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注释)①金河:即银河。②淮南一叶: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③洞庭波:《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的前六句,写的都是早秋的景物,起句先从秋夜写起,在漫长的秋夜中,弥漫着一种浪漫的气息。

B.首联“泛清瑟”写听觉,在寂静的夜里,似乎听到清细的瑟声在浮动,仔细辨别,是翠萝间生起的秋风声。

C.颔联选取残萤栖身于晶莹的露珠上,早飞的大雁拂过银河,一动一静,一俯一仰,将时间由夜晚推到黎明。

D.颈联二句,近看高树的叶子“晓还密”,远望青山“晴更多”,从高低、远近等不同角度写初秋山野之景。

E.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美秋景的喜爱之情。

2.本诗的题目为《早秋》,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

 

1.AE 2.①首联写早秋萧瑟凄清气氛。 ②颔联颈联则从上下远近各个不同角度描绘早秋之景,“残萤”“玉露”“早雁”“晓还密” “晴更多”,俯察仰观,近看远眺,昼夜早晚,全是秋声秋色。③尾联用了《淮南子》“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和《九歌》“洞庭波兮木叶下”两个有关早秋的典故,点出早秋的特点,为秋光增色。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在漫长的秋夜中”错,诗的三四句意思为:残萤栖息在露珠晶莹的花草之间,雁群掠过初秋的星空。很自然地将时间由夜晚推到了黎明,并非前六句均写秋夜; E项,“一叶追随洞庭波”错,尾联意思是:当枝头飘落下黄叶一片,我料想洞庭湖定是波浪涌起,“洞庭波”是虚写,“叶”并未追随洞庭波。 故选AE。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的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全诗构思缜密,句句紧扣“早秋”的风物来写,把一个“早”字表现得十分突出。此诗以细致的笔触、清丽的文字描绘了初秋的景象,无一字脱离“早秋”的题目,处处落在“早”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翠萝”、“残萤”、“玉露”、“早雁”、“晓还密”、“晴更多”、“一叶下”、“洞庭波”等词语的遣用,扣紧“早”字,把早秋的景象写得十分真切又婉丽如画,是诗人为初秋唱的一曲深请的颂歌。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以闻。

(李密《陈情表》)

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供养无,辞不赴命              主持、做

B.本图宦达,不名节              自夸

C.西山,气息奄奄              迫近

D.矜悯愚诚,臣微志              听信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外无期功强近亲                臣进退,实为狼狈

B.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之进退,实狼狈              况臣孤苦,特尤甚

D.州司临门,急星火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B.古代任命官职叫“除”,文中出现的升任官职的常用词还有“授”“征”“迁”“领”等等。

C.“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D.“表”即“奏表”,是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来源于饮食味觉的“味”,____。在美学概念中,与味相关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往往含义大相径庭,“滋味”“趣味”“风味”“韵味”“清味”“雅味”,这些概念意味精微却模糊,若要体察各种美感的差异,____,才能发觉现象之后的美和意义。“味”这个来源于饮食的语词简单而准确地表现了中国美学的前提:以体验论为哲学基础,完全迥异于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西方哲学。____,从古代的苏东坡、李渔、袁枚到近现代梁实秋、汪曾褀、陆文夫,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佳话无数。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通话记录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李某:大作是学界的扛鼎之作,足下拜读之后,真是获益匪浅啊!

王某:您谬赞了,鸿文不值一提。

李某:对文中尚有一二处不解,改日必莅临潭府请教,望您不吝就教。

王某:您客气,我定于府上恭候大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        ,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        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         ,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澄澈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        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透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河畔的垂柳,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新娘的盛装

B.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垂柳

D.河畔的新娘,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垂柳的盛装

3.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若隐若现  秀美飘逸  风姿绰约  美言不文

B.若隐若现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言不文

C.葱郁浓密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  秀美飘逸  风姿绰约  美不胜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