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狭小封闭的岛国,使日本人善...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狭小封闭的岛国,使日本人善于在小范围内行动、在细节上用功。英国也是岛国,但大陆意识全球视野极强,扩张为殖民帝国,使英语普及为世界语言。而日本人接触大陆文化后,将岛国狭小的自卑,渐渐转化为自信。我们可从民间传说故事中得到印证。如《一寸法师》中的一寸法师,生来还没手指大,却战胜了巨魔,表现出“小的就是强的”这样一种心理暗示。《竹取物语》中,比拇指还要小的辉夜姬却长成无双美女,体现出“小即是美”的理念。

 

关键信息:①日本是狭小岛国②日本人善于经营细小处;③日本民间文学(或“民间传说故事”)体现小即是强、小即是美的文化自信(“文化理念”“自信心理”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分析可知,该语段共4句话,围绕的话题对象是“日本”。第1句可以概括出“日本是狭小岛国,日本人善于经营细小处”;第2、3句是一个层次,由英国引出日本,强调“日本人的文化自信”;第4句举例论证“小即是强、小即是美的文化自信”。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任选下面情境中的一种,把“人生如水”扩展成一段形象丰满、意境优美的话,使得前后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情境一:人生如水,___________。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挽狂澜的魄力,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是一种拼搏到底的耐力。

情境二:人生如水,___________。这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活力,是一种温暖柔和的魅力,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忍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他有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_________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与表现。但“全”和“粹”是______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似乎就不应“拔萃”,(    )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______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所正确______的那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类比            相互冲突         浪漫主义        提出

B. 运用            相互冲突         形式主义        指出

C. 运用            相反相成         浪漫主义        指出

D. 类比            相反相成         形式主义        提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矛盾之中,很难又全又粹。 B. 又全又粹,那就必然陷入矛盾之中了。

C. 矛盾之中,哪能做到又全又粹呢? D. 又全又粹,这不矛盾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B.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的表现,完成艺术的美。

C.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形成艺术的表现。

D.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用自然美景和险恶现实对比,反衬出物是人非的憾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1)蓟中:指蓟城,在今河北大兴西南。(2)翻:同“反”,反叛。(3)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4)诸将:指安禄山等人。(5)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的“萧条”荒凉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C.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

D.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

2.全诗最后一联写到“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作者“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