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此后“白衣送酒”“白衣到否”“望白衣”等成为重阳诗中诗人常用以来表现朋友雪中送炭,助成心愿;或借以咏菊花、饮酒等
“菊”与 “酒”是陶渊明诗酒生活的代表,所以唐人笔下的重阳诗中二者也不可缺。“白衣送酒”一直为唐代诗人所津津乐道,他们在自己的诗歌中对这一典故进行各种运用,杜审言在《重九日宴江阴》中写到“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身处佳节处“卑栖”之地的江阴且任职微的县丞,远离京城,无法与亲友团聚,但与当地淳朴的人们一起宴饮,少了些为近臣时繁琐的事务,诗人有了与陶渊明一样的归隐之心。有着和陶渊明一样洒脱情怀且嗜酒如命的李白,在诗中也写道“渊明归去后,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九日登山》)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代表的李白,怎能没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明朗乐观的精神呢?因而他笔锋一转“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李白笔下的“白衣送酒”是对自己在宣城闲适、自由的隐逸生活体现。刘长卿诗中“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这句是对“白衣送酒”典故的反用,不用劳烦主人,客人已携酒前往,诗中主客在宴饮时的随意任情之状毕现。
唐人在诗中对“白衣送酒”典故的化用,既有对陶渊明任性而为适意而止的生活情趣的追求,又有自己生活窘迫时的无奈,还有身处佳节而无友人在侧的悲叹。诗人高适曾说“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重阳》)但是诗人韦庄远离故园,在婺州独自登高欣赏紫菊,虽发出“白衣虽不至”的思友之叹,但“鸥鸟自相寻”句却能看到诗人在悲戚之中能自我宽慰的豁达之态。概言之,唐人重阳诗中多喜欢用“白衣送酒”的典故,体现出唐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效仿,但是,不再是魏晋士人们的故作旷达之态,而反映了唐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表现了唐人特有的自信精神和人生理想。
(节选自任梦池《“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2019年第10期《博览群书》,有删改)
1.根据文章第二节,概括并简析唐代诗人是怎么运用“白衣送酒”这一典故的?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白衣送酒”为唐代诗人所津津乐道的原因。
3.请分析文末句子中的“特有的”含义,并另举一种唐代诗歌体裁中的名句证明唐人这种特有的精神。
简答题
(1)请简述《红楼梦》中清虚观打醮拈戏的三本戏的名称及其暗喻。
(2)《家》第二十七回:“‘因为大哥有大哥的悲哀,觉慧也有觉慧的悲哀,我不能够再把我的悲哀给他们加上去……’他停了停。觉民并不开口。”陈剑云所说的“大哥”和“觉慧”的“悲哀”各指什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司马懿预先料到诸葛亮会割陇西小麦以资军粮,诸葛亮设计“装神”,引司马懿的兵来追,但又屡追不上,抢得割麦时间。
B.《边城》不仅写了翠翠的爱情故事,还写了她母亲和父亲的爱情悲剧。她父亲是一个屯防士兵,因为顾及军人名誉,服毒自尽;她母亲待孩子生下后喝了许多冷水死去。
C.哈姆雷特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如,听了父亲鬼魂的告白,在叔父祈祷时,他本可轻而易举地复仇,可他放弃了;他又装疯躲避国王,借演戏试探叔父的反应。
D.《茶馆》中,日本投降后,流氓特务霸占了王利发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和常四爷、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为自己苦难的一生祭奠。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在回程途中想:“那么是什么把你打垮的?”“什么也没有,只怪我出海太远了。”表现了他对自我力量的坚信,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清醒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节选自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4处)
于 为 诗 尤 纵 才 力 所 至 世 人 心 所 欲 出 不 能 达 者 悉 为 达 之 士 多仿 其 体。
2.文中的《随园诗文集》的作者是______。本文作者姚鼐是清朝散文_______派的奠基人。
3.根据上面的短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随园诗文集》得到珍视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命运多舛,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与祖母相依为命。但在过去几年里,她专注于制作美食短视频获得了巨大成功。因把田园生活拍摄得如诗如画,圈了几千万粉丝。近期,她再次成为话题中心,“破圈”走向了海外,在海外社交媒体吸粉735万,受到热捧。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中国文化“文化输出”形式,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
(1)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内时事讨论沙龙中发言,说说李子柒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2)请写一篇文化评论,结合李子柒现象,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中国儿童中心、教育三十人论坛共同主办的“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于6月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儿童优先·筑基未来”。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并演讲。演讲中提到,1990年世界上举行了首届儿童问题的首脑会议,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一切为了儿童”,同时提出了儿童优先的原则。
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朱永新列举了四个方面的理由:第一,相对于成年人的社会而言,儿童是弱势人群。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今天的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第三,童年的长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度。朱永新表示,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对儿童关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第四,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对儿童的关心,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好的呵护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新浪网)
材料二:
“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是指学校正式教育的投影,也就是在东亚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儿童课外班现象。
调查显示,从课外班参与比例上看,儿童上学日参与学科辅导的占比最高,为66.5%,其他依次为文艺特长(58.2%)、体育特长(53.9%)、科技兴趣(35.7%),在周末也呈现类似的趋势。从课外班参与目的上看,应试教育仍然有较大影响。除提高成绩(44.39%)之外,掌握知识(32.83%)、掌握学习方法(21.00%)、培养学习习惯(17.81%)、先学有优势(10.58%)等目的也被选择。这表明,儿童参与课外班的最主要目的仍然是学习、成绩和考试。
校外生活的“影子教育”现象加重了儿童的课外负担,也降低了儿童在其他校外生活方面的质量。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是有限的,严重的“影子教育”必然会压缩其他校外生活的时间和机会。在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留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压缩了他们进行休闲娱乐、自由玩耍、社会实践的机会。
(摘自《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从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来看,一是贫困地区大多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林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自然条件客观上就对农村幼儿园的建设造成了困难。二是农村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重视,认为学前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缺乏送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更多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重视孩子在家的自由自在,忽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会性发展。三是由于地方产业对当地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许多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如果幼儿园距离远山路险,留守老人送孩子入园就面临诸多不便。如果城镇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送孩子到城镇上幼儿园会极大增加家庭负担,客观上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入学难问题。四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低,用于基本生活保障的比例较大,可供教育投资的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无力提供太多免费资源,使得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势必受到影响。
(摘自《反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对儿童关注的程度体现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反映一个国家的高度。
B.严重的“影子教育”会压缩儿童校外生活的时间和机会,减少其自由支配的时间。
C.与城市相比,农村家长更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和保护孩子自由自在的天性。
D.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居民收入低,基本生活无法保障,教育投资相对较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过得如何不仅关系儿童个人的成长,也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B.“影子教育”的教学内容虽独立于学校教育之外,但儿童参与课外班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学习、成绩和考试。
C.材料三从自然条件、家长观念、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探讨了贫困地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种种阻碍与困难。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儿童教育的发展,是必须重视的任务,我国的儿童教育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3.请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对改进我国的儿童教育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