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阅读是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能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从广义看,阅读的对象可以不限于视觉材料,它可以是人、人生、社会、历史等。

对“阅读”,你有怎样的看法和体验?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

 

范文: 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我从小喜欢阅读。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无论到哪里我都会随身携带着一本书,总是能读得津津有味。因为我能在阅读中得到无尽的快乐。 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通过阅读,我知道了许许多多。通过阅读,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知道了很多从古至今有关中国的事件;我知道了世界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我现在身处在亚洲的土地上;我还知道了我们生活的星球叫地球,是个蔚蓝色的星球……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惊奇不已。 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可以去触摸、去感悟自然。来到一个幽静的林子,听!那远处的山涧正清脆地唱着歌,淙淙流淌;看!一根根竹子在随风舞着,一片片叶子抖啊抖,打着欢快的节拍。还有被风吹落的樱花,缓缓旋转着,构成一道最迷人的风景,有些妖艳,有些清丽,有些凄美,还有些绝望……它们浴血而生,却寓意着勤劳、美丽,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感受着这一切,我闭着眼,幸福着,自然填补了我心灵的空缺,这难道不是阅读给我带来的快乐吗? 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那过往的一幕幕又在我脑海里浮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我仿佛看到荆轲义无反顾地走向秦国,一路高歌,这般忠肝义胆有谁能敌?我又看到班婕妤昔日得到万般宠爱,如今只能如秋日的团扇一般被抛弃,悲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有那才女蔡文姬,纵然才情具备,却多次尝受骨肉亲情分割之痛,离别之苦;“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仿佛听到了李煜在亡国之后的伤感、回忆,这怎是一个“愁”字了得?……这一段段往事或凄或美,都使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这不正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么? 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阅读,使我的心田得到灌溉;书籍,为我的脊背插上双翼。我遨游在天地间,尽情领略历史与自然的风光。我飞过历史的群山,看到屈原站在滔滔江水前回望故国,眼里满是不舍、悲愤与依恋;我飞过历史的河流,我看见了因为秦二世的懦弱和奸臣赵高的狠毒,导致一个庞大的帝国在顷刻间土崩瓦解。我告诫自己,不要一意孤行,做人还是要以善良和勇敢为本。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我爱书,更爱阅读。所以,这份快乐,我享受着,珍惜着,喜爱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审题: 作文材料第一段提供了“阅读”的定义及特点。首先,给出“阅读”的定义,“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个“视觉材料”范围广泛,被看到的东西都可看作是视觉材料。其次,“阅读是主动的过程”强调阅读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和一般的“看”并不尽相同。再次,“阅读是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能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指出阅读是一种关乎思维、情感的精神活动。第二段中提供了阅读的对象“不限于视觉材料,它可以是人、人生、社会、历史等”,拓展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第三段的提示词中明确给定了“阅读”一词。 由此,本次作文的主题词为“阅读”,其它主题视为审题失误,可判为偏题离题。以“阅读”为主题的作文,涉及的内容和角度很多,但都应以“阅读”为核心来写,如果完全没有结合“阅读”写作或者以“阅读”为擦边球写套题作文的,得分不高于基准分。因文体不限,学生如果写记叙、抒情类散文,主要看情感真挚性(或多元性)、细节生动性和文句感染力等,如果写论述类文章,则主要看其对“阅读”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思辨和深刻,看论说是否有逻辑和力量等。 写作切入点:阅读。→写作思辨点:对“阅读”的理解和认识。→写作结合点: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如何看待“阅读”。→写作升华点:在“阅读”中,如何提升自我修养,成就美好人生。这四个点结合的越充分,文章层次越高。 此外还要注意必须关注学生写作的正能量和正面导向。 立意: 1.阅读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社会、历史等); 2.阅读是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思维的); 3.阅读能够陶冶情操(情感的); 4.阅读能够提升自我(精神的); 素材: 1.阅读,一个美好的字眼,它能让贫乏的人们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它能让沮丧的人们看见前进的希望。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我恰恰是汲取着这种营养品成长的。 我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妈妈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我家不但有专门的书房,沙发上,床头柜上的书更是触手可及。受她的影响,很小我便徜徉在书海中。书中人物起伏跌宕的命运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的道理也促使我思考自己的生活。书读久了,我便觉得书有两种作用。首先书是你的心灵导航仪。当你遇到难题时,只要想一想书里的道理,马上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一次,我因为看书入迷被困在教学楼里。当时,天快黑了,教学楼里空无一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哭了一会儿,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刚才看书时看到的一句话:“方法总比问题多。”我便冷静下来,大声呼喊:“有人吗?请给我开门。”可我的嗓子都喊哑了,也没有人听见。我想可能是传达室的师傅出门了吧。于是,我便不再喊了,静静地望着传达室门口。大约过了半小时吧,一个人影终于出现了------传达室的师傅回来了。我边大喊大叫,边使劲拍打楼门。师傅听见了,赶紧跑过来把我“解救”出去。回到家后,我仔细一想,是书籍帮助了我。读书可以使人内心变强大,读书的好处可真多啊! 2.余秋雨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作为青少年,我们正在阅读的黄金时期,让我们早一天捧起书本来吧。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3.271教育学生八大品质之一是阅读表达,养成阅读习惯,拓展阅读容量,虚心学会倾听,流畅表达思想。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节是我校四大学生节日之一,每学年举办一次,旨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同学们在书香中体验美好,共享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收获,激发阅读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点燃希望之光。我校通过海量阅读工程的实施,在全校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阅读之星评选、读书交流会等激发阅读兴趣,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全体师生沐浴在书香中,徜徉在书海里,整个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而从专家调查情况来看,阅读时间量为每天“半小时以内”、“半小时至1小时”占31.8 %,有10.6%的初中生阅读时间量为“1小时以上”。说明初中生的阅读量还是可观的,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阅读但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竟然有25.8%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阅读。说明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4.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阅读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国从2006年就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要实现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任落在你们肩上,需要每一个人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读书贵在坚持,读书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读书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浩瀚的书海中有很多的知识琼浆等待我们去汲取,大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宏。希望昆明知行中学的校园里书声朗朗,书香四溢。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品位;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吧,让我们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来丰富我们的人生,让好书陶冶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行文结构: 1.第一部分,开篇引出观点:我能在阅读中得到无尽的快乐。 2.第二部分,论述“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包含“通过阅读,我知道了许许多多”“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可以去触摸、去感悟自然”并引用“荆轲”“班婕妤”“蔡文姬”“李煜”“屈原”“秦二世”等人物事例。 3.第三部分,扣题: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我爱书,更爱阅读。所以,这份快乐,我享受着,珍惜着,喜爱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庄子《逍遥游》)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5)刑法不中,_______________。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先进》)

材料二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材料三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颜渊》)

1.年景饥荒,用度不足,哀公向有若寻求对策,有若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但是他却让后生们鸣鼓声讨自己的学生冉求,根据上述材料阐述孔子这样做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普天乐·其一

(元)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

(元)徐再思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1.两首元曲所写时令不同:第一首写的是______景,第二首写的是______景。

2.两首元曲抒情方式一致,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报任安书》)

(二)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黃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不虛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有删改)

1.以下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时俯仰    俯仰:应付,周旋 B.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剌谬:完全相反

C.夫《诗》《书》隐约者    隐约:言简义深 D.其文直,其事    核:核心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慎于接物    过梁、楚 B.用流俗人之言    予不得从行

C.乡党所笑    而迁太史令 D.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喟然而叹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回复老友任安的一封信。在信中,司马迁解释了自己为何无力完成任安所嘱托的推举贤才的任务并表明志向。

B.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隐忍苟活,奋发图强,着手记述从黄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写就史学巨著。

C.司马迁原本在黄河边上过着农耕放牧的生活,四处出游考察,观察儒风,学习礼节,遗憾的是未能参加天子的封禅大典,郁郁寡欢。

D.《报任安书》一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叙事简洁,情怀慷慨,字里行间融汇了司马迁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斑纹》(节选)

周晓枫

①著名的长腰,为了标明逶迤的长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装饰的头与尾。这是最简约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②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只因说出一个真相,蛇受到了上帝的惩罚。灾难不止于此,没有四肢,没有声带,没有听力,没有良好的视力……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蛇最感兴趣的食物是鸟,那些惟一能够来往天堂的飞翔使者。它伺机偷袭,洗劫巢穴,吞食幼鸟和蛋卵。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明亮的歌喉和绚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

鲑鱼被剖开的新鲜的肉。螺壳丰富变化的色彩和花纹。瓢虫排布的圆点。鹰隼翅翼上深浅交替的羽色。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瞩目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斑马的黑条和白道。老虎生动的皮毛。豹子让人晕昡的圆斑。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青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

④大型肉食动物往往闲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动物灵敏又胆怯,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一个有趣的差别:素食者的眼睛大多长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而肉食者的眼睛却往往处于同一个平面,像狮、虎、狼、豹。其实生物学上的解释非常简单:一个为了聚焦瞄准猎物,一个为了视野开阔便于及早发现天敌并在奔逃时选取路线。一头鹿的衰老是幸福的,意味着无数次的成功脱逃,意味着无数次另一头鹿作为替身去死——深水晶似的柔顺的眼睛逐渐闭合,缀满梅花图案的工艺的身体被自己的鲜血浸透。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岗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晩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面对迫近的死亡,鹿群之间既相互掩护又相互推托。世界旷大,它的栅栏由猎食者的目光围就。嗜血的胃总比啃草的牙享有更快和更愉快的消化。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

⑤斑纹,对称设计。老虎,斑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酝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随身佩带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螯针。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病变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母亲骄傲,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条痕——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密地衍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⑥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纹的。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是即将受孕的标记。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垄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磨砺出粗厚的老趼。镰刀的弧光闪过,庄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这就是丰收。而冬天,大地光秃禿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空气中隐形的设计者用透明手指在窗户上描绘出童话般美丽的冰花,我呵气,融化一角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印,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重新填满的脚印。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厚重落叶的大地上。然后是等待。冰雪融化,春天的斑纹将再次浮现,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环。

⑦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⑧中学地理课本向我展示由外太空拍摄到的卫星图片:藏蓝的深渊里,地球孤独地转动,布满褐色的古怪斑纹。这是人类偷偷登上神的瞭望台,模拟神的视角——我们谓之的广大世界,不过是神铺在桌面的一张地图。

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

1.简析文中画横线句的语言特点。

(1)鲑鱼被剖开的新鲜的肉。螺壳丰富变化的色彩和花纹。瓢虫排布的圆点。鹰隼翅翼上深浅交替的羽色。

(2)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

2.指出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试以第④段为例分析其艺术效果。

4.简析“斑纹”的多重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