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和套作。
刘亮程说:“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其实,“证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出生证明、户籍证明、成长记录……这些“证明”记录了生活的点滴,确认了存在的价值。人生路上,我们常常需要证明自己、证明他人、证明万物……
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对高一新生招聘的片段,有多处用语不妥当,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扬帆文学社自成立以来,取得了骇人听闻的成绩。为了使文学社更好的发展,给初来乍到的高一同学们提供一个机会,贵文学社决定招聘学生作者数名。爱好文学,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的同学均可报名。有意者请于9月20日之前,将个人简历和一篇拙作交到班级团支书处。
2019年3月19日,民政部正式发布“中国社会工作”标志。“中国社会工作”标志由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严格评选确定。该标志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我国社会工作形象的集中体现。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对标志进行说明。(不超过6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的西北方是四川(重庆),西南是贵州,东及东北、东南则属于湖南,处在三省的交界点上。这里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路整洁风雅,吊脚楼 ,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 。《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连两岸的篾缆换成了脚拇指粗的钢索了。( )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读过沈从文的《边城》、《湘西》、《湘行散记》等著作,他一片深情地把湘西一带的民情风俗、老幼贵贱的爱憎哀乐,写得 。沈从文的笔是彩笔,写出来的文章像画出来的画。画的是写意画,只几笔就点出了韵味和神韵,轻妙而空灵。我想,是这块神奇的土地哺育了沈从文,使他 。有了沈从文,使这荒远的边地边城走近了我们,成为众多旅行者寻觅的热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古色古香 明澈如镜 绚丽多姿 声名鹊起
B.遗风余韵 波光粼粼 光怪陆离 风生水起
C.古色古香 明澈如镜 绚丽多姿 风生水起
D.遗风余韵 波光粼粼 光怪陆离 声名鹊起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B.摆渡的还是个老人,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C.老人还在那里摆渡,翠翠和黄狗也许是没有的,
D.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翠翠和黄狗也许是没有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了沈从文,这荒远的边地边城走近了我们,成为众多旅行者寻觅的热土。
B.沈从文使这荒远的边地边城走近了我们,成为众多旅行者寻觅的热土。
C.因为沈从文,才使这荒远的边地边城走近了我们,成为众多旅行者寻觅的热土。
D.沈从文因为使这荒远的边地边城走近了我们,所以成为众多旅行者寻觅的热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认为“士”需要胸怀宽广、勇担重任、意志坚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从侧面表现出箫声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
(3)《涉江采芙蓉》中的“______,________”通过游子的动作和感受表达了一种缠绵无限的哀伤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落笔不凡,开篇即以“痴儿”自比,引人入胜,首联语言平白、节奏明快却内涵丰富。
B.“晚晴”可“倚”,想象奇特,产生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也为下联进一步写看到的景物作铺垫。
C.颔联将“木”、“山”、“天”、“江”、“月”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阔大的春景图。
D.全诗借景抒情,层层推进,善于化用典故,体现了黄庭坚“理得而辞顺”、“夺胎换骨”的创作主张。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