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父母宗族,皆为戮...

下列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若属皆且为所虏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本题中, B、C、D均为被动句,标志依次分别是“为”“见”“为所”。A项,“无礼于晋”是状语后置句,“对晋无礼”。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项是(    )

A.太子 B.群臣

C.稍稍宾客其父 D.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查看答案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鄙远    朝济夕设版焉 

②既东郑      又欲肆其西

A.“以”和“而”相同,两个“封”相同。

B.“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不同。

C.“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

D.“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由眼前秋景开始回忆往昔生活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到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著名的易水送别段落,通过荆轲出发后动作描写来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村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曾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凤之黑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天质”与“自”则突显了孤桐的自身努力。

B.颌联“凌霄”与“得地”相互配合,道出了孤桐立足深稳、虽虚心而不屈己的品格。

C.颈联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异曲同工,“阳骄”外部环境的介入,更胜一筹。

D.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不仅刻画出了树的形象,也折射出诗人的精神。

2.诗歌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犀首立五王

①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

②登对曰:“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

③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立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

④张丑曰:“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

⑤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因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并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

⑥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中山果绝齐而从赵、魏。

(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

(注)①犀首:即公孙衍,曾因佩五国相印而声名显赫。②句:公孙衍拥立五国国君为王,中山国君最后被推立。③田婴:齐威王之子,战国时齐国大臣。④句:中山国即使遭到比废除王号还大的祸患。⑤张丑:田婴属下。⑥负海:《战国策·齐策一》中“南有韩魏,负海之国也。”这里指齐国。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B.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C.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D.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登认为齐国与赵、魏两国攻打中山国,这无异于为赵、魏两国赶羊,对齐国没有什么好处。

B.在张登看来,齐王现在应该召见中山君,并允许他称王,中山君就会与赵、魏两国断交,并会与齐结交。

C.张丑认为,张登长期以来善于把一些小计谋进献给中山君,很难相信张登会给齐国带来好处。

D.田婴按张登所说的做了,但张登又去游说赵、魏两国,并且赵、魏两国也同意了张登的建议,最终中山与齐绝交。

3.对下列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死去之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一个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谦之词。

B.战国以前的帝王、君王称为“王”,其下封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秦汉以后改“王”为“皇帝”,而“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辑整理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辩论时的政治主张、历史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D.按照古代礼仪,君臣、宾主、长幼之间且各有尊次,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是宾客之礼中的最上位,可见项羽的自高自大。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4)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