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南朝刘勰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在西方,对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双意复言名词”以及“三义”词、“四义”词,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不过,对多义性的深入研究,却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符号学认为,许多理论问题都可以通过分析、研究表达这些理论所使用的语言符号,而得到解决或说明。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家理查兹的学生恩普逊,在1930年出版了一部书,书名叫《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它的主旨是说明,为什么对同一首诗的意义会有不同的理解。恩普逊找出七条原因,归纳为七种类型。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诗多义举例》的文章,就是用恩普逊的方法分析了四首中国旧诗。可惜朱先生对这个问题没有继续深入地研究,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没有重视,以致今天我们在这方面仍无进展。
②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诗歌艺术,自然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语义的研究。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
③诗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不同。词汇学中,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限,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而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
④另外,在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般说来,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当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由于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多义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学理论专著中就有所提及。
B.诗歌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研究诗歌艺术一定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语义的研究。
C.诗歌其实就是一种叫“复符号”的符号。“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其实就是诗歌所包含的意义。
D.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①段举例子,做阐释,论述了古今中外对文学作品的多义性问题都有所关注。
B.本文第②段,简单阐述了研究诗歌艺术离不开语言研究,也离不开语义研究的原因。
C.第③段在论述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围绕诗歌的多义性问题,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这二者的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早就用恩普逊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旧诗,因学术界对此不重视故到今天我们在诗歌的多义性研究方面仍毫无进展。
B.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只要有歧义,就形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C.“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对诗歌的误读。
D.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既能让人想象婀娜多姿的柳树,又能让人想到“小家碧玉”,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条短视频让一位在人行道上开心蹦垯的农民工大叔火了。视频中,带着黄色安全帽的中年大叔,在夜幕中的人行道上蹦蹦跳跳前行。这恍惚间给人一种穿越感:下班路上蹦跳的他,像极了小时候放学路上蹦蹦跳跳的我们。这条视频仅仅在发布4天时间之后,点赞已经超过30万次,评论数突破10万次。据报道,视频中的杨大叔今年57岁,在工地从事木工工作,被网友拍摄到蹦跶那一幕,并非偶然,也并非是他遇到什么开心的事儿,而是常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近日,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主任许勇带领团队,牵头组织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完成了新一代西瓜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和驯仳历史解析,首次系统揭示了西瓜果实品质性状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科研团队系统解析了野生西瓜到栽培西瓜的驯化历史,鉴定获得了果实大小、釆肉含糖量、苦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并首次解开了西瓜“甜蜜基因”驯化的秘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①______。内啡肽又称为安多芬,是一种大脑分泌的类吗啡激素,具有止痛、提神的作用、从功能上讲,内啡肽除了能够缓解疼痛,②______。所以,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③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所证明。汉唐盛世堪称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最为开放包容的时期。坚持开放包容、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正是促成汉唐盛世的重要因素。到了晚清,中国国力 ,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其主要原因,是 、闭关锁国造成了思想僵化、活力丧失、发展停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开放发展中,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靠中国人民的辛勤和汗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年来,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华章,对外开放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达到30%以上,已成为世界最大市场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推进 一泻千里 抱残守缺 功不可没
B.推动 一泻千里 固步自封 劳苦功高
C.推动 一落千丈 抱残守缺 劳苦功高
D.推进 一落千丈 固步自封 功不可没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行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D.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白己,也造福了世界。
B.中国对外开放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C.不仅中国对外开放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D.不仅中国对外开放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氓解释自己没有立即答应其求婚的原因。
(2)李白在《蜀道难》中,分别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夸饰山峰之高,衬托绝壁之险。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描述自己当年向老师请教时的情形,“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即使遭到呵斥,也“色愈恭,礼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