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进出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进博会在全球博览会中是以进口为主题的唯一的国家级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史上的一大创举。自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开始,举办日期为11月5日到10日,举办地为上海。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摘编自“百度百科”“”进博会”词条)
材料二:
第一二届进博会成果统计表
类别 | 参展国家、地区、组织(个) | 展位面积(万平方米) | 参展企业(家) | 交易采购成交金额(亿美元) | 境外采购商(人) | 新产品、新技术(件) | 配套活动(场) |
第一届 | 172 | 30 | 3617 | 578 | 3600 | 300 | 370 |
第二届 | 181 | 36 | 3893 | 711.3 | 7000 | 391 | 380 |
(摘自《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来看看。”该金句背后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消费品市场,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的引进政策,以及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让世界各国感受到进博会释放出的重磅利好。“进博朋友圈”越做越大,展位“一展难求”,现场更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有阿拉斯加的帝王蟹、挪威的三文鱼、南太平洋的大目金枪鱼,还有德国的服务机器人、荷兰的LED灯、英国的知名跑车。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积极进展。在进博会的推动下,“引进来”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买全球、惠全球”理念与“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一脉相承,擘画中国对外开放新蓝图,“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中国开放理念的重要体现,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
(摘自《进博会体现了大国责任、大国担当》)
材料四: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此次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的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
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历史潮流。当前,逆全球化思想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正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只有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我们才能共同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自《开放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
1.下列对“进博会”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目前的全球博览会中,进博会是以进口为主题的唯一的国家级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史上的一大创举。
B.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C.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进博会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了中国释放出的重磅利好。
D.在进博会的大力推动下,“买全球、惠全球”理念擘画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蓝图,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既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地发展,也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B.第二届进博会成果丰硕,和第一届进博会相比,交易采购成交金额增长了23%,高达711.3亿美元。
C.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消费品市场,世界各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切实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
D.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充分显现。
3.通过进博会,中国政府向世界宣示了哪些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两次提到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他说,“抗日战争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明天”。
②与西方古希腊文明起源相比,东方的中华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5000多年前中国从氏族社会走向文明社会,保留了旧有的氏族组织;国家建立在氏族、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权利与财产按照血缘亲疏分配。西周时期的敬天、孝祖、保民这些中华文明的理论基石,也是探索中国儒学来源的重要方面。古人称此为“天人之际”,即把握天道与人道这个主题,强调二者的协调和谐,突出“人”的地位、责任与社会化的特质。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人”作为理论探讨的中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首次系统地论述关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完善、人的道德、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等问题。儒学最早提出君子“人格”概念,后来演变为“国格”观念,以及提倡敬老、养老、救济孤独残疾等美德,这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些研究儒学的学者认为,对儒学的研究,可称之为“人学”。我个人也持此观点。
③就儒学来说,孔子首先强调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要有理想:此理想可称之为“道”。“道”的价值超过人的生命。当“道”与个人生命相冲突,君子应牺牲个人,以维护“道”之尊严,这就是孔子所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之所以有高尚理想,有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是因为人有道德,人能思考,人超越于其他动物。孔子用“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八个字加以理论概括。这就是孔子的“人学”思想,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理想,进而升华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④这种使命感在儒学思想体系中被称为“正气”“操守”。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君子要有“浩然之气”,这是集合了正义行为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它的推动下,君子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末期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称此为“德操”,他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总之,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标准就在于有没有德操:道德是第一位的。
⑤在孔子看来,人对理想的追求,人的道德情操是要靠后天学习,并加以培养。所以他特别关心教育。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孟子是“教育”一词的创造者,他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随着国家政权的统一,曾尝试整合地域文化,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书同文”,统一文字,采用小篆,得以实现。西汉王朝建立后,至汉武帝执政时期,地方分裂势力基本肃清,国家的统一称为重要的问题。统一要有理论支撑,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春秋公羊学,其中“大一统”思想符合国家民族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开始确立儒学在诸子学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当中国历史到东汉元帝时,即公元100年左右,儒学以“三纲五常”为主线,展示出国家意识形态的特质。这个时期的儒学已不完全同于春秋末期孔子关于儒学的论述。
(选自张岂之《中国儒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的“天人之际”就在于突出“人”的地位、责任与社会化的特质。
B.“儒学”可称之为“人学”,这是作者与有些儒学研究者都持有的看法。
C.在儒学思想体系中君子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被称为“正气”“操守”或“德操”。
D.汉武帝以后,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学已不完全同于孔子关于儒学的论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与古希腊文明的对比,突出中华文明独特的起源路径。
B.第③④段是承接关系,阐述了“理想”与“使命感”两个概念在儒学话语体系中的内涵。
C.文章主题部分环环相扣,第⑤段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明确指出其出路在于教育。
D.文章最后一段以汉代儒学为例,论述儒学的发展变化,其内涵依时代的需要而改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以“人”作为理论探讨的中心,儒学就有可能演化不出“国格”的观念。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诗句体现出了如家的历史使命感。
C.在儒学的评价体系中,有没有德操是把人与动物,君子与小人区分开来的首要标准。
D.“大一统”思想的产生是有其根源的,既有国家民族的需要,又有理论支撑的需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难忘的相遇。求学路上,遇见了给你人生启迪的良师;在生活中,遇到了相知的朋友;在事业上,遇见了赏识自己的伯乐……一个“遇”,千百年来,给了多少迥异的人生,也派生了多少传诵的故事。
请以“生命的遇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心中所牵挂的最后的几片常春藤叶,既是她不断凋零的生存愿望,也是她尚未完全放弃的最后一丝生命寄托;贝尔曼画出的那片常春藤叶是生命的杰作,它既是贝尔曼的生命绝唱,也是琼珊的生命序曲
B.史铁生,中国现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坚守心灵的高贵与生命的尊严,坚持创作,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C.《六国论》是一篇政论文,苏轼借六国贿赂秦国而终为秦所灭来劝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向西夏、辽求和。
D.杜牧,晚唐文学家,有《樊川文集》传世。与《阿房宫赋》一样,他的七绝诗《泊秦淮》也是借古讽今、切谏时弊之作。
下列各句中,从文言文特殊句式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戍卒叫,函谷举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