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慢些,我们就会更快。——托·德雷克斯 ②不学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慢些,我们就会更快。——托·德雷克斯

②不学蜗牛爬,要学千里马。——中国谚语

③走得慢点,走得远些。——俄罗斯谚语

④速度造就了成功,没有速度就没有成功。——莎士比亚

读了上面四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合理引用所给语句,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例文】 慢慢走,也许更诗意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时的心情。”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广告语。每当想起这句话时,我总会想起广告中那个人在火车上向窗外眺望的样子。 是的,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一次所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必须参加的旅行。也许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也许我们曾在这旅途中迷惘徘徊,甚至也许我们无法控制场旅行在何时开始、又在何时结束。但是我们终究还是无法逃避这场旅行。 太多的人,只顾着奔向目的地而匆匆地走,无暇去看这途中的桃红柳绿;太多的人只顾追名逐利而匆匆地走,不去看这途中的朝阳东升日落大江太多的人,只着眼于下站将在何处。因此,有太多的人到达了这场旅途的终点只能空悲切,空遗憾。 那,我们为什么不该把结果看淡些,把脚步放慢些呢? 慢慢走,我们能看到更多的风景。早晨朦胧而微湿的晨雾,树尖上高歌的鸟儿,小草上附着的露珠,花朵苏醒在清新的阳光中。这些不都是美丽吗?中午的艳阳高照,阵阵蝉鸣回荡,整齐的白杨树们在风中摇曳,也许还有田边的青蛙在歌唱。这些不都是画意吗?慢慢走,你还会在傍晚的时侯,看到一片一片绯红的晚霞,会看见隔江的小村落有炊烟袅袅升起,会看见倦鸟成群地飞会树林。这些不都是诗情吗?还有那夜晚,也有明月别枝,星垂平野。这些风景,那些匆匆地走的人怕是不曾见过的吧。 慢慢走,用种淡雅闲适的心境度过我们的人生。用我们的眼睛去收集所有的美丽,用所有的美丽来丰富我们的记忆。这样慢慢走,慢慢地、愉快地、平和地去看人生路上所有值得我们用心珍藏的风景,把它们作为我们到达人生旅途终点时的记忆,用这些记忆来雕刻我们生命的年轮。 匆匆地走的人也许会拥有更多的物质上的财富,更多同伴,更多为他们夹道欢呼的人。但慢慢地走的人一定会拥有更多诗意的回忆,更多精神上的财富。匆匆地走的人也许会比慢慢地走的人去过更多的地方,但慢地走的人一定会比匆匆地走的人拥有更多风景。 与其匆忙地在人生路上行走,不如把脚步放慢些,把视线放宽些。过程如此美好,何必那么在乎那好的、坏的所谓的结果呢?且行且欣赏,且看且珍惜。慢慢走,也许更诗意!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几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 从材料看,第①则材料,讨论的是“慢”与“快”的辩证法,与“欲速则不达”有着同样的表达效果。第③则材料强调了“慢”的好处。第②④两则材料,强调了“快”的好处,“速度”的重要。可以要采取什么样的“速度”,需要根据出发点和目标。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 参考立意: 写作时,可以认同托·德雷克斯和俄罗斯谚语的观点,从而立意为慢工出细活,唯有慢才能欣赏到人生旅途中的美丽风景,工匠精神需要慢下来等;也可以认同中国谚语的观点,赞成时不我待,唯有快才能创造奇迹,实现人生的辉煌;还可以认同莎士比亚的观点,综合辩证地来看待“速度”,认为每个人要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奔跑。最佳观点应是将“快与慢”结合起来辩证分析。 参考素材: 1、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工艺追求品质而不是速度,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慢慢做,才能真正制造出精益求精的产品。上世纪80年代,一架“歼八”在执行空中演练任务中突遇“空中停车”险情,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架“歼八”最终安全在地面迫降。调查查明,制造歼八的飞机制造厂为追求快速完成任务,工人将飞机发动机传动轴承安装反方向,导致险情发生。可见,做事切勿急于求成,快反而会为危险留下隐患,酿成大祸。 2、祖国伟大复兴之路快速发展,真正强大的同时更应该快中求稳。中国现代发展的迅猛得益于各行各业精英引领我们一步步稳固探索,慢是成事的基础。祖国真正强大必须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目前时代大背景下,以经济和科技作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 3、中国从建国初期“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取代俄罗斯、英国等老牌发达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在这伟大成果的背后更离不开慢这个时代良药瑰宝的贡献。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快速发展并且跃居世界强者之林的大国利器,追求精益求精,坚持钻研探索的品质,共同铸就中国今日的成功!“欲速则不达”,国家建设如同熬制一锅好汤,要靠慢火炖,方可真正煲出一锅好汤,最终铸就强大祖国。 4、我们不可否认,快是这个时代的代言词,快使时代摆脱旧日的枷锁与束缚,而慢则扮演了另外一种重要的角色。快与慢,双剑合璧,在中国梦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快速不失稳重的发展,真正让祖国复兴、强大! 5、时代在不断更替,新事物层出不穷,快步伐追上时代的潮流前沿,在人生坦途道路上,慢中求快,快中求稳,“一切慢慢来,快了出错划不来!”慢是现代文明的瑰宝,享受人生道路上的俊美风景,细细回味曾经经历的酸甜苦辣,体会人生旅途的人情冷暖,慢下来,慢慢品味生活中的绚烂多彩! 6、现代生活中,高楼林立,交通纵横,每日的时间很紧张,一些人渐渐习惯以“快”来生活。这样的生活说来也轻松,潇洒,从这方面看无疑是好的。可是,当自己冷静地坐下来沉思时,或许感觉会有所差异。因为在“快”中,你可以体会到快乐,满足,仔细等。看似简单,快意的生活下,掩饰了,甚至忽视了这些最深沉的习惯。 7、快意的生活,挥舞着潇洒;快意的生活,充实着快乐;快意的生活,超脱了束缚。然而,“慢”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又别有一番韵味。 8、慢是一种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抱着相安无事的态度是无济于事的。这时一个人的性格和交往方式决定了他的存在价值。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慢字。与陌生人交流,要仔细斟酌每句话,慢慢地了解对方的意图;与亲人交谈时,多一份耐心,静静听着对方的话;与朋友交流时,当他开心时,自己徐徐听他说,静默地分享快乐。当他伤心时,自己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安慰他,让他走出阴霾,找回快乐生活的信心。 9、慢是一种生活心态。你还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匆匆赶路吗?何不暂且放下行囊,在前进的道路上放慢脚步,诗意地享受生活呢?诗意的生活,是对慢的诠释,是心灵的享受。前路依旧很远,后路已成回忆。只有今时,今地掌握在我们手中。睁开双眼,看道路两旁的奇花异草,奇丽纷芳;放松心情听潺潺的流水,轻脆悠扬;放声呐喊,听山谷中的回声,荡漾心胸。慢是一种放松的心态。 10、慢是一种人生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人生似一场电影,总有结局的时候。我们不能左右时间的流逝,但可以慢慢品味这个过程。这就像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结果无法改变,但可充实过程。以深情的文字,以动人的情感,以深沉的方式,静静地,慢慢地描绘这些片段,并以自己一生的时间,完成这个真实的故事,以此折射出对人生的感悟。慢是睿智,聪慧,深沉的先行者,是面对一切都不急不躁的泰然处之的导师。慢,是一种升华的人生境界。 11、在快与慢的交织中学会生活,在快与慢的影响中享受生活,让快与慢都营造心灵的宁静,留下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行文结构: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首先根据材料,选择一种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部分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对照式。具体需要根据立意来选择,如果选择“快”或“慢”好,那么可以采取并列式或对照式结构。如果选择“快与慢”结合,那么可以采取并列式或层进式结构。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摘编自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材料二

青年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青年由于自我意识不断强化,成长成才目标日趋明确,文化道德修养逐步提升,这使得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行为方向、方式、方法日趋稳定,对行为效果和目标的预判能力逐步提升。当前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也广泛影响当代青年精神价值追求,对外开放使中西文化相互碰撞、对比、交汇,拓宽了广大青年的文化视野;互联网的普及把不同时空、各个领域的信息及时、全面地展现,增强了广大青年对信息的分辨、比较、选择的能力;社会竞争的全面深化在考验青年的承压抗挫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激发青年奋斗的激情,挖掘广大青年的潜能。‘正是社会的开放性、信息化、竞争性与民主性,赋予了当代青年精神追求的稳健性,使他们能站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与面向未来的高度观察、思考问题,并确立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当代社会流动变动加大,偶然因素增多,突发事件频繁,各种风险不断,缺乏生活经历与社会经验的青年面对这些客观影响,容易产生思想矛盾、心理冲突、情绪波动乃至行为偏激、冲动,对青年的身心健康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可以说,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时期的青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时相对稳定和成熟,有时又易变和突发,有一定的冲动性。

(摘编自朱白薇、郑永廷《论当代青年精神追求的基本特征》)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成为中国梦的传播者与践行者,要以责任诠释“新青年”,以行动践行中国梦。

如同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同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家。国家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是个人命运的一部分。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心系国家更是每个有志青年理当肩负的责任。青年人在逐梦之时,应该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将个人梦融入中国的梦。惟其如此,青年人才能因这梦想的共振,而更有激情,更具力量,更具使命感和成就感。历史的经验表明,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梦,则国有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人人有责,青年尤甚。

(摘编自蔡虎堂、张继春《托起中国梦——中国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即使孩子犯错也不会失去;而父亲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

B.母亲的良知对孩子的影响相对更偏于感性,而父亲的良知对孩子的影响则更加偏于理性。

C.父亲的良知,会让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母亲的良知会让人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

D.母爱与父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爱,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二者是互补的,缺一不可。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材料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3.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青年应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天汉元年,武帝造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单于壮其节,朝夕造人候问武。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欲因此时降武。武终不可胁,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施尽落。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降武,武曰:“自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得归。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式著节老臣甚优宠之武年老,子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前语发,以语武        状:情况。 B.虞常果张胜    引:牵攀,招供。

C.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论:商讨。 D.已死久矣    分:料想,断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吏,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这里的“假”与“署”“权”都有“临时代理”“暂时代理”的意思。

B.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刘弗陵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等地位很高的人褒扬性的称号。

C.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条前需先养于牢,故称牺牲为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D.秩,“秩”字从禾,从失。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义是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B.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C.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D.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义不受辱,个性坚强。苏武听到张胜的报告后,不愿意等到被匈奴侮辱后才死,而更加对不起国家,想自杀;面对卫律的审讯,他认为自己屈节辱命,而引刀自刺。

B.苏武忠贞不二,气节崇高。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并招降他,苏武始终没有同意;面对李陵的劝降,他以结束欢聚,死在李陵面前表明自己的心迹。

C.苏武坚韧不拔,意志顽强。苏武在匈奴十九年,艰苦备尝:被幽闭大容期间,他啮雪吞旗;迁至北海无人处,被断绝粮食供应,他掘野鼠采草籽而食,但始终杖汉节牧羊。

D.苏武历任三朝,备受恩宠。苏武在始元六年的春天回到京城,武帝接见他并给了他很多赏赐;昭帝任命他担任典属国一职,并赐予他钱、公田和宅子;宣帝也很优待宠爱他。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2)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韦庄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释)①这组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寓居蜀地之时,共有五首,是作者回忆江南旧游而作。当时中原大乱,作者为避战火流浪至江南。②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人人尽说江南好”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中的“合”是“应该、理应”的意思,劝游子应该在江南终老。

B.“未老莫还乡”顺承上文,一个“莫”字直接表明自己不想回到故乡的心情,因为“还乡须断肠”,即回到故乡肯定会让自己痛苦。

C.“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中的“却忆”“当时”表明词人当年的江南之游已成为一段回忆,当时“乐”正反衬今日“悲”。

D.“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是说此时有“见花枝”之美好遇合,不再作还乡之想,而终老于此,实为词人悲苦至极时故作决绝无情之语。

2.《菩萨蛮》(其二)中所描绘的江南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人生如梦,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3)柳永的《望海潮》中,用互文的手法表现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

(4)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化用陶潜诗句,写词人把酒赏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下面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目前的中学生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有关部门最近一次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喜欢和比较喜欢昆曲艺术的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12%。

A.有一些中学生喜欢昆曲,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有兴趣。

B.很少有人指导中学生欣赏昆曲艺术,中学生不懂得如何去欣赏。

C.喜欢昆曲艺术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回事,不能以偏概全。

D.12%的比例正说明培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大有潜力可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