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是生物圈中占统治地位的生物,能大规模地改变生物圈,使其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然而,________,必须依赖于生物圈提供一切生活资料。________,改造一旦超过限度就会破坏生物圈的动态平衡,造成严重后果。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从对生物圈能施加的影响而言,________,因此人类并不是生物圈的主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媒体曾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美国0.6小时,中国0.2小时。中国小学生每天仅有12分钟的家务劳动时间,少得可怜的数据告诉我们:如今的中小学生已经很少主动承担家务。久而久之,劳动教育在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中就会逐新被忽视和______。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成了当下的______问题,家庭劳动应该是劳动教育的首选,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第一道自我的门槛。孩子们的广阔未来,只有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由近及远,( )。如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然成为社会______。让孩子放开手脚、主动体验劳动之乐,教孩子学会合作、尽享劳动之美,______应成为今后家校共同努力的方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边缘化 棘手 趋势 不容置喙
B.隔离化 敏感 共识 不容置疑
C.隔离化 敏感 趋势 不容置喙
D.边缘化 棘手 共识 不容置疑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能一层层夯实成长的基石
B.生活的技能才能不断提高
C.成长的基石才能一层层夯实
D.人生的基础才能一步步夯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B.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橙。
C.这些生活技能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尽管都很琐碎。
D.这些生活技能能帮助孩子们第一道跨越锻炼自我的门槛,尽管都很琐碎。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别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酒忆贺监①二首(其二)
李白
狂客归四明②,山阴③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注]①贺监:贺知章。贺知章曾官至秘书外监,晚年自号“四明狂客”。②四明:古时浙江宁波府的别称,因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③山阴:今浙江杭州,古属宁波府,是贺知章的故乡。④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天宝三年,贺知章患病,上疏请求还乡做道士,皇上答应了他,并赐予镜湖一角。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一“狂”字突出了贺知章旷达不羁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贺知章的敬仰之情。
B.前两句交代贺知章回乡的情景。前句写他回到故乡,是实写;后句写作者迎接他,是虚写。
C.“空有荷花生”中的“空”字与王勃诗句“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不事雕琢,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感却真挚饱满,令人动容。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①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节选自《左传》)
[注]①孟明:秦国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字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字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②文赢: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嫡母。
1.用“/”给文中面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侯、伯、子、男,是白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B.寡君:寡,古代君王的谦称。寡君在此处是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称。
C.崤,崤山,古代地名,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司马迁《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左传》都有继承和发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以秦国老臣蹇叔谏阻、哭师、哭子为线索,复以秦穆公拒谏、诅咒相间其中,情节曲折多变,行文起伏跌宕,叙述有条不紊。
B.第二段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塑造了弦高爱国、机警的形象,照应了蹇叔“远主备之”“郑必知之”的论断,为秦国战败做了铺垫。
C.秦穆公听信杞子谗言,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劳师以袭远”,导致失败,这种结果早在蹇叔的预料之中。
D.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着重写论战,凸显矛盾,揭示“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的规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原城
黄原城四周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黄原河上建有二桥,连接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叫老桥,桥面相当狭窄。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东关大桥头也是传统的出卖劳动力的市场。
当孙少平背着自己的破烂行李,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便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
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到东关大桥头的时候,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许多衣衫不整或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像他一样可怜的行李……少平知道,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便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到来,和这些同行比起来,他除过皮肤还不算粗糙外,穿戴和行李没有什么异样。
天色暗下来,街上桥上的路灯亮了,大桥头的人群稀疏起来。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边上,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这个城市。今天是没有希望了!那么,再返回双水村吗?——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他想,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他晚上到什么地方住呢?他不愿意这么一副样子去找他的朋友,又舍不得住旅社。他走到桥中央,望着满河流泻的灯火,心乱如麻。他突然想起,父亲曾告诉过他,黄原城有他一个亲戚,住在北关的阳沟,有事可以去找他。要不要去找这位远亲呢?少平想,人生路不熟,得边走边打听,赶天明都不一定能找到……这时,他突然想起上回来黄原讲故事时认识的那位半生不熟的朋友贾冰,于是辗转找到了他家。
在贾冰家中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决定去阳沟了,带着贾冰送他的《牛虻》,少平边走边问,总算找到了他的亲戚——马顺。
马顺两口子刚起床。当少平说明他是谁的时候,没见过面的远门舅舅和妗子((注)妗子:某些地方称舅母。)勉强承认了他这个外甥。
“你怎么赤手空拳跑出来了?”
“我的行李在另外一个地方放着,我想……”
少平话还没有说完,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说:“还不快去担水!”
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
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
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了下来。他舅对他说&我一下子想起来了,我们大队书记家正在箍窑,我引你去一下,看他们要不要。你会什么?”
“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
“噢……我记得前两年老家谁来说过,你不是在村里教书吗?小工活都是背石头,你能撑架住?”
“你不要给人家说我教过书……”
“那好吧,咱现在就走。”
少平以一块五的价格获得了他的“工作”,解决了最迫切的住宿问题,他内心洋溢着欢乐。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从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坡道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两只手也肿胀起来,但庆幸的是,他没有被主家打发——他闯过了第一关!
晚上,他脊背疼得只能趴着睡,突然感觉有人在轻轻摇晃他的头。
他在睡眼朦胧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老婆轻声问他。
“我……一直在家劳动。”少平吞吞吐吐地说。
书记的老婆摇摇头。
少平知道瞒不过这位夜访的女主人了,“我原来在村里教书……”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有言传。后来她叹了一口气,离开了。
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钻炮眼。半月以后,孙少平适应了他的新生活。
黄土高原第一场连绵的春雨来临了。雨天不能出工,少平睡足后,到街上买一身外衣——他的衣服已经快不能见人了。当他从街上回到那个敞口子窑后,便把被子旁的包打开,将新买的衣服放进去。这时候,他才发现了包里装着的《牛虻》——半月来,他已经忘了这本书,甚至忘了他自己是个识字人呢!好,雨天不出工,他现在正好能看这本书了。
他内心立刻感到一种颤栗般的激动!
他很快倒在自己的一堆烂被子里,匆忙地打开了那本书,竟忍不住念出了声:“亚瑟坐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
(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刻画了社会变革时期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有的着墨不多,却形象生动,如东关桥头的劳动大军,夜访的书记老婆。
B.开篇的环境描写为孙少平出场做了铺垫;写天色暗下来,则引出孙少平找住宿、投奔亲戚的情节,对推动小说情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C.小说善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第二段“恍惚”“愕然”两个词,第三段的心理描写,准确刻画了孙少平刚到黄原城时的震惊、迷茫的状态。
D.小说注意立体地刻画人物,写孙少平不愿意回到双水村、不愿意找朋友,表现他的自尊-不要舅舅说自己教过书,则表现他不愿触及内心伤痛的自卑。
2.请结合孙少平找工作的经历,简要分析小说通过对各种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平凡的世界”人们怎样的特点?
3.小说以少平“竟忍不住念出了声,亚瑟坐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结尾,这样写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