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当代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受调查的青少年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民间文学中的人物知之甚少。这是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地位失落的一个缩影。
民间文学以口头讲述为主要媒介。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中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也变得新奇自由,可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往往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一地一风,一风一俗。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必然产生浓烈的乡土认同意识和文化皈依情结,在人们心中孕育出“有底色的乡愁”。民间文学的传承实现了民间社会对文化同源观念的认同,培育了中国人极其重要的乡土意识。从大的层面讲,中国的民间文学,无不反映着民族友好、政治大同、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都对孔子、屈原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思想品格高度认同;都有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群众,正是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均被外来的新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触的故事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奥特曼替代了葫芦娃,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长此以往,当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中的人物逐渐陌生以至淡忘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将如何在下一代人中传承?我们要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理解中国民间文学关于善良、勤劳、奉献、和睦、友爱、正义、协作等价值观的叙事模式,逐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从而实现让民间文学重回日常生活的目标。
比如,可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这些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既提供了新的文艺产品,又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国外的文艺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传统民间文学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尤其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有效嫁接起来,那样传统民间文学才能凭借新的载体重新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摘编自孙正因《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青少年尤为喜爱海外动漫形象,而对本土民间文学中的孟姜女、田螺姑娘等知之甚少。
B.口头讲述现场的失去、受众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都是传统民间文学衰落的原因。
C.民间故事是重要的童年记忆,它可能会产生乡土认同意识和文化皈依情结,孕育出“有底色的乡愁”。
D.我国各族群众用自己的方式接受和传承民间文学,实现了对文化同源观念和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发展现状、原因和意义,并提出了重拾民间文学的建议。
B.文章以儿童成长初期所接触的西方文本为事实依据,阐明了民间文学回归的重要性。
C.文章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权威性,让文章通俗易懂。
D.文章强调要还原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传承场景,让民间文学重新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的文学系统的挤压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地位失落的重要原因,所以拒绝外来文学也是重拾民间文学的有效出路。
B.日本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民间故事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要将它们引进中国。
C.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拔高人物形象,开发新产品,使之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
D.文中建议把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有效嫁接,近期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有益的尝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冬奥会申办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英文之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时,①____,其实二者并不相同。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意象的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所以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②____。但并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就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一般的规定性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境”要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有限的“象”,体现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因此,二者相较:意境的内涵要大于意象,③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___,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________。(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层次分明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B.层次分明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C.条分缕析 身体力行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D.条分缕析 事必躬亲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贵、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的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
(2)《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起兴,写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苏轼《赤壁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洞箫声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