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心中所牵挂...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心中所牵挂的最后的几片常春藤叶,既是她不断凋零的生存愿望,也是她尚未完全放弃的最后一丝生命寄托;贝尔曼画出的那片常春藤叶是生命的杰作,它既是贝尔曼的生命绝唱,也是琼珊的生命序曲

B.史铁生,中国现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坚守心灵的高贵与生命的尊严,坚持创作,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C.《六国论》是一篇政论文,苏轼借六国贿赂秦国而终为秦所灭来劝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向西夏、辽求和。

D.杜牧,晚唐文学家,有《樊川文集》传世。与《阿房宫赋》一样,他的七绝诗《泊秦淮》也是借古讽今、切谏时弊之作。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识记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做好积累,边学习边归纳,不要临阵磨枪。相关的文体知识、作者、文章的主旨、典型的写作手法要一课一清,并及时复习,以免遗忘。 C项,《六国论》的作者是苏洵,而非苏轼。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从文言文特殊句式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戍卒叫,函谷举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独夫之心,日益骄 D.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当时诗人寓居于此,此诗为诗人在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而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 颌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 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 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