻炼,还学生充足的睡眠,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我国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视力状况普遍不如低年级学生,城市学生不如农村学生。

B.从全国抽样调查看,中国学生体型超标情况严重,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身体形态超越正常值的比例均超过20%。

C.从睡眠时间分布图看,全国八年级学生中有一半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且呈现越往高年级越睡眠不足的趋势。

D.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八年级相对四年级有锻炼习惯学生的比例均呈递减趋势,农村学生尤其缺乏锻炼习惯。

3.针对中小学“减负”这一热点话题,结合三则材料,请阐述从哪些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实现“科学减负”?

 

1.D 2.B 3.①从学生角度,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承担合理、适度的学习“负担”,实现全面发展。②从学校角度,优化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③从校外培训机构角度,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④从家长角度,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⑤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树立科学政绩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D项,不是“减除小学生学习负担”,而是减除“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学生应尽的学习义务和应付出的必要努力是不能减除的。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仔细阅读选项,特别是选项中出现的数值和叙述对象是否一致。 B项,四年级身体形态超越正常值的比例为18.8%,未超过20%。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针对中小学“减负”这一热点话题,结合三则材料,请阐述从哪些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实现“科学减负”,然后到材料中找到“科学减负”的句子,再从学生、学校、家长、校外培训等个方面概括信息。 根据,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有减有增,优化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负担保持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内。概括为“从学生角度,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承担合理、适度的学习“负担”,实现全面发展。” 根据原文,教育部要求学校要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指导,解决好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需求多样等问题;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可概括为,从学校角度,优化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 根据,要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培训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切实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可概括为,从校外培训机构角度,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 根据原文,要进一步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防止盲目攀比送孩子参加不必要的校外培训。可概括为,从家长角度,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 根据原文,要深化中高考命题改革和招生入学改革,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不出超标难题怪题,规范招生入学秩序,缓解竞争压力。可概括为,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树立科学政绩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国网站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人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域:在“武侯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为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过,“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人类文明将会拥抱更多的精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不仅受到国外读者的喜爱,还可以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B.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关键是打造更多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传播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

C.当今中国文化只要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就一定能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D.精彩的中国故事“走出去”,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也可能产生误解与曲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兰女士送《李白诗集》的例子,表明诗词既是外国网友学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B.对“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者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列举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C.作者从当代作家作品、影视剧和网络文学等方面来举例论述中国文化已经开始“走出去”。

D.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者先举例,再分析,最后坚信更多的“长安花”将走出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连普通外国人也喜欢诗词。

B.如今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就是因为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

C.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路虽坎坷不平,但精彩的中国文化将更多地传播出去。

D.网络文学虽然已“走出去”,却没有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世上万事万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改变着。花由开放到凋零,人由少年到老去;生活越来越丰富,生命越来越精彩……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毕业生写给母校80年校庆的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惊闻母校八十华诞,我百感交集!回想在母校生活和学习的那几年,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兄弟般的鼓励和帮助!饮水思源,永难忘怀!敬爱的老师,我想再次倾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祝愿各位恩师扬名杏林!祝愿莘莘学子们学业有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对表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前五个月进出口总值超出往年同期的水平。

B.近七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

C.我国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值有望达近几年最高值。

D.相比过去几年,我国近三年的进出口总值增速较快。

 

查看答案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下列选项中对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金按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

(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4)樱桃桑椹与葛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A.上元节        清明节        七夕          端午节

B.除夕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C.上元节        重阳节        七夕          端午节

D.除夕          清明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