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①去年和“萝卜花”一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①去年和“萝卜花”一块上那个工时,他曾装得一个字也不识。现在他又装成了一个文盲。

②孙少平已经适应了这个底层社会的生活。尽管他有香皂和牙具,也不拿出;不洗脸,不洗脚,更不要说刷牙了;吃饭和别人一样,端着老碗往地上一蹲,有声有响地往嘴里扒拉;说话是粗鲁的;走路拱着腰,手背抄起或筒在袖口里;两条腿故意弄成罗圈形。没有人看出他是个识字人,并且还当过“先生”呢!

③少平看起来成了一个地道的、外出谋生的庄稼人,但有一点他却没能做到,就是在晚上睡觉时常常失眠。如果大伙知道有一个人晚上睡不着觉,就像对一个不吃肥肉的人一样会感到不可思议。是的,劳筋损骨熬苦一天以后,孙少平也常常难以入眠,而且在静静的夜晚,一躺进黑暗中,他的思绪反而更活跃了。有时候他也想一些具体的事,但大多数情况下思想是漫无边际的,像没有河床的洪水在泛滥;又像五光十色的光环交叉重叠在一起。

④清明之前,天气转暖,大地差不多完全解冻。工地上,宿舍楼起了第一层;楼板安好后,开始砌第二层的屋墙。少平的工作是把浇过水的湿砖用手一块块往二层上扔,这无疑是小工行里最苦的活;可是他应该干这活,因为他拿的是这一行的“高工资”。

⑤工程大忙以后,胡永州陆续从东关大桥头又招回一些工匠;同时也打发走了几个干活不行的人。人手一多,一老一小两个做饭的就应付不过来。那个老汉还兼管采买,大筐的土豆和白菜,五十斤一袋的面粉,老汉一个人拿不动。胡永州突然决定由少平帮助老汉出去采买东西。少平就象被“提拔”了一样高兴。他现在每天只在工地上干半天活,另外半天就和做饭的老汉一块到街上去采买东西。

⑥活路稍微一轻松,他突然渴望能看点什么书——算一算,他又很长时间没见书的面了。

⑦正月里返回黄原到现在,他也没有去找田晓霞借书,因为他一直装个文盲,借回来书也没办法看。正因为他是个只会卖力气的“文盲”,包工头才信任他,让他去干采购工作。要是胡永州知道他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又在他这里清闲得看起了书,说不定马上会把他打发走。

⑧但读书的愿望一下子变得如此强烈,他思谋:能不能找个办法既能读书又不让人发现呢?

⑨只有一个途径较为可靠,那就是他晩上能单独睡在一个地方。主意终于有了。他准备和胡永州说一说,让包工头同意自己住在刚盖起的那一层楼房里。胡永州并不反对他挪地方住——只要你小子不怕冷,就是愿意住在野场地里和我胡永州也不相干!搬到没门窗的楼房后,他在外出采购东西的时候,捎带着给自己买了一些蜡烛。

⑩条件一具备,他就打算到晓霞那里去借几本书回来。过罢清明节,少平在一个星期六的傍晩,破例拿出牙具和香皂,偷偷到小南河里洗刷了一番,又换上自己的那身“礼服”,就精神满满地去地委找田晓霞。晓霞给他找了一本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她告诉他,这是她很喜欢的一本书,是前几年内部发行的;父亲买回来后,她看完就偷偷地占为己有了。

⑪回到“新居”,他点亮蜡烛,就躺在墙角麦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开始读这本小说。周围一片寂静,人们都已经沉沉地入睡了。带着凉意的晩风从洞开的窗户中吹进来,摇曳着豆粒般的烛光。孙少平一开始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那个被父母抛弃的小男孩的忧伤的童年,那个善良而屡遭厄运的莫蒙爷爷,那个凶残丑恶而又冥顽不化的阿洛斯古尔,以及美丽的长鹿母和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吉尔吉斯人的生活……这一切都使他的心剧烈地颤动着。当最后那孩子一颗晶莹的心被现实中的丑恶所摧毁,像鱼一样永远地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之后,泪水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他用哽咽的音调喃喃地念完了作者在最后所说的那些沉痛而感人肺腑的话……这时,天已经微微地亮出了白色。他吹灭蜡烛,出了这个没安门窗的房子。

1.为什么平时不洗脸、不洗脚、不刷牙的孙少平在去地委找田晓霞之前,先偷偷到小南河里洗刷了一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文中划线的句子,可否删去?为什么?

3.细读本文,请结合文本分析孙少平这一形象。

4.小说的结尾详细地描写了孙少平阅读的过程,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①孙少平不洗脸、不洗脚、不刷牙是为了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地道的、外出谋生的庄稼人以适应环境,人乡随俗。为了便于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②田晓霞是他的知己在她面前孙少平无须假装,他要以真实的形象出现在知己的面前,所以见她之前先偷偷到小南河里洗刷了一番。 2.不能。①情节上,交代书本的来历,表明书本来之不易,暗示了时代特点;②内容上,交代晓霞对书的喜欢,与下文孙少平的喜欢,一脉相通,表明两个人共同的志趣与爱好;③效果上,略写晓霞为下文详写孙少平的深夜苦读作了铺垫。 3.①孙少平是一个生活处境艰难但积极进取,坚持追求梦想的赤子青年;②他放低姿态,装成文盲,和社会底层人物打成一片,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也重视对生活的体验;③他严格要求自己,粗活重活全部能干,由此而深得工头信任,这些经历也让他变得强大和坚定;④他重压之下仍有着精神世界的追求,劳动的深夜仍贪婪读书。 4.①用排比的手法,描述《白轮船》内容,表现孙少平读得认真,突出了他身处艰难的生活处境中对新知识的渴望,对文学世界的向往;②用神态描写(或细节、心理描写),突显了孙少平丰富的内心世界,一方面是他被文学作品感动,另一方面文学故事也启发了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有了更深的理解;③这段描写也凸显了小说的主旨,让我们看到在孙少平这个平凡少年身上那种难得的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命运的悲悯情怀,对生活的思考和热爱;④通过对农村工地寂静夜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孙少平夜深人静挑灯读书时的认真和愉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分析情节的作用。答题前先整体理解文本的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领会小说要表达的主旨。然后结合问题确定答题区间,有针对性地分析。本题要求分析平时不洗脸、不洗脚、不刷牙的孙少平在去地委找田晓霞之前为什么要把自己收拾得那么干净。文中说孙少平平时故意邋遢是为了掩饰自己学生出身并且当过“先生”的情况,这样他在大家眼里就和他们一样,是个“文盲”,入乡随俗,就不会受到排挤,老板就会信任他,就不会打发他走,他就能继续在这里工作,拿到“高工资”。他之所以在田晓霞面前保持干净整洁的形象,是因为,田晓霞知道他真实的样子,他一向是干净整洁的,她是自己的知已,好朋友,在她面前不必装“文盲”,因此他见田晓霞前要把自己收拾干净。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中句子的作用,从理解句子的内容,分析其对表现环境特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几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句子对表现主旨的作用角度分析。本题要求回答划线句能否删去。其实是考这句话的作用。考生回答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阐述理解。从不能删去的角度分析,划线的句子是“她告诉他,这是她很喜欢的一本书,是前几年内部发行的;父亲买回来后,她看完就偷偷地占为己有了”。从这句话本身表现的内容上分析,这句话交代了田晓霞爱读书,尤其是对这本书的偏爱,也表明两人都喜爱看书。从情节上分析,前文写孙少平专门去找田晓霞借书,这句划线的句子就表明这本书得来很不容易,既暗示了当时所处时代的特点,禁书,禁某些思想。同时,这句话又为下文写孙少平夜读做铺垫,他借了书回去跟老板找了一间没完全建好的房,在深夜里炳烛夜读,一直读到天亮。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可以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本题要求分析孙少平这一形象。孙少平家境极度贫困,但他又不甘心被贫困打败,他不甘心安于现状,所以他想办法到工地上做苦力赚钱,坚持追求梦想。他去工地上干活,能吃苦,又能入乡随俗,他假装自己邋遢,装不识字,这样就能和那些人打成一片,就能赢得老板的信任。同时他要求自己什么活都能干,不挑活,做什么都如努力做好,他也因此为自己赢得相对轻松工作的机会,这种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强大。他虽然工作很辛苦,还要装作“文盲”,但内心从没放弃过精神的追求,他仍坚守精神世界的丰盈和强大,因此仍想尽办法向同学借书,深夜苦读,不以为苦。 4.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的结尾详细地描写了孙少平阅读的过程的好处。“那个被父母抛弃的小男孩的忧伤的童年,那个善良而屡遭厄运的莫蒙爷爷,那个凶残丑恶而又冥顽不化的阿洛斯古尔,以及美丽的长鹿母和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吉尔吉斯人的生活”,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孙少平读书时的专注和投入,表明他被这本书吸引了,对书中所描述的文学世界的极大兴趣。“这一切都使他的心剧烈地颤动着”“泪水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他用哽咽的音调喃喃地念完了作者在最后所说的那些沉痛而感人肺腑的话…”,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孙少平读了小说后内心的感动,也说明他内心世界很丰富,很细腻,通过阅读小说,他对生活理解得更深刻了。“。周围一片寂静,人们都已经沉沉地入睡了。带着凉意的晩风从洞开的窗户中吹进来,摇曳着豆粒般的烛光。孙少平一开始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结尾描写了农村工地寂静夜晩环境,能表现出孙少平在这个夜晚认真读书的状态和愉悦的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淳煕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已62岁了,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这首七言律诗,与诗人一贯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感情。

 

查看答案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

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蜀相》中以幽静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把下列课文中划线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查看答案

    (一)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薄,晩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二)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密时年数岁,烝烝之性,遂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表薄    祚:福分 B.寻蒙国恩,臣洗马    除:任命官职

C.名节    矜:怜惜 D.臣微志    听:准许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烝烝之性,遂成疾

B.州司临门,急星火    因击沛公坐,杀之。

C.报养刘日短也    举天下豪杰

D.刘氏有疾,涕泣侧息    然诸侯之地有限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4.下列对《陈情表》一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的实情,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B.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都由于“刘病日笃”而有着“报国恩”和“徇私情”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线。

C.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D.文中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征召责怪的不满情绪和对祖母刘的孝情,三种感情并重,感人至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批评

蔡清德

近些年书法创作欣欣向荣,然而书法界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一些所谓的“书法家”为博眼球,打着“创新”的旗号,歪曲、篡改传统书艺,雅俗不辨、美丑不分;再有就是,书法界炒作之风一度盛行,功利主义滋生,浮躁情绪蔓延。出现这些乱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书法批评的缺失与缺位。

当前,专业的书法批评者凤毛麟角,具有学术批判性与影响力的批评文章亦所见有限,书法批评陷入了困境,虽欲振而不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书法批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批评?

批评之难,难在何处?概言之,当今书法批评陷入了“人情批评、圈子批评、马屁批评、红包批评”等诸多困境而难以自拔。名为批评,实为吹捧,究其根本,诚为人情与利益羁绊。从批评对象而言,评论界的褒扬攸关个人艺术声誉与作品市场价值。出于利益驱动与自我形象维护,书法家多喜推介抬举,不乐见评论指谬纠偏,对善意而中肯的批评容纳有限,甚至不友善。故而,批评家们难以直抒胸臆,提笔行文往往投鼠忌器,顾左右而言他。为利而文者,当然赞歌为上,这已是书法界普遍的现象。

批评对象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因为名利心重,缺乏听取不同意见的襟怀,对自己的作品要么不自信,要么妄自尊大。事实告诉我们,在艺术领域,任何人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个人志趣和认识局限总是存在的,有优点,也会有不足,哪怕是艺术大家。少一些名利心,多份淡泊超然的胸襟与器量,不斤斤计较得失,书写的心态才会坦然从容。欧阳修云:“不必取悦于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己适而已。”寄情笔墨,乐以忘忧,让书法回归它的本真状态,对于书写者是一种境界的提升,也是一种福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听多省,及时矫正纠偏,方能避免迷失或剑走偏锋,因此书家们应发自内心真诚地善待批评。

如何写出好的批评?首先,批评家要有独立的批判精神,内心纯正,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学术品格。无欲则刚方能消除各种干扰,抵制各种诱惑,真正地展开批评。为文即为人,很难想象一个趋炎附势、逢迎名利、圆滑世故的人能成为真正的批评家。其次,批评家要有精深的学术素养、敏锐的观察力、理智的批判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察人所未察,敢于批评,言之有理。批评的针对性与个性化,不仅可避免批评的雷同化、单向度,也是批评家独特风格的展现,是批评指向性与学术性的重要标识与价值所在。

对于具体书法作品的批评,既不能脱离作品又不能仅就作品论作品。要克服人情的羁缚和以人论书的简单评判,不因人废书,以亲疏论优劣。要敢于直面作品,秉持鲜明的态度、立场,同时也应讲究批评的策略与智慧,要着力分析作品的优劣、长短,辨明是非,摆事实讲道理,防止批评者粗暴的个人情绪宣泄,抵制不分缘由、不着边际的胡乱评价。

市场在干扰创作,“红包评论”在侵蚀批评的公正性,这是当前书法批评要时刻警惕的问题。我们要拒绝批评的市场化,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不能把文艺作品当成商品,更不能信奉“红包的厚度等于评论的高度”。

艺术批评具有主观性,如何从主观感受上升到理性思考,是书法批评的关键所在。这不仅需要建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批评家队伍。我们提倡有利于书法事业健康发展的书法批评,呼吁建设高素质的书法批评人才队伍,形成良好的书法批评生态,为书法批评创造宽松包容的人文环境。只要书法批评家们讲真话,有灼见,被批评者能虛心听取意见,从善如流,那么书法批评与书法创作之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

《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7日13版,有删减)

1.下列关于书法批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家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学术品格,批评有针对性与个性化,就能写出好的批评。

B.对于具体书法作品的批评,批评家既要直面作品客观评价,又要适当跳出作品来分析,同时也应讲究批评的策略与智慧。

C.市场既干扰书法家创作,也干扰书法批评,我们不能把文艺作品当成商品,更不能信奉“红包的厚度等于评论的高度”。

D.书法批评从主观感受上升到理性思考,不仅需要建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批评家队伍。

2.下列对书法家和批评家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家多喜推介抬举,书法批评家赞歌为上,究其根本,是受到了人情与利益羁绊。

B.批评家们提笔行文往往有所顾忌,这跟书法家的胸怀和对批评的态度有关。

C.书法家如能做到文中欧阳修“所云”,对书法批评家和书法家都是一种福分。

D.就算批评者粗暴的宣泄个人情绪,不着边际的胡乱评价,书法家们也应发自内心真诚的善待。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书法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为博眼球,打着“创新”的旗号,歪曲、篡改传统书艺的乱象跟书法批评的缺失和缺位密不可分。

B.如果有专业的书法批评者和具有学术批判性与影响力的批评文章,当前书法批评就不会陷入困境。

C.书法界的乱象和书法批评有关,书法批评虽欲振而不彰,这引发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书法批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批评?

D.文章既摆出了当今书法批评之难的现象,又指出了要写出好的批评该具备什么,该避免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