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名民营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现象:自己刚创业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名民营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现象: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制度也没有,但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奉献成为一种情怀;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奉献的情怀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

情怀与制度,哪一个更重要呢?这名企业家产生了困惑。为解决这名企业家的困惑,理智中学拟举行一场辩论塞。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辩手,请你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正方四辩总结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四辩总结陈词”中选择一种,并以此为副标题,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制度比情怀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更重要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领导、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从古至今,在国家治理的问题上,一直都有一种争论,那就是:是法治好还是德治好?它们的作用往往是这样的,如果实行法治,一个百万富翁尽管他不热衷公益事业,但法律规定国家可以向他征收一些税费,由国家安排使用;如果实行德治,他不热衷公益事业,他不愿意伸出援手,除了谴责,我们不能再对他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法治好还是德治好? 举这个例子,是想表达我方立场,制度与情怀,就好比法治与德治,谁更重要?我方观点是,制度比情怀更重要。理由如下。 第一,因为制度比情怀更有“稳定性”,有利于保障企业的日常运作。制度是用来规范约束个人行为的一些规则规范条例条规。一个企业,只有人人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才能保障企业的日常运作,才能保障员工的办事效率。而情怀则缺乏约束力,不能如制度那样从外在对人进行约束,只能靠个人的自律性。而人天生有“情绪”有“惰性”,靠自律十分不可靠。 第二,因为制度比情怀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各方利益。一个企业,在发展之初,三五成员,的确需要每个人的奉献情怀,当公司发展壮大,具有规模以后,制度便一定要配套完善了,因为“无规则无以成方圆”。规模大了,部门多了,需要员工也多了;员工多了,背景复杂了,想法多了,此时,公司的发展问题更复杂,试想,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今天上司徇私枉法,明天员工迟到早退;今天你推诿责任,明天我偷懒怠工,那么公司的利益哪里有保障?公司又何来“凝聚力”? 第三,因为制度比情怀更有“执行力”,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发展壮大。春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曾说过“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一个国家的兴旺和长久,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治理水平,而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则集中体现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能力上。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公司就会如风筝断了线、就会像大江大河堤岸溃决,走向未知走向深渊。张瑞敏接受海尔后颁布了著名的“十三条”,马云退休时说 “今天不是马云的退休,而是一个制度传承的开始。今天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个制度的成功。”所以,公司如果只讲情怀,没有制度的保障,依靠人情是难于走远走好的。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情怀与制度比较起来,制度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我的陈词完毕,谢谢!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所给材料讲述了一个现象:什么制度也没有时,奉献成为一种情怀;制度完善了,奉献的情怀也消失了。题目要求假如考生是其中的一个辩手,从所给几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辩论稿。题目看似繁杂,其实很简单,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社会经验,发表对“制度”与“情怀”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并注意副标题的格式。考生可以论证制度的重要性,也可以论证情怀的重要性。分析论证时,观点一定要明确。 立意: 1.制度比情怀更重要 2.情怀是一种大境界 3.制度与情怀缺一不可 4.情怀比制度更有凝聚力 素材: 1.孙武研习兵法很多年了,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兵法十三篇,进献给吴王看,以求吴王赏识自己。吴王看了孙武的兵法,很高兴。但又怕孙武实际能力不行,就想考考孙武。吴王阖闾叫来了后宫的宫女,分成两个队,分别有吴王的两个宠爱的美姬担任队长。叫孙武去训练这些女人。这分明是在为难孙武。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他问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后背和左右手吧?向前,就是目视前方;向左,视左手;向右,视右手;向后,视后背。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安排就绪,孙膑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军法,要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接替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吴王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便托辞不来,孙膑武便亲见阖闾。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 2.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自己的一块地皮和20本古书。赠给当地的一所学院。哈佛大学一直把牧师的这批书籍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大火发生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灾难过后,这本书成了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情况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谢,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对此,很多人表示用规则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让校规看守哈佛”的理念,也许是哈佛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却创造无限辉煌而享誉全球的原因之一。 3.在一次世乒赛上,瑞典选手瓦尔德内尔与我国选手的一场精彩比赛,那是一场极重要的赛事,关系着两位运动员能否顺利闯入决赛,所以打得特别卖力。选手的连贯对接、锐利扣杀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却是那位瑞典选手,渴望登上世界乒坛宝座的一个职业国家队员,在关键时刻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使我看到的任何比赛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在比赛的收尾阶段,双方依然打得难解难分,比分各不相让,对方每一记失误都会给自己带来一分胜算,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扣杀都会给胜利加上砝码。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我国选手在一次回防中,将球匆忙打向对面,如电光火石般落在桌沿外,因为动作太急骤了,在经历了短暂的寂静之后,赛场上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位瑞典选手因我国选手的失误而赢得了比赛。然而,在喧闹沸腾的赛场上,大家看到了一个孤零零但执着的手势高举着,原来是瑞典选手在向裁判和观众示意:我国选手打的是擦边球,后者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大家在明了事情的真相后,既对这位瑞典选手没有赢得比赛而感到惋惜,更以热烈的掌声回报他的坦荡和率真的人性。赛后,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举起那个手势的时候,他说:“规则,让我别无选择!” 4.作为一部向清华大学校庆献礼的影片,《无问西东》不仅表达了对百年学府的礼赞,更向大学精神、时代精神致敬,更表达了那一代人特有的情怀。该片所展现的几段历史中的人物均有代表意义,无论是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还是科技高速迅猛发展的当下,主人公身上都承载并延伸着中国知识分子弥足珍贵的高贵品质与家国情怀。这种品质与情怀,是为保卫赖以生存的土地可以奉献生命的深沉厚爱,是为国富民强、民众幸福的理想不惜牺牲小我的自我放逐,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密码。在这种情怀感召下,影片中的吴岭澜选择了弃理从文,终身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道授业解惑;沈光耀选择了正义担当,血洒疆场,为国捐躯;陈鹏选择了善良,为受到伤害的王敏佳托底;张果果选择了同情,为四胞胎慷慨解囊,奔走呼号。他们选择了内心的真实、善良、正义和同情,无问西东,无私无畏,勇往直前,以的青春年华成就了一段段永不褪色的人生传奇。只问情怀,无问西东,人生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无论历史如何跌宕起伏,坚守正义、真实、无畏和同情,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结构层次: 作为一篇辩论稿,《制度比情怀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更重要》条理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先以德治与法治的事例,得出法治比德治更重要,进而作者表明文章的观点:制度比情怀更重要。然后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三个方面证明观点。在三个并列的段落里,文章取譬设喻,引用名言,逐层进行分析论证,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突出,紧紧围绕中心来展开论证,逻辑流畅,结构清晰,是一篇优秀的辩论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狭小封闭的岛国,使日本人善于在小范围内行动、在细节上用功。英国也是岛国,但大陆意识全球视野极强,扩张为殖民帝国,使英语普及为世界语言。而日本人接触大陆文化后,将岛国狭小的自卑,渐渐转化为自信。我们可从民间传说故事中得到印证。如《一寸法师》中的一寸法师,生来还没手指大,却战胜了巨魔,表现出“小的就是强的”这样一种心理暗示。《竹取物语》中,比拇指还要小的辉夜姬却长成无双美女,体现出“小即是美”的理念。

 

查看答案

请任选下面情境中的一种,把“人生如水”扩展成一段形象丰满、意境优美的话,使得前后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情境一:人生如水,___________。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挽狂澜的魄力,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是一种拼搏到底的耐力。

情境二:人生如水,___________。这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活力,是一种温暖柔和的魅力,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忍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他有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_________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与表现。但“全”和“粹”是______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似乎就不应“拔萃”,(    )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______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所正确______的那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类比            相互冲突         浪漫主义        提出

B. 运用            相互冲突         形式主义        指出

C. 运用            相反相成         浪漫主义        指出

D. 类比            相反相成         形式主义        提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矛盾之中,很难又全又粹。 B. 又全又粹,那就必然陷入矛盾之中了。

C. 矛盾之中,哪能做到又全又粹呢? D. 又全又粹,这不矛盾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B.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的表现,完成艺术的美。

C.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形成艺术的表现。

D.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用自然美景和险恶现实对比,反衬出物是人非的憾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1)蓟中:指蓟城,在今河北大兴西南。(2)翻:同“反”,反叛。(3)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4)诸将:指安禄山等人。(5)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的“萧条”荒凉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C.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

D.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

2.全诗最后一联写到“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作者“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