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起始称谓,且延用至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起始称谓,且延用至今。时至今日,仍然看到其可以作为各种人物传记的通称,如人们习惯将成书的传记称作“某某传”。不过,如果从学科归属特别是从当代学术界关于“传记”概念存有争议的角度上看,古代的“传”和后来的“传记”以及“传记文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正如一些研究者对比中西方传记区别时指出的,“史传合一”是中国传记的特征,即“中国的史学是以人物传记为重心”,并且“把传记当历史来写”。可以说,“传”是中国古代史书特别是纪传体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人考察前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和参考依据,这一写作情况决定其只能属于历史学科的范畴。

与“传”相同,“传记”一词也是古已有之。但从其表示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文字或文章、文体的角度来看,“传记”已涉及史学和文学两个范畴,并具有体裁意义。赋予“传记”概念全新解读、充分展现“传记”现代特征以及“传记文学”一词的顺势出场,则是20世纪的事情了。胡适在1914年9月23日留美期间的日记中最早提出了“传记文学”的概念。后来他在一次讲演中仍以“传记文学”为题,并开宗明义地指出,传记文学是当时最为缺乏的一类文学样式。郁达夫曾分别于1933年、1935年发表了《传记文学》和《什么是传记文学》两篇文章,倡导“一种新的解放的传记文学出现”来代替“刻板的旧式的行传之类”。两位倡导者在提倡“传记文学”的过程中,明显受到西方传记写作经验的影响,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传记书写在走向现代阶段过程中汲取了域外文化资源,现代的传记和传记文学在本质、写法、目的上都与古代的“传”有所区别,应在考察其变化的基础上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重新界定。

“传记”和“传记文学”是有区别的,且随着当代传记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明显。王成军在《中西传记诗学研究》中结合传记的发展和中西传记区别的基础上指出,传记文学不妨定义为“艺术地叙写真实人物生命旅程的文学形式”。他进一步阐明,“传记”名称,是个种概念,而“传记文学”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体名称。也就是说,“传记”包括“传记文学”,“传记文学”隶属于“传记”,二者在泛指情况下可以通用;从严格意义上说,将“传记文学”称为“传记”没有任何问题,但将“传记”说成是“传记文学”则需要审慎地考察言说时的语境。

至此,“传记文学”在与“传”“传记”区别的过程中,终于显现出自己的特性:“传记文学”是传统的“传”和“传记”发展到现代的结果,融合了中西方传记写作的经验;“传记文学”以真实性为基础,同样需要经得起历史的、科学的检验,同时还因运用文学的手法而具备文学性、艺术性的特点;“传记文学”是历史和文学的有机结合,兼具历史和文学的特性决定其边界常常呈现难以固定的状态,需要以历史的眼光、具体个案具体分析;“传记文学”就创作本身而言,应当更倾向于文学,但这并不妨碍其在具体应用时有参考、借鉴之用,即含有文献史料的价值。

(摘自张立群《传记文学:“牵手”文学又“顾盼”历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是中国传记文学的惯用称谓,但从当代学术界关于“传记”概念存有争议的角度看,古代的“传”有别于后世的“传记”与“传记文学”。

B.“传记”一词在古代表示“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文字或文章、文体”,直到20世纪。才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解读,充分展现出现代特征。

C.胡适在其1914年留美期间的日记中率先提出了“传记文学”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传记文学是当时中国最为缺乏的一类文学样式。

D.王成军在结合传记的发展和中西传记区别的基础上,将“传记文学”定义为一种“艺术地叙写真实人物生命旅程的文学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古代的“传”有别于后来的“传记”以及“传记文学”为论证起点,逐层分析,最后总结出“传记文学”的特性。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对中西方传记进行区别,指出“史传合一”是中国传记的特征,“传”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C.文中引述了王成军在《中西传记诗学研究》中的说法,证明“传记”和“传记文学”是有区别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在剪裁上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全文阐释了传、传记、传记文学三个概念,而以分析传记文学的特点为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传记往往被当成历史来写,以《项羽本纪》为例,“鸿门宴”不仅展现了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而且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B.虽然“传”与“传记”均古已有之,但在学科归属上,前者只属于史学范畴,后者涉及史学和文学两个范畴,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C.“传记”与“传记文学”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二者范围大小不同,因此不可通用;具体使用哪个概念,应视言说时的具体语境而定。

D.“传记文学”是传统的“传”和“传记”发展到现代的结果,如果一篇传记将历史与文学有机结合,兼具历史和文学的特性,就一定是传记文学。

 

1.C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C项,“1914年留美期间的日记中……并进一步指出传记文学是当时中国最为缺乏的一类文学样式”,时间错误。原文说“后来他在一次讲演中仍以‘传记文学’为题,并开宗明义地指出,传记文学是当时最为缺乏的一类文学样式”。这是后来的事情。 故选C。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部分”曲解文意,对中西方传记进行对比区别的是“一些研究者”的观点,非文章的观点。文中说:正如一些研究者对比中西方传记区别时指出的,“史传合一”是中国传记的特征。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B项,“截然不同”说法有误,二者在学科归属方面均与史学范畴相关,并非全然不同; C项,“不可通用”理解错误。“传记文学”隶属于“传记”,二者在泛指情况下可以通用;即便从严格意义上说,将“传记文学”称为“传记”也没有问题; D项,“如果……就……”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说:需要以历史的眼光、具体个案具体分析。并非二者具备就一定是传记文学。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春该有怎样的模样?百年前,新青年为救亡图存振臂一呼。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代新人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今天,平均年龄30岁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筑梦太空;“80后”古钟表修复师亓昊楠,十多年来在故宫默默地和蒙尘的文物打交道;快递小哥雷海为在摘取中国诗词大会桂冠后,又立下了“看遍名山大川”的人生新目标。

这些都是青春的模样。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天地就是空间,①______,这是我们把握现实的两大坐标。西方人也常常说,人是在生死之间的一个旅客。旅行是有不同动机的,②_______。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教育的旅行。孔子去拜见老子,司马迁为了他的史学大业,就到各地去搜集材料,这些都是为了教育。还有一种旅行是政治旅行,是不得已的,③_________。唐朝时韩愈被贬到潮州,宋朝时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宗教的旅行也叫朝圣。你到罗马,到普陀山,到宗教圣地去,都要跋山涉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但网络     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     )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     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     。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孤芳自赏   水到渠成

B.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孤芳自赏   应运而生

C.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顾影自怜   水到渠成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顾影自怜   应运而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B.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D.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B.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C.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D.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动态地写出了大好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樊哙表现出游泳好爽,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他对刘邦所说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关键时刻不必计较细枝末节,要注重大的行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