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你的人生中有过这样的“琐事”或者“细微处”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下面四个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五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来的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重“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鸣翠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某位中学生代自己家长拟写的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福,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000年前是文明诞生的大时代,世界几大流域_____孕育出早期文明。中国的史前时代,就开始____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序列。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尚玉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____在它之前,玉器就已广受尊崇,但在此时却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我们发现,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_____在玉器上的。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联结着人们的思想。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 )。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礼制规范、社会模式等文明因素不断地传承、交汇,直至夏商。从良渚到商周,正是中华文明从区域性文明向大一统逐步汇聚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约而同 演化 即使 表现
B.不约而同 演变 尽管 体现
C.殊途同归 演化 尽管 表现
D.殊途同归 演变 即使 体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
B.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功能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展现出人们的思想。
C.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虽然良渚文化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锈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折射出人们的思想。
D.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作用,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发现了人们的思想。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继繁荣的是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B.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C.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D.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这一观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追赋暮游①
许月卿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②古迹存。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③语黄昏。
注:①许月卿在青年时曾怀着报国之心到扬州,投效于名将赵葵幕中,以军功补进武校尉,嘉熙四年之冬,罢武职,离扬州取水路南下。一天黄昏,舟泊无锡,上岸游南禅寺。这首诗是一年以后追写此游之作。②南禅:无锡锡山佛寺名。③离立:相并而立。
1.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记游之作,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依游览顺序写了三个阶段:舍舟访寺,寺中览古,出寺所见。
B.领联专写古迹。作者选取入诗的是两处较有名气、印象也较深的北宋遗迹。墙壁上的题诗,碑上的阴文,依然清晰。
C.颈联以“侵”与“满”两个动态词为中心组成,侧重于古寺的客观描写,表现出古寺的环境氛围。
D.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平淡。通篇无一奇语警句,却浑成流畅,富于平淡质朴之美。
2.有人评价首句的“荒”字笼罩全篇,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