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女孩与鼠
孙春平
小学在村东的坡岗上,学生只有四五十人,一到六年级,只占用了两间教室,一三五年级一间,二四六年级一间。我负责教一三五年级,教二四六年级的是位大姐,若不是为了照顾家里卧床的老人,估计她也早走了。我住村里,村主任说让年轻的女老师住村外,不放心。
我的教室里二十来个学生。我给一年级上课时,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便自习或写作业,要想不嘈杂,只能连哄带吓唬。有时我生气地一摔课本,说你们闹吧,我明天就回城里去!孩子们会立刻安静下来。望着那一双双可怜兮兮的眼睛,我又怎能忍心?
孩子们可哄可吓,耗子们却从不信这一套。大白天的,半尺多长的老鼠便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室里,甚至窜到讲台上去。我这人天生就怕鼠,一看见鼠游脚下,难免大惊失色。每到那时,教室里就闹腾起来,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胆大的男生则又是用扫帚打又是甩石块土疙瘩。为这事,我动员学生们把家里的猫抱来。可眼下乡村又有几家养猫呢?我曾找村主任,建议买鼠夹买鼠药,没想村主任摇头苦笑:“可不敢再试。你想想看,学生们都不大不小的,真要一眼没照应到,手脚被夹了,或者鼠药被孩子送进嘴巴,那事情可就大了。使不得,使不得呀!”我说:“那就用水泥将教室地面重铺一次。”村主任仍是苦笑:“钱呢?”
有一天放学时,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到最后,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
我大惊。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学习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我问:“你怎么打?”
小秋说:“反正我能打,你一看就知道了。但是,我要夜里打,天黑后我不敢一个人待在教室,老师能陪陪我吗?”
我说:“好,我陪你。但家长会让你夜里一个人出来吗?”
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听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唉,又一个留守儿童,且是自己独守。
那晚,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煮挂面,还为她卧了两个鸡蛋,返校前,小秋说:“我回趟家,总得带上打耗子的武器呀。”在村中路口,我再见小秋时,她仍是背着双肩书包,手上并没多出任何物件。我问:“武器带来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小秋仍是笑:“暗器不可轻易示人的,别急嘛。”
那夜,天空高悬着圆圆的月亮,教室里铺满了银辉。小秋拉我坐在暗处,掰碎一块饼子撒在脚下,示意我不许出声。果然,耗子出现了,是两只。我刚要提醒,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另一只则霎时没了踪影。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我去抓她放到课桌上的小物件看,小秋忙拨开我的手,说老师别动,脏死了。
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听说里面还灌了铅。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十打九中,不是亲眼所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呀。
那夜,小秋一共击毙五只老鼠。本来还可以击中更多,但夜半时分,第六只出现时,小秋却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硕长,却显疲惫,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
那夜,我和小秋同睡在我住处的土炕上。我问:“你怎么不跟你爸妈一起去外地呢?”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挣钱了。”我问:“那你怎么不跟你奶奶住在一起?”小秋说:“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我再问:“是谁教的你打秤砣呀?”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孙爷爷还说,梁山泊上有个好汉,叫没羽箭张清,专用这个办法制敌,老厉害了。老师,我打秤砣的事你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呀。”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二段写村小学的位置、学生和教师数量以及上课的状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小秋的出现做铺垫。
B.小说第三段写大白天,教室里出现大老鼠,我大惊失色,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这与下文小秋主动灭鼠的行为形成对比。
C.小说中写小秋“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咧嘴笑了”,既写出小秋为自己的身世悲伤,也表现出她一人生活的自由随性。
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视角,描写主人公小秋为老师打老鼠的故事,揭露了留守儿童的现实处境,给人以真实感。
2.小说中小秋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女孩与鼠”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做强主业的前提下,依托馆藏资源,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借助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国际展览展示交易活动、文物进出境展览和交流等平台,促进优秀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同旅游、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人才的培养和扶持。文化文物单位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企业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2016年5月11日)
材料二:
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及所占比重
201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 绝对额(亿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总计 | 42227 | 9.9 |
新闻信息服务 | 3744 | 29.4 |
内容创作生产 | 8820 | 11.9 |
创意设计服务 | 5143 | 15.1 |
文化传播渠道 | 4501 | 10.0 |
文化投资运营 | 349 | 3.5 |
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 663 | 0.2 |
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 | 7783 | 8.2 |
文化装备生产 | 3313 | 0.7 |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 | 7911 | 4.2 |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拓展利用”部分要求“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这显示了国家对文博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文创产品也充满了期待。在“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广泛的时代,博物馆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收集大众的行走路线、停留时间、喜好等大数据,以利于客观把握大众诉求,使文创产品开发做到有的放矢,“按需生产”,与之相对应,通过市场反馈的大数据也可以衡量和评价产品的开发是否成功。因此,博物馆应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及时收集相关设计、制作、销售的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对文创产品的开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据此调整思路和方向。
(摘编自李怡红《“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中国文物报》2018年10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的方式是多样的,但都是有前提的,不遵循前提的开发是不允许的。
B.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企业都要有所作为。
C.博物馆开展市场分析,应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大众诉求以及文创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的数据。
D.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保障了文化文物单位能够开发出满足群众期待并获得市场认可的文创产品。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来看,东部地区营业收入远远超过了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之和。
B.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均偏低,可能与这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有一定的关系。
C.2018年上半年,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文化装备生产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均未超过1%,这表明它们发展空间巨大。
D.201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显示,有四个行业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3.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当代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受调查的青少年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民间文学中的人物知之甚少。这是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地位失落的一个缩影。
民间文学以口头讲述为主要媒介。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中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也变得新奇自由,可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往往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一地一风,一风一俗。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必然产生浓烈的乡土认同意识和文化皈依情结,在人们心中孕育出“有底色的乡愁”。民间文学的传承实现了民间社会对文化同源观念的认同,培育了中国人极其重要的乡土意识。从大的层面讲,中国的民间文学,无不反映着民族友好、政治大同、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都对孔子、屈原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思想品格高度认同;都有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群众,正是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均被外来的新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触的故事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奥特曼替代了葫芦娃,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长此以往,当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中的人物逐渐陌生以至淡忘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将如何在下一代人中传承?我们要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理解中国民间文学关于善良、勤劳、奉献、和睦、友爱、正义、协作等价值观的叙事模式,逐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从而实现让民间文学重回日常生活的目标。
比如,可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这些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既提供了新的文艺产品,又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国外的文艺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传统民间文学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尤其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有效嫁接起来,那样传统民间文学才能凭借新的载体重新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摘编自孙正因《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青少年尤为喜爱海外动漫形象,而对本土民间文学中的孟姜女、田螺姑娘等知之甚少。
B.口头讲述现场的失去、受众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都是传统民间文学衰落的原因。
C.民间故事是重要的童年记忆,它可能会产生乡土认同意识和文化皈依情结,孕育出“有底色的乡愁”。
D.我国各族群众用自己的方式接受和传承民间文学,实现了对文化同源观念和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发展现状、原因和意义,并提出了重拾民间文学的建议。
B.文章以儿童成长初期所接触的西方文本为事实依据,阐明了民间文学回归的重要性。
C.文章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权威性,让文章通俗易懂。
D.文章强调要还原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传承场景,让民间文学重新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的文学系统的挤压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地位失落的重要原因,所以拒绝外来文学也是重拾民间文学的有效出路。
B.日本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民间故事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要将它们引进中国。
C.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拔高人物形象,开发新产品,使之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
D.文中建议把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有效嫁接,近期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有益的尝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冬奥会申办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英文之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时,①____,其实二者并不相同。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意象的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所以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②____。但并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就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一般的规定性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境”要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有限的“象”,体现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因此,二者相较:意境的内涵要大于意象,③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