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其实用心探寻自然、人生、历史……我们都可以听到属于自己的回声。

请结合材料提示,以“倾听回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例文: 倾听回声 让我们用心探寻自然、人生、历史……会有什么发生?如果是那样,我们都可以听到属于自己的回声。 当历史的车轮匆匆碾过,只留下一路的烟尘。而我站在这里倾听历史的回声,往昔的一幕幕似乎近在眼前。 一八四零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国区区几艘军舰就将清政府派去的所谓“精英部队”打得体无完肤。最后清政府不得不为自己的闭关锁国付出代价,签定了《南京条约》。几年之后,野心勃勃的英国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事不断扩大。终于有一天,英国的舰队沿海岸线来到了舟山。他们的炮口早已对准了这里的海防线。岛上的守军将领葛云飞等人早已严阵以待,带领自己的官兵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随着一声炮响,激烈的战斗开始了。守军的官兵一个个英勇战斗,为了自己的家园而战,不断阻击敌人,但最终还是因为敌众我寡,武器上的差距败下阵来。他们为自己所热爱的土地洒下了最后的鲜血。 一百多年过去了,历史也随着时光渐渐远去。但是在海山公园的山顶上一座座锈迹斑斑的大炮依旧架在曾经的城墙上。虽然它们的表面被绣迹覆盖,但是炮身依旧完好,它们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一百多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它们那饱经沧桑的身躯曾打败了多少敌人。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士兵们将炮弹上膛,点火,一次次将敌人打退,他们并肩作战到了最后一分一秒。而今天,它们的炮口依旧对着海天相间的地方,依旧威风凛凛地面对着波涛汹涌,这是一个民族永不服输,永不低头的信念。即使面对再多风雨的洗礼也不能使它改变,这是一个民族的魂。 三总兵的宝剑巍然屹立在山顶。每每看到它们,总是会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那是一种正义的力量,面对风雨它们不曾动摇,面对挫折它们不曾逃避。面对威胁,它们不曾屈服。这是一个民族的傲骨,足以支撑天地,披荆斩棘。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使它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千年不倒。 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倾听历史的回声,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决心。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而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写作时应该先审读材料,再结合所给题目进行立意。 审题:本次作文给了一段说理性材料,材料从概念“回声”进行生发,引申出“其实用心探寻自然、人生、历史……我们都可以听到属于自己的回声”,写作要求是“请结合材料提示,以‘倾听回声’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已经明确,写作时不能更改。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结合题目确定立意方向。题目“倾听回声”是动宾结构,从字面上看,“倾听回声”的意义是听回声;从深层次来看,“倾听”可以是接受、享受、感知、理解等等;“倾听”还可以意为“虚心地听取”,它不是简单被动地聆听,更不是无意听到,而是一种有意的、带有主观态度或倾向的聆听。“倾听”的内容是“回声”,根据材料的提示,“回声”是对自然、人生、历史、自己过往的探寻和感受。写作时我们可以倾听的回声;可以是大自然的各种天籁,如海浪声、溪流声、鸟鸣声;可以是音乐、话语、或教诲;可以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可以是人生路上对自己的反省;还可以是对厚重历史发出的认知。有了如此描述,文章内容才充实;写作时还要表达出倾听回声时的感悟,突出情感体验,这样文章才有深意和主题深度。文章写成议论文、散文、记叙文都比较好把握。 参考立意:(1)倾听历史的回声(2)倾听心灵的回声(3)倾听大自然的回声 相关素材: (1)当我还是小孩时,我就喜欢大声呼喊着,然后好奇而满心欢喜地侧着耳朵聆听那返程的无忧无虑的声音。倾听回声,对世事浅尝的心有了喜、怒、衰、乐时,我就会一个人在旷野傻傻地狂笑或是呐喊,而那回荡的声响,就成了与我共肩的分享和承担。 如果说,曾经把聆听的回声只是当作自己的声音,那么直到一次崭新的经历后,我终于欣喜地感悟到:回声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声响的复制,而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 (2)世事浮沉,倾听回声,何其迫切,倾听内心的声音,遵从内心的选择,才能无悔于短暂的人生。这并非叫人遵从内心的杂念,亦非教人盲目地随大流而是真正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独具个性的心声。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外界的人或物可能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此时,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摒弃杂念,与本真自我交谈,在为全人类幸福生活着想的前提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遵从内心的抉择,并坚定自己脚下之路,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人生定会有别样的精彩! (3)心灵的回声,那缓缓回荡的声音,震动着,在警示我们?生活是一道七色的彩虹,有鲜活的橙色,也有厚重的紫;有翡翠般的绿色,也有沉甸甸的靛;有金光闪闪的黄色,也有广阔无垠的海蓝。成功时不必骄傲,因为有陡峭岩石在后面;失败时不必气馁,因为有清澈溪流在眼前;失意时不必抱怨,因为有灿灿阳光在身边。多彩的生活有不同颜色的画笔点缀,不妨听一听心灵的答案。 (4)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都以不同的面目走在生活的边缘。为了世界的纷扰,为了遥远的追求,为了仅存的希望,每个人都忙碌地游走在时间的尖锋上,“滴答滴答……”,它悄悄流逝着,送走了日出,迎来了日落,像一位无声的导演,演绎了每场生命的旅行,而在这段平凡而深刻的旅程中,你是否打开过车窗,留意一下拂过的微风,让自己的心灵静下休息,倾听它的回声呢? (5)当外界的干扰使我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这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回声,然后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古今中外,坚守内心,取得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如果听从父母的安排他将会坐拥万贯家财,但他并没有被金钱和名利冲昏头脑,而是选择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回声。他选择了文学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名著,成为了文坛巨匠。比尔·盖茨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发现自己的才能在学校不能得到发展,于是,他倾听自己内心的回声,毅然放弃学业,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研究。后来,他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了家喻户晓的全球首富。我们敬仰的鲁迅先生本想学医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国人被耻笑为“东亚病夫”的命运。可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被国人精神的麻木所震惊。即便有强健的体魄,思想是麻木不仁的,强健有何用?他倾听自己内心的回声,决定弃医从文。从此,他用笔做武器,与黑暗的现实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他用文学做良药,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他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终于成为历史上耀眼的一颗恒星。 (6)倾听大自然的回声。在心情难过之际,冲破一切牢笼,站在岩谷之前,对着岩谷大叫一声,这时从山谷也传来回声。用心倾听,你会发现,原来,用什么样的心情面对,回声也会以一种同样的态度回复。倾听,是最好的选择,它可以让你化解心情的不悦,从而使心情豁然开朗,乐观面对一切,在任何时候也不会感到沮丧。那么,就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回声吧!用心领悟它所带来的美好! 行文结构:文章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倾听历史的回声”。主体部分先简略回顾屈辱的近代史,列举舟山守军将领葛云飞迎击英国的舰队的壮烈史实,引出下文百年以后,“一座座锈迹斑斑的大炮”表现出的民族精神,进而表达了历史对人们的鼓舞以及振奋。结尾扣题,升华主题“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高明的作家形象描写也是能揭示人物性格的。请阅读下面两段形象描写,说说描写的分别是哪位人物,揭示了什么性格。

(1)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第三回)

(2)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红楼梦》中节选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填空。

(1)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__________’(表字)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第三回)

(2)只见黛玉正在那里,宝玉便问他:“你住在那一处好?”黛玉正盘算这事,忽见宝玉一问,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合我的主意!我也要叫你去那里住!我就在__________(住处名)。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第二十三回)

(3)__________(人名)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你得空儿,好歹教给我做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第四十八回)

(4)“(宝玉)竟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毅一幅楷字写成,名曰《__________》(文名),前序后歌。又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于是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乃泣涕念曰……”(第七十八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熟悉的中国地图,目光追随、抚摸两条蜿蜒曲折的线,耳畔有淙淙的水声日夜不息,是的,它们就是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河流长江与黄河。它们有着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一样的(     )、厚重与宽广,在它们的岸边有我可爱的家园。

前段时间,朋友邀约一同去韩城看黄河。这条河由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源,一条小溪逶迤着逐渐浩荡,翻越千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来到   ①   ,进入它生命的又一个峡谷。此处两面大山,   ②   ,最窄处河宽不足四十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     )。传说大禹口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也指这里。我们的车子缓缓(     )在峡谷之中,但见两岸山石陡峭,山脊隐在冬日的雾霾里,稀薄处直插云霄。我打开车窗,感到刚刚还和煦的阳光   ③   。下车,但见一面高耸的山脚下、公路边,一湾滩涂被巨大的白色冰块(     ),有人在冰块上行走,孩子们在嬉戏,就在那冰块的中央,隐隐有一径细流而过。如果这湾滩涂,站在远处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处户外滑冰场,那条细流发现极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老    一泻千里    行进    覆盖

B.古老    一日千里    行进    遮盖

C.苍老    一泻千里    穿行    覆盖

D.苍老    一日千里    穿行    遮盖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湾滩涂,站在远处如果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处户外滑冰场,极难发现那条细流。

B.如果这湾滩涂,站在远处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处户外滑冰场,那条细流极难发现。

C.如果这湾滩涂,站在远处不细看,还以为是一户外滑冰场,极难发现那条细流。

D.这湾滩涂,站在远处如果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处户外滑冰场,那条细流极难发现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说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

(2)《阿房宫赋》中,杜牧分析了秦国灭亡的原因,指出假如国君懂得关心百姓,秦国就会得以延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在异族帝王庙前祭祀,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古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见真情,令人回味不已。

B.明明所思之人在远道,却还要采芙蓉送给对方,这是一种无奈中的寄托。

C.远道、长路,空间上的距离遥远更是增添了男女双方离居后的忧伤之深。

D.诗歌以乐景开篇,以忧伤终老收尾,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离乡不归的怨恨。

2.本诗抒情主人公是男是女,有不同认识。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