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韩愈和柳宗元文章的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

阅读下面韩愈和柳宗元文章的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2)辱书云,欲相师。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辱,谦辞,感到自愧的意思。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皆出于此乎                     其:大概

②则师焉                         耻:耻辱

道不笃                         仆:谦称,相当于“我(的)”

④未见可者                       师:学习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吾子:尊称,相当于“您”

⑥邑犬群吠,吠所也               怪:责怪

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⑧狂者累日                       走:奔跑

A.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④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幸见取                     竟幸运地被您效法学习

B.又挈挈而东                   又(被外贬)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

C.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而您又想使我管理越地的雪

D.非独见病                     不仅(我)会被辱骂

3.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韩愈与柳宗元关注的现象、表达的态度有相同之处,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流露的情感又不尽相同。请结合上面的节选文字,简要说明。

 

1.B 2.C 3.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 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4.韩愈(《师说》)主要通过三组对比,分析阐明“耻学于师”的原因,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习气;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从先秦孟子的话,到魏晋以来的世风,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通过申述自己不敢为师的理由,以驳斥时人对韩愈的诋毁,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②“则耻师焉”的“耻”翻译错误,应该译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⑥“邑犬群吠,吠所怪也”的“怪”翻译错误,应该译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故选B。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本题中C项,“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一句中的关键词“为”应该译为“成为”,本句话正确的翻译为: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比如:相若,差不多;位卑,地位低的人;官盛,官大的人;谀,谄媚;羞,以……为羞。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文本,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考生分析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韩愈与柳宗元关注的现象、表达的态度有相同之处,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流露的情感又不尽相同。请结合上面的节选文字,简要说明。根据文本可知,韩愈与柳宗元所处的社会风气,都是以“从师”为耻,而两篇文章表达的态度有相同之处,都是提出“从师”风尚。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流露的情感又不尽相同。韩愈在分析“师道不复”的原因时连续用了三组对比。第一, 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相比, 阐明耻学于师违背圣人之道, 其后果只能是更加愚昧。第二, 将同一个人既明于择师教子的必要, 却又不明于自己从师的必要, 把这两种完全矛盾的做法加以对比,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揭示那些人的不通道理。第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 进一步道出士大夫的错误心理, 发人深省地指出两种人的地位与智能的反差, 更令人幡然醒。写作意图是: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习气;而柳宗元的文章主要是从先秦孟子的话,到魏晋以来的世风,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通过申述自己不敢为师的理由,以驳斥时人对韩愈的诋毁,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本市教育部门首次为“劳动”开会。从讨论成果来看,  ①   ,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部分,将成为一种趋势。

读书的同时兼顾劳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自古就有“负薪挂角”的故事,近代以来教育界也有“学工学农”的倡导。即便在不少“70后”“80后”的记忆里,劳动片段还俯拾即是,做些家务、干点农活,把书本带到田间地头都再正常不过。但随着生活条件愈发优渥,劳动逐渐远离学生的生活,也成为教学体系的短板。虽说“德智体美劳”的育人标准十分明确,但“劳”的份额微乎其微。现实中,“下了课就上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不在少数。统计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②  

劳动,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应是青少年的一种必备经历。眼下,很多“00后”“10后”与自然世界隔阂严重,对许多事物的认知基本来源于课本、网络。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锄禾》背得滚瓜烂熟,认识可能不如到田间地头干个把钟头农活来得深刻。当汗水流过脸颊,也就明白为何“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在这个意义上,  ③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强健体魄,去一去“公主病”“巨婴症”;一方面则利于涵养“不稼不穑可耻,勤勉耕作光荣”这一最为朴素的价值观。

以长远目光来看,劳动与否其实还影响着一代人的能力与品格。一位斯坦福大学教授谈到,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的几代美国人,成长于农场环境中,整天与汽车和无线电打交道,动手能力很强,这正是这一年代不断涌现发明家、创新企业家的原因。看看身边也不难发现,相较于许多孩子的“玻璃心”,他们的长辈们应付起工作生活的大事小情乃至遭遇重压和挫折时都坚强得多,而这往往与他们年少时就投身劳动、经历了生活的磨炼有关。这样的现实提醒我们,  ④   ,要让学生深度参与,不能沦为偶尔到农田厂房看几眼、拍个照的“水课”。

当代人对于教育的关注更甚以往。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做题应试考学,更包括人格的健全、心智的成熟。劳动应当成为一门必修课,期待学校与家庭形成共识,让孩子动动手、吃点苦,收获一个更健全的自己。

(取材于郑宇飞《是时候给孩子补补劳动课了》)

材料二

近日,“农民院士”朱有勇被顶上热搜。他把自己数十年的科研成果带到云南边陲山村,住着茅草屋、穿着迷彩服,一扎根就是五年,将当地的贫困发生率从41.17%降至不到3%。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国家的脊梁!这个热搜我打心底佩服!

堂堂院士,却在60岁时毅然加入扶贫大军,有些人的确不解。但在熟悉朱有勇的人看来,这样的选择再正常不过。求学时,他主动选择“坐冷板凳”,研究如何不使用农药就控制病虫害;学成时,他放弃优渥条件毅然回国,直言“宾馆再好不是家”;成功时,他无偿献出价值十亿元的专利,掏心掏肺地说:“党和政府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俸禄’,我们科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受益吗?”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拳拳赤子心,铮铮报国情”都是指引这位“农民院士”的精神坐标。他的奋斗人生充分诠释了何谓“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在书斋里实验室中皓首穷经,更需要在广阔大地上干一番事业。(A)有人问朱有勇天天教农民技术是不是大材小用?他笑言:“我搞了一辈子农业,来扶贫就都用上了,看着自己科研成果长得漫山遍野,看着乡亲们富了、笑了,我这心里是真的高兴、真的满足。”同样的,若不是坚信“应用性科技成果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对社会有实际贡献”,王选在发明激光照排原理样机后大可到此为止。但那样,就不会有中国电子出版产业的脱胎换骨。正是因为一代代科研人坚持“祖国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反哺社会、造福于民,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才有了坚实支撑,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沧桑巨变。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所有变革与突破,无不是理论同现实相结合的成果。(B)袁隆平袁老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火热的田野,让科技创新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修正优化,也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46年前,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数位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组成研究组来到了曲周县盐碱最厉害的张庄村,誓言治不好盐碱不回北京,从此这里变成了农大师生的实验站、服务点。多少年过去,过去草都不长的地方如今年年丰产,新的科研课题不断涌现,从曲周实验站先后走出了两任校长、三位院士,50多名教授……科学始于疑问,疑问来自生活。现实中无穷无尽的“变量”可能是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模拟的环境。从这个角度看,经受住现实考验无疑是一个科研项目结项华彩的“合格证明”,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是做学问搞研究最深厚的沃土。

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万象更新的大时代,新发展热火朝天,新课题层出不穷,正呼唤越来越多的“朱有勇”。(C)反观现实,有的科研人员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渐渐与基层疏离,甚至成了“社会活动家”;有的科研机构习惯于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逼得科研工作者不得不忙于攒业绩。要破解这些弊病,打通科研人员“接地气”的通道,首先要发挥制度指挥棒的作用。近些年,从国家层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到本市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科研人员自主转化科研成果提供了制度护航。一些科研院所也在逐步淡化“发了什么”的论文标准,增加“做了什么”在应用型人才评价中的权重。这些探索和改革的步子还应当更大、更实,让更多人能够轻装上阵。

(D)面对鲜花与掌声,朱院士异常谦虚低调,只有一点他倍感骄傲:每天晨跑回来,他的门上总挂着老乡们送来的煮熟的鸡蛋、玉米、红薯等早点。五年时光,以心换心,这样的获得感成就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放眼各条战线、田野乡村,在事关国计民生的一线前沿,还有千千万万个“朱有勇”在默默奋斗。尊崇他们、支持他们,我们的国家必将蒸蒸日上。

(取材于鲍南《把最华彩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1.将下面四句话依次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四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劳动课必须开,而且必须开好

②劳动课确实到了必须补的时候

③将学生的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

④将适量劳动融入到教学之中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2.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拾即是: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很多。

B.不稼不穑: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濇,收割谷物。

C.皓首穷经:指埋头理论研究一直到年老头白。皓,白。

D.万象更新:这里指新春欣欣向荣的景象。

3.材料二中A、B、C、D四处,最适合填入下面这句话的一处是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并不意味着单方面的付出,其实同时也回馈着科研本身。

4.班里要召开“劳动光荣”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就“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概括出两条,作为研讨会的发言提纲。

5.你的好友正在学写新闻评论,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出优秀新闻评论的特征(至少两条),作为写作建议提供给好友。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诗集《红烛》是中国新诗奠基之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火山爆发式”的激情是其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表现。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

C.“建安风骨”指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等人的作品所具有的风骨遒劲、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曹操《短歌行》即体现了这一风格。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他发展了儒家思想,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三顿!”她们每次都     地回答。之后,又对香雪在这方面的迟钝感到说不出的怜悯和气恼。《哦,香雪》

②还有几位“大师”们     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拿来主义》

③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     ,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我与地坛》

A.慷概激昂   拿   倔强 B.理直气壮   拿   坚强

C.慷慨激昂   捧   坚强 D.理直气壮   捧   倔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shăng),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讷讷:说话迟钝,不连贯。

B.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躁无谓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bié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蹩脚:跛着脚,走路不便。

C.叶子底下是默默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风致:美的姿态。

D.)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而微苦的味道。

熨帖:舒服,舒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快意自然,知行合一。”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道风景。但在某校组织高二暑期赴省外进行山水研学之旅时,遭到了“冷遇”。“马上高三了,出去耽误学习。”“从来没有独自外出过,谁能照顾我?”“去省外,又这么多天,怕家长担心。”“打开网络观天下,何必劳费身心?”……

面对各种不同的理由,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二年级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告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体现你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