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2018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已形成五大聚集区,相关投资增加明显。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政府和市场在“数字中国”建设领域的投资热度继续高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其中,各级政府的相关投资项目有超过六成投向了公共服务领城。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类企业已经形成了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等五大聚集区域。
在人才供需方面,中西部地区提供的大量人才,很多都流向了东南沿海省份。报告还指出了在“数字中国”发展中,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比如说我们东、中、西部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再比如大数据发展非常快,但是人才跟进的速度还不够快。
国家信息中心还发布了《“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4%,高于我国整体外贸增速,而中亚地区与中国的贸易额增速最快。在2017年的“一带一路”贸易中,中国的进口额增速,五年来首次超过了出口。
(摘编自《2018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发布》,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18年5月5日)
(材料二)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为4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为236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相比增速达40.5%。预计未来几年,大数据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接近2/3的企业已经成立了数据分析相关部门,企业对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近四成的企业已经应用了大数据。在接受调查的1572家企业中,已经应用大数据的企业有623家,占比为39.6%,与2016年相比上升4.5%。
图1 中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及增速
图2 大数据分析方式
(自编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网站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
(材料三)
近期,交通出行、网络购物等诸多网络平台企业纷纷被曝出可能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购买同样的产品或服务,老客户反而要比新客户花钱更多。
“杀熟”不是新事物,并非线上独有,在线下也很常见。以到餐厅吃饭为例,你若常去某家餐饮店就餐,与店主、伙计熟悉后,久而久之,反而会出现被怠慢现象:点完莱呼叫下单,服务员却迟迟不来。
在“互联网+”消费环境中,“杀熟”发生更频繁、实现更容易,其背后是电商营销“千人千面”技术在起推手作用。平台方会根据搜集到的用户个人资料、购买习惯等行为信息,通过大数据模型建立用户画像,然后根据画像给不同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服务和定价,实行区别化的价格营销策略。说到底,用户相当于被大数据算法给“算计”了,消费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正当合法权益也受到侵害。
无论线上线下,“杀热”其实是“店大欺客”的一种表现。这个“大”,要么是“体量大”,仗着在行业中的支配地位,产生“奈何不了我”的盲目自信;要么是“架子大”,认为“用户忠诚度”足够高,导致服务开始缩水。
治理大数据“杀熟”等各种“店大欺客”行为,监管部门理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堵住监管漏洞,提高违法成本;平台应坚持“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用更多优质服务吸引用户,并且在对大数据进行商业开发时,筑牢安全保护的防火墙,加宽隐私保护的屏障。
(摘编自《大数据杀熟,是在有意“消费”消费者的忠诚度》,《人民日报》2018年6月)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最小,但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发展速度却达到最高。
B.近五年来,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的增加值和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的增速呈现反向关系。
C.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规模较大,很多企业成立数据分析部门,有近40%的企业应用了大数据。
D.与2016年相比,2017年企业分析历史数据方式的空间受到别的大数据分析方式的挤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数字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存在区域性发展不平衡,人才跟进的速度还不够快等一些问题。
B.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快速增长,五年来出口额的增速首次低于进口。
C.线上更容易实现“杀熟”,助推了电商等平台方搜集用户个人资料、购买习惯等隐私信息的行为。
D.欲杜绝“杀熟”等“店大欺客”现象,相关部要加强立法工作,管控行业行为,阻止行业垄断。
3.针对大数据主题,三则材料各自侧重介绍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少人认为,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是否超过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产业结构就越合理。
从理论上看,此观点的源头是“配第——克拉克定理”。167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对从业者的收入进行比较后发现:从业之利,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于是预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重心将逐渐从有形产品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生产;当工业部门收益超过农业部门时,劳动力必然从农业转向工业;当商业部门收益超过工业部门时,劳动力会从工业再转向商业。1940年,英国另一位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根据配第的预言,对40多个国家(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劳动投入和产出作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与配第的预言完全吻合。于是,学术界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合二为一,统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从特定历史阶段看,配第的预言并没有错,但“配第克拉克定理”并非“定理”,而是“定律”。在科学上,定理是用演绎逻辑推导出的命题,定律则是根据特定时空条件下大量经验事实归纳出的结论。定理可以不受时空条件约束;定律则受时空条件约束,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成立。无疑,“配第——克拉克定理”来自经验事实,属于定律。既然是定律,就要受时空条件约束。那么,约束该定律的时空条件是什么?配第和克拉克对此未作说明,但研读二人的著作可以发现,该定律在时间上要受经济发展阶段约束,在空间上要受分工范围约东。受经济发展阶段约束,是指该定律只在特定发展阶段成立。农耕社会没有出现工业与服务业,“配第——克拉克定理”显然不成立;在后工业化时期,该定律也不一定成立,因为前面说过,该定律是对经验事实的归纳,而无论是配第还是克拉克,由于受他们生活年代的局限,都未能对后工业化时期的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受分工范围约束,是指该定律的适用范围取决于分工范围。具体讲,在工业化初期到中期,如果分工范围局限于某个地区,则“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该地区;如果分工范围扩大,当一个国家形成地区间分工时,该定律就适用于这个国家而不再适用于某个地区。这样一来,从某个地区看,产业结构演进不符合该定律;但从整个国家看,产业结构演进则与该定律保持一致。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内各地区产业定位不是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而是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都去发展第三产业,结果会怎样?一是各地产业会高度趋同,二是经济发展会脱实向虚,三是整体结构会严重失衡。
综上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阶段性规律,并非永恒规律;而且其适用范围由分工范围决定,也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推动产业发展,应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切不可盲目发展第三产业,陷入产业结构升级的误区。
(选自王东京《避开产业结构升级的误区》,有删改)
1.下列关于“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重心将会逐渐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
B.该定理是对特定阶段产业结构演进事实归纳后得出的,不是用演绎逻辑推导出的。
C.该定理具有局限性,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不必拘泥于此。
D.该定理揭示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规律,所以学术界很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的时空条件进行辩证分析,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B.文章主要从理论层面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可能陷入误区的原因,有其现实的指向意义。
C.文章第三段通过辨析概念论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不是定理而是定律的观点。
D.文章理论联系实际,最后得出了发展第三产业容易陷人产业结构升级误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配第的预言表明,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劳动力就不可能在三种产业之间流动。
B.工业化初期的某一地区如果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那么其产业结构越合理。
C.经济学家如果只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开展研究,是很难发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
D.如果一个国家内各地区产业定位不是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经济发展就会脱实向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多年前,华为集团海思公司作出“所有美国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并为此走上“科技火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今天,华为才有应对贸易霸凌的豪气与底气。
材料二:某报纸给读者出了一道讨论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英国作家切斯特顿回答:“在我。”
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员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图,请把有关“调解失败”的内容转写成一段文字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字。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有人不顾山高水长也要返乡祭祖。清明祭祖,既是祭奠逝者也是呵护新生,既留恋故乡也遥望远方。
B.中华文化滋养了“天眼之父”南仁东,养成他淡泊名利、一言九鼎、善良勤劳的优秀品格,铸就他坚持真理、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
C.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吸人眼球的除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和特效外,还有影片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和国际合作理念。
D.5G可以实现大量终端设备的高密度连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由此,智慧城市的设想似乎也不再是海市蜃楼。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虽然5G商用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的玩家,才能在信号枪响的那-瞬间,迅速与其他参赛者之间拉开距离。
B.他总是本着由考订而史述、由史述而论断为原则,深入研究,以小见大,从现象看本质,写了饮誉世界的史学论著。
C.“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
D.美国不仅在其境内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还要求其“盟友”国家也采取类似的歧视性保护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