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1.D 2.C 3.A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掌握近义词语的能力。近义词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要准确的辨析近义词,就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含义、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语体风格、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方面入手。备考中可根据资料把近义词归类整理,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将近义词编成口诀,就是一种很好的归类法。第一组: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语境中人们由“月背影像图”产生了对月球上具体情形的想象。应选“联想”。第二组:限制:不能踰越的一定界限。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语境中说“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因而“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无法进行。这里应选“制约”。第三组:亢奋不已:极度兴奋,不能自控。兴奋不已:非常高兴,兴奋得不能自控。语境中,中国航天取得进展,公众与网友感到兴奋。此处应选“兴奋不已”。第四组: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指月球探测数据不断传来。应选“源源不断”。分析可知,D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D。 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补写的部分在语境中是因果关系的结果的部分。根据语境,补写的句子主语是“人们”,应使用主动态。AB两项省略了主语,而采用了被动态表达,与语境表达不连贯。排除AB两项。D项 “观察月球”的立足点应是“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们”语言累赘,说法不妥,目前地球之外还没有发现有人类。排除D项。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划线句子有两处有语病,其一是:“藏在”应搭配“深坑中”,排除CD两项。其二是:“研究”与“清楚”之间不需要加“得”。排除B项。分析可知A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2)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明了“醉翁”之号的由来。

(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时时处处会有美景,暗含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之意。

(6)《爱莲说》中形容莲花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句子:“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做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的萧瑟、荒寒。

B.“能忘迟暮心?”用问句的形式,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

C.诗歌最后写出自己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

D.本诗在语言上道健质朴,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与边塞情调极为相称。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友闻,字允叔,同庆栗亭人。少有大志,与仲弟友谅不远千里寻师取友。登宝庆二年进士。授绵竹尉。城已被围,友闻单骑夜入,与守臣张维纠民厉战。兵退,制置使制大旗,书“满身胆”以旌之。已而兵复至,友闻罄家财招集忠义,得健士五千人,身冒矢石,为士卒先。北兵破沔州,友闻遣摧锋军统制王资速趋鸡冠隘,亲帅帐兵突出阵前,左右驰射。兵退,友闻谓忠义总管陈庚曰:“敌必旋兵攻鸡冠隘,宜急援之。”既而果以步骑万余攻隘。明年,友闻引兵扼仙人关。谍闻北兵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蓄军五十余万大至,友闻语曹万日:“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制置使赵彦呐檄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彦呐不以为然,一日持小红牌来速者七。友闻议为以寡击众,非乘夜出奇内外夹击不可。乃遣万、友谅引兵上鸡冠隘,多张旗帜,示敌坚守。友闻选精锐万人夜渡江,密往流溪设伏。约日:“ 敌至,内以鸣鼓举火为应,外呼杀声。”北兵果至,万出逆战,敌将八都鲁拥万余众,矢石如雨。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友闻斥日:“敌知我伏兵在此,缓必失机。”遂拥兵齐进。友闻入龙尾头,万闻之,五鼓出隘口,与友闻会。内外两军皆殊死战,血流二十里。黎明,大兵益增,乃以铁骑四面围绕,友闻叹曰:”此殆天乎!吾有死而已。”血战愈厉,与弟万俱死。事闻,特赠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谥日毅节,官其二子承务郎。

(节选自《宋史·曹友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B.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C.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D.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弟"即二弟,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仲”也指时序、位次居中的,如仲秋。

B.“西夏”是古代党项族在甘肃、宁夏等地区建立的王朝,“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王朝。

C."五鼓”是我国古代-种夜晚计时制度,也称五更,指从“日入”到“平旦”这一段时间。文中指第五鼓。

D.“特赠”即特别追赠。“赠”指古代皇帝追封已故者以官爵,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友闻身先士卒,遇险毁家纾难。城池被围时,他单骑夜入,和张维招集百姓作战;敌兵复至时,他把家财全都拿出来,招集忠义之士。

B.曹友闻富有主见,作战骁勇无畏。在北兵破沔州时,他率兵冲到阵前,左右奔驰射击;他认为保卫蜀口以寡敌众难以取胜,应出奇制胜。

C.曹友闻料敌如神,御敌善用谋略。他料定敌军一定会攻打鸡冠隘,守在此地紧急求援;他选择精锐士兵,秘密前往流溪布设埋伏,北兵果至。

D.曹友闻舍生取义,死后受到褒奖。他进入龙尾头,其弟曹万从隘口出发与其会合,二人奋勇御敌,最终英勇牺牲,其壮举受到朝廷褒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闻语曹万曰:“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

(2)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捍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B.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C.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    徇:示众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B.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C.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D.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治理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

(2)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其内容繁杂,结构松散,涉题广泛,记述往事,评头品足,笔调轻松,表达灵活。诸家诗话虽各有偏重,但兼及其他内容是其共同点。

北宋中叶是诗话的起始时期,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诗话体著作的开山之作。书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而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则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看点。北宋中期以后,江西诗派及其追随者活跃于诗坛,出现了一些带有这派倾向的诗话著作,如吕本中的《紫薇诗话》、陈师道的《后山诗话》、周紫芝的《竹坡老人诗话》等。至南宋,由于有了前面诗话的积累,出现了诗话总集一类的著作。如《诗话总龟》,开创了以内容性质分类的诗话体例,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提供了大量资料。南宋后期,诗话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诗论之作,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书中分别论述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从论述中看出,“以禅喻诗”是其诗论的命脉和基调,尊唐抑宋是其诗评标准和基本倾向。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以禅喻诗”“妙悟”等学说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所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主张“学诗以识为主”,有“识”的能力才能辨别“体制”的艺术特征,进入悟境。作者将这些主张和观点贯穿于全书之中,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这标志着宋代诗话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记述类和评论类内容在宋代诗话中均有记载,资料保存十分丰富。更难得的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已经散佚的诗歌资料,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诗话汇编著作中就保存了逸书、逸诗、逸事之类的材料。另外,自《六一诗话》诞生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到清代还大量出现,说明其有文体传承的价值。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诗话中常以诗歌作品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诗歌创作的艺术性问题,时有精辟之见,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颇有借鉴和启迪价值。有一种话语方式常在宋代诗话中出现,这就是评点式批评方法。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仅就某个问题或摘论、摘句进行析评,随感而发,要言妙道,一则一段,一目了然。不求高谈阔论,但求说深、说透而具说服力。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宋代诗话探讨了诗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一些问题。宋代诗话中还出现了大量名词术语,这是古人诗学观念和文艺思想的一种反映,独具中国特色,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同时还能看出论者在诗学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理论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凡此种种,均有其理论研究价值。

当然,宋代诗话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和著者的缺憾,但就其整体而言,毕竟是瑕不掩瑜,不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宝藏之一。

(摘编自殷光熹《略论宋代诗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出现后之所以被纷纷效仿,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

B.南宋时期的《诗话总龟》能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成就突出,与前代诗话的发展密不可分。

C.《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在诗学理论体系方面超越了前代作品。

D.诗话著作长盛不衰,在于它具有的文体传承价值,也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创作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诗话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具有的共性。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诗话的发展历程,并纵向写出了不同时期诗话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特点。

C.文章第三段中以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表现了宋代诗话的多个方面的成就。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不仅分析了宋代诗话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浪诗话》中确立了“以禅喻诗”的诗论命脉和基调,将佛家的“妙悟”等理论引入到诗话中,主张以“识”辨“体”,进入悟境。

B.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保存了许多古代散佚的逸书、逸诗、逸事等材料,如《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

C.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但它能抓住一句诗或者一个问题随感而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探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