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心中有光,脚下生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面是某高校用车申请审批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用车申请审批流程图
下面是某校“校园之声”一篇广播稿的片段,请找出其中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并作修改。
高一新生入学后开展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这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内容涉及到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等各方面。为检测阅读效果,我校语文组正在举行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心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全校学生(尤其是文科强化班同学)拨冗相助,截至期终考试前一天收到的稿件达200篇之多,作品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媒体时代。深度调查报道成为稀缺内容。新媒体时代流行“浅阅读”,消息类的信息满天飞,传言、流言乃至谣言屡禁不绝,传统媒体陷入传播的沼泽地一-当传统媒体在次日依旧刊发昨日网络信息的时候,传统媒体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 ▲ 。但是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真相、真理乃至内幕需求对于人们一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潜在的巨大机遇。
但过去数年,(▲)为了使主流宣传跟上并适应新媒体的节奏步伐,媒介融合的步伐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人们会发现,很多机构的媒介融合,更多的是在传播技术和采编程序方面进行融合,而在更重要的领域,融合 ▲ 。近年来,传统媒体的深度调查报道进入低潮期,不少传统媒体砍掉新闻生产力的“重器”以自救,这如同上市公司为了短期账面好看而杀掉“现金牛”,本质是 ▲ ,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动力机制,加剧了传统媒体生存状况的 ▲ 。但是一个可喜的迹象已经出现。经历数年行业整体性的低徊之后,一些强势的传统媒体正在回归,而且选择了深度报道的突围路径。比如《扬子晚报》近年来重点打造了“紫牛”新闻,既利用了传统媒体的人才优势,又搭上了新媒体的东风,可谓是新日融合,道术兼济,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媒介融合的深度报道,在更高的层面,初心归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相、内幕乃至真理的需求对于人们一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潜在的巨大机遇。
B.真相、内幕乃至真理的需求对于人们一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巨大的潜在机遇。
C.人们对于真相、内幕乃至真理的需求--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巨大的潜在机遇。
D.人们对于真相、内幕乃至真理的需求一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潜在的巨大机遇。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如人们所目睹的那样,新媒体时代的兴起,伴随了传统媒体的衰落。
B.正如人们所目睹的这样,新媒体时代的兴起,伴随了传统媒体的衰落。
C.正如人们所目睹的那样,传统媒体的衰落,伴随了新媒体时代的兴起。
D.正如人们所目睹的这样,传统媒体的衰落,伴随了新媒体时代的兴起。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明日黄花 进退维谷 寅吃卯粮 江河日下
B.昨日黄花 进退维谷 杀鸡取卵 世风日下
C.明日黄花 举步维艰 杀鸡取卵 江河日下
D.昨日黄花 举步维艰 寅吃卯粮 世风日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远方的游子思念家人但又无法归家的感慨。
(2)韩宜在《师说》中揭示了士大夫之流在“年龄”、“道德、学间”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而耻学于师的缘由,这缘由是“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______”。而燕国虽然小却在最后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事咏菊
冯时行(注)
寒花冷艳为谁发,霜露泠冷只汝侵。
弱质向人如有托,清香绝世本无心。
会逢仙老收灵药,不用骚人费苦吟。
十载岂无陶靖节,东篱萧索待知音。
(注)冯时行,南宋诗人,为政有突出成就。因主张抗金触忤秦桧,受排挤冷落僻地十余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刻画了寒菊冷艳高洁孤独赢弱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不甘被遗弃的积极心态。
B.这首咏物诗,构思上运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诗中典故的运用也恰到好处。
C.诗歌描写了寒菊所处的恶劣环境,这是对诗人当时身处严酷的政治环境的艺术刻画。
D.诗中出现了仙老、灵药等宣传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